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

佛教日常養生保健法

內修外煉,在壓力和忙碌中運用國學養生

佛門常用的拿捏按摩療法

 

  在佛教的醫學中,治病救人的方法有很多,根據釋迦牟尼的歸納,主要有按摩療法、藥物療法、食療法、針灸療法、坐禪療法等,尤其是按摩療法的基本方法更是經過釋迦牟尼親自研究試驗確定的醫療方法之一。拿捏和按摩能使人體陰陽恢復平衡,從而達到祛病的目的。同時還可以通過推動和激發氣血運行,疏通鬱閉,補養氣血,協調臟腑功能,調節神經系統,對人體健康起到治病保健的雙重作用。

 

  佛教按摩的手法主要有一指禪推法、滾法推拿療法、按壓推拿療法、捏拿法推拿療法、摩擦法推拿療法、搓揉法推拿療法、振動推拿療法、擊打推拿療法、內功推拿療法,等等。每一種按摩療法都是遵循治病必求其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療原則。

 

  推拿療法一般來說只要適用於慢性疾病,但對某些疾病的急性期也有良好的功效,如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腰扭傷、梨狀肌綜合徵、急性乳腺炎,小兒消化不良等。推拿療法的適應證很廣,包括內科、外科、骨外科、五官科、婦科、兒科中的多種疾病。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病的拿捏按摩療法。

 

  1.頭痛

  用雙手拇指分推印堂前額至太陽穴,然後用雙手拇指揉眉弓。用雙手大魚際揉太陽穴,然後以拇指相對用力按于兩側太陽穴。用掌根揉百會穴,推按頭維。用中指、食指撥揉後頸部兩側,並拿兩側風池穴,再用雙手根自兩側太陽穴至耳後做推法,可稍用力。能改善腦部血液迴圈,增強腦組織血液供應,對各種疾病引起的頭痛都有比較好的療效。

 

  2.感冒

  用左手中指在右手掌心,即勞宮穴用勁摩擦,直到自己覺得發燙,就把中指按在左邊鼻翼的下方,即下迎香穴,反覆34次。然後再用右手中指在左手勞宮穴摩擦發燙後,按在右邊鼻翼的下方,同樣次數。如患重感冒,用上述方法療效欠佳,可按摩腳心即涌泉穴,兩三天即可治愈。

 

  3.失眠

  雙手握拳,用拇指關節沿脊柱旁兩橫指處,自上而下慢慢推按。用右手中間三指摩擦左足心涌泉穴;然後換成右足心。再用兩手食指第二節內側緣從兩眉內側推向外側;用兩手中指端輕輕揉按太陽穴;用兩手拇指羅紋面,沿兩側顳部由前向後推摩;用手掌根部輕輕拍擊頭頂囟門處;用兩手拇指端揉按風池穴;將兩手疊放在腹部,然後用手掌大魚際輕輕揉按中脘穴;將兩手移至下腹部,然後用手掌大魚際徐徐揉按丹田。

  4.便秘

  仰臥在床上,先用右手五指並攏,以肚臍為中心,面積由小到大,手由輕到重、由慢到快,順時針方向繞肚臍旋轉摩腹100圈。再改用左手反方向摩腹100圈,兩手輪換交替摩腹1520分鐘,以肚皮發紅,有熱感即可。早上摩腹前最好先喝一杯溫開水,摩腹時間增加一倍為佳。另外,每天飯後按揉兩側天樞穴可以改善胃腸蠕動,每次3分鐘。在便秘狀況有所改善後,敲打頭頂的百會穴25分鐘,或者按壓拇指與食指之間的合谷穴,可以較好地鞏固治療效果。

 

  5.牙疼

  如果是風熱侵襲造成的牙疼,可選擇按揉迎香、人中、下關、頰車、大迎等穴。以指切壓,用力由輕逐漸加重,施壓1520分鐘。如果是胃炎上蒸引起的牙疼,可選擇按揉二間、內庭,症狀立刻就會減輕很多。如果是虛火上炎引起的牙疼,可選擇按揉雙側合谷、手三里、太溪穴。其中,太溪宜在每天晚上泡腳後按揉,每次5分鐘,不定時地按揉合谷和手三里可以幫助減輕疼痛。

 

  6.高血壓

  用雙手掌自肩背部向足跟方向做推法,再用雙手掌揉背部及揉拿下肢後側,同時重點拿揉肝腧、心腧、腎腧、涌泉穴。用雙手掌自太陽穴至風池穴做推法,然後一手拇指和中指相對捏住太陽穴,另一手拿揉頭部兩側,重點按揉百會,拿揉風池穴。用雙手揉拿上肢及下肢,並提拿腹部。重點揉拿曲池、內關、足三里穴。

 

 7.半身不遂

  對上肢半身不遂的患者,穴位按摩以點揉法最好,用力拉其患肢,抖其臂,並做輪轉活動其肩關節、肘及腕後,再捏合谷穴十餘下。然後用手托患肢,用一隻手撥動腋窩下大筋,使其有麻木感,可傳到手指部,再揉搓十指,使血貫通到指尖。最後用雙手搓其臂百餘下,至皮膚發熱為止。每天上下午各施治一次,健肢及患肢一同進行。在施治中對患肢要根據病情做適度的按摩。

 

  對於下肢患者,其操作次序基本相同。但仍先施治穴位,後進行拉、抖及轉動屈伸其上中下關節。但著重于血脈及膝眼四脈的按摩。

  血根四脈的按摩採用扣法。用兩手大拇指按住血根二脈(在膝肌內前面皮膚上面,左右距離約一寸多),並在腿後側用食指或中指對準上血根二脈位置扣緊,和下血根二脈兩筋正中的穴位,迫使血液在筋脈血管中得到逐步流暢,促使患肢血液迴圈暢通無阻。每一穴位點揉輕重各6次,共36次,可以加至108次。應以患者體質好壞來增減活動次數,每天上下午各施治一次為宜。同時可輕輕拍打患肢,使萎縮塌陷的肌肉興奮膨脹發育。

  8.胃下垂

  每天要堅持按揉足三里至少兩次,每次不少於3分鐘,兩側都要進行,力量由輕到重,一定要按到有酸、脹、疼的感覺才行。兩側脾腧、胃腧則用拔罐的方法,每天晚飯後半小時給脾腧和胃腧同時拔罐,每次不少於10分鐘。這樣三穴齊攻,堅持三個月,胃下垂就能有根本性的好轉。

  9.糖尿病

  抱腹顫動法:雙手抱成球狀,兩個小拇指向下,兩個大拇指向上,兩掌根向裏放在大橫穴上(位於肚臍兩側一橫掌處);小拇指放在關元穴上(位於肚臍下4個手指寬處);大拇指放在中脘穴上(位於肚臍上方一橫掌處)。手掌微微往下壓,然後上下快速地顫動,每分鐘至少做150次。此手法應在飯後30分鐘,或者睡前30分鐘做,一般做35分鐘。

  叩擊左側肋部法:輕輕地叩擊肋骨和上腹部左側這一部位,約2分鐘,右側不做。

  按摩三陰交法:三陰交穴位於腳腕內踝上3寸處,用拇指按揉,左右側分別約做23分鐘。

  10.遺精

  用雙手手指分別依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反覆輕輕按摩丹田穴和腎腧穴,通過按摩這兩個穴位,可以幫助調整和改善性功能。

  11.痛經

  當痛經發作比較劇烈,疼痛難忍時,可按壓氣海穴、關元穴、中極穴。這三個穴位對於痛經都有抑製作用。待疼痛感有所緩解後,可按如下方法進行腹部按揉:自上腹部至下腹部,又從下腹部至上腹部來回撫摸。當將腹壁撫摸得有明顯的鬆弛度時,再從右下腹開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順時針方向按摩,如此反覆按摩。在進行上述按摩的同時,或在此之後,可以拳或掌有節奏地敲擊骶部,使震動力傳至骨盆區內的臟器。

  除上述病症外,拿捏按摩還可以治療內外婦兒各科病症(指推拿適宜的病症),如心絞痛、三叉神經痛、支氣管炎、慢性胃炎,等等。在按摩時,還有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1. 按摩者必須熟悉穴位及按摩手法,以及各種手法的適宜及輕重程度。

  2. 在按摩時要選擇好體位,以使全身儘量放鬆。常用的體位有:仰臥、俯臥、側臥、正坐(端坐)、站位、蹲位等。

  3. 對局部有破損或潰瘍、感染等皮膚部位,切忌按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