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遠紅外線系列報導之五:遠紅外線功效原理

人體近百分之七十由水分子構成,血液的水含量更高達80%。一旦氣血不足,血液中的

水分子便會集結成團,無法通過細胞膜,造成細胞缺氧的不良現象。人之老化生病,大

多從細胞缺氧開始。由於供給細胞能量的微血管循環效率變差,氧氣供應不足,導致細

胞的新陳代謝不良,人體各部器官組織無法正常運作,廢物愈積愈多,不生病也難。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質,當其溫度在絕對零度(-273)以上時,其原子結構便會不停的

振動、躍遷,而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出能量,人體自也不例外。根據科基霍夫

(Kirchhoff)定律推論:輻射能力強的物體,其吸收能力也強(註:好的吸收體也是好的輻

射體);同一物體在同一溫度時,其放射光譜和吸收光譜相同。人體無時無刻向外幅射

遠紅外線光波,因此需要隨時補充氣血能量,藉以維持健康,延緩老化。

補充氣血能量之途徑有二:均衡營養攝取與生物能量補充。「遠紅外線/生育光波」由於

其波動頻率與細胞體構成之分子、原子間的運動頻率相近,所以會誘發人體細胞(水分

子)產生簡諧振盪(註:共振效應),通過共振完成能量吸收轉移(註:將外部的電磁

波在人體內轉化成熱能),促使皮下深層組織的溫度上升,微血管擴張,使血行流暢,

將長期滯留在體內的有害物質,例如游離脂肪、多餘的鈉離子、加工食品的化學添加

物、引起疲勞和老化的乳酸、積存在毛細孔中的化妝品殘餘物、可能致癌的重金屬物質

以及導致疼痛的尿酸等等食物毒素以及代謝廢棄物,經由汗腺隨同水分一起排出體外,

對減輕腎臟的負擔居功厥偉。「熱效應」是遠紅外線最為人熟知的物理療效,就如同熱

敷一般,可使局部血液循環順暢,對微細血管循環障礙所引起的多種疾病,深具改善和

防治的功效。

除了「熱效應」之外,遠紅外線還有更難得可貴的「非熱生物效應」(或直譯為『非熱效

應』Non-thermal effect),這才是遠紅外線的主流價值。如前所述,由於振動頻率相近,

遠紅外線會激發人體細胞(水分子)產生簡諧振盪,促使細胞(水分子)的振幅加大,

打散集聚在一塊的水分子團,讓小分子水得以來去自如進出細胞膜,使充分勝任供給氧

氣、養份並載走廢物的新陳代謝任務。這種利用「裂解水分子團」來達到活化器官組織

功能的迂迴機制,有別於熱敷效果,只須供給微少能量,即可創造出神奇效能,恰恰應

了「四兩撥千斤」這話。

近兩三年來,愈來愈多的「非熱生物效應」陸續被發現,例如水質淨化、有機農藥分


解、百分之百滅菌等等,都不是「熱效應」所能及的功效。許多人誤將「遠紅外線」和

「熱效應」畫上等號,是以跳脫不出「紅外線」的迷思。

白馬非馬,「遠紅外線」並不等同「紅外線」!
(待續)遠紅外線系列報導之六:非熱生物效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