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

生死的大事


清淨的心靈  關係著生死的大事

我們在現實的世界中具足且豐富了生存的條件之後,返觀所擁有的和享受的一切有形或無形的事物,均來自世界上其他的眾人製造生產而得,沒有他們,我立刻陷入生存的危機,所以我要感恩,生無緣大慈的廣大心,發報答回饋的悲願,希望此生了無遺憾,生命沒有留白,勇敢面對生死,今天生死學已成為大學裡的一門課程,近年有本生死學的宗教書籍「西藏生死書」是藏傳佛教上師索甲仁波切改寫自西藏度亡經,至今已有二十九種文字,在世界五十六個國家流通,中文版(老師文化公司出版,鄭振煌翻譯)已印行316刷,銷售三十幾萬冊,佔宗教類書籍銷售量第一名。現在有很多醫療機構設立安寧病房,致力於臨終關懷,是安老送終的優質選項。然而道理易懂實踐不易,缺乏決心,難竟其功,所謂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信為道源功德母,有虔誠堅定的信仰,才有力量推動去起而行,修行是累生歷劫不斷薰習行持的過程,並不一定要與神、佛或上帝打交道論交情,甚至談交易的世俗商業化的信仰,也不該是貼標籤或當作裝飾品的信仰,修行是誠實面對自己,不要任何修飾,時時覺察那個本自具足的清淨心,提起正念,清楚明白自己在身、口、意的造作,將所聞知見,細密深思,判別分析,將之內化於心靈深處,在行住坐臥間,開啟這扇視窗,並勤習法門,假以時日,在舉手投足之際;言行動靜之間,自然流露出佛心禪意,可以成就轉化氣質、淨化心靈的功用,尤其在心如熾火時有力量可以對治,使之熄滅,煩惱止息,當下進入清涼境地。據《指月錄》的記載,唐朝禪宗有位行者,可以生死一如、自在來去,話說龐蘊居士在開悟後,將家財全數用船載到湘流沈於溪中,全家搬到山中修行,築庵而居,靠編製竹漉、竹籬販售維生。有一天,他在庵中獨坐,已經算好入滅的時間,命他女兒出去看看時辰,到正午時記得告訴他,到了中午,他女兒告訴他說,已經中午了,可是今天有日蝕耶!居士聽了就離座出去觀看,他女兒立即登上他父親的座位,合掌坐亡,居士回室一看,笑說,小丫頭竟搶在我之前走了,只得決定延後七天再走,到了要走當天,正好有位州牧來探病,他告訴州牧說:【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說完就枕於州牧之膝而入減了,遺命將他焚化後棄於江湖,而他妻子將此事告知其子,他兒子只‘嗄’了一聲,就立地而亡,龐妻也將其子焚化,過不久,去鄉間逐一告別鄉里,歸隱山居,自此再也無人見到她的蹤影。

真心愛意水知道
  孟子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耶穌提倡博愛,愛一切世人,釋迦牟尼佛教人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是給人快樂,悲是承當他人的痛苦,詩人徐志摩說:人生有三種信仰不可少:愛、自由、美。愛是不分國界、性別、人種,從小處的情愛、愛親人、愛朋友,大至愛同胞、愛敵人、愛全人類、愛大地,愛是不求回報的付出,不計代價的幫助別人,當別人快樂歡喜了,自己也得到快樂滿足,所以愛人就是愛己,會愛別人才是真正愛自己,愛可以豐富我們的生命和心靈,生命才有目標和意義。當我們愛心升起時,體內白血球數量即增加,特殊賀爾蒙就釋放出來,免疫力自然提高,在我們怨恨、生氣、自私、憂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升起時,體內開始製造毒素,如化學毒物一樣毒害健康,我們在快樂自在時,細胞就圓潤飽滿,如十八歲的年輕人,而生氣、恐懼等負面情緒升起時,細胞像八十歲的老人家,細胞又皺又縮,而健康的細胞又和生病的細胞不同,如癌細胞就呈現扭曲且雜亂無序。日本有位另類療法的醫療博士江本勝先生,採集了世界各地區在各種不同情境下的水,經零下二十度冰凍三小時後,呈現的水結晶,其變化天南地北,如同萬花筒,收集在他的著作「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之中,如給水聽了貝多芬田園交響曲與蕭邦別離曲後,其結晶分別呈現細緻華美及淒美而細膩的結晶,給水看過謝謝與混蛋的字條後,分別呈現出美的六角形及支離破碎的結晶,請小學生做的實驗,是以三個相同的瓶子裝相同的飯,每天分別對三瓶飯說「謝謝」,「罵髒話」,另一瓶則置之不理,結果在一個月之後,被稱讚說謝謝的那瓶飯發酵了並帶酒香,被罵髒話的飯腐臭發黑,但置之不理的飯卻提早腐壞,原來置之不理比被辱罵傷害更大,人體有70%由水組成,既然水對善意及惡意的感染力這樣敏感,又有記憶作用,我們要擁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就必需使體液保持超乎科技認定的清淨與常軌的循環流動,近代科學證實心理狀態影響身體健康極大,生活輕鬆愉快悠遊自在,身體自然健康,但若陷於煩惱愁苦、憤怒仇恨,健康必出狀況,當感情流動順暢,任何人都會成為幸福洋溢的天使,如果身體的各項機能不混濁、不停滯、源源流動、新陳代謝流暢無阻,自然健康愉快。在這個世界上,人的思考、組織、發明的能力最強,情緒也最複雜,世界上萬物都受人類控制主宰,常常為實現人類的慾望,而任意破壞山河大地的自然生態,如果我們願意用愛和感恩的心量去對待一切的人、事、物,用悲天憫人的胸懷,感恩天地,愛護大自然,最後都反射回來,自己卻受到最大的利益。
怨怨相報何時了
  這是發生在德國統一前的故事,當柏林圍牆未拆時,有一群東柏林人決定送給他們西邊的鄰居「禮物」,他們找到一堆臭垃圾、碎磚頭、廢建材等等不堪的東西,裝滿幾大卡車開到邊界,將這些「禮物」倒向圍牆的另一邊,西柏林的人得知此事後,非常生氣。大家商量要如何以牙還牙,用更厲害的方法去報復,在討論得轟轟烈烈的會場裡,有位年高德邵的老者走到台前,提出他的看法,出了新的點子,終於使在場的人慢慢的回心轉意,情緒回復平靜後,各自回家開始整理自家多餘的物資如衣服、食物、醫療用具、日常各種用品,又向親友募捐生活必須品,告訴他們這些物資的用途,最後也裝了幾大卡車,開到邊界在圍牆邊上,小心翼翼的堆放整齊,分門別類,在旁邊立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能力而付出」,想像一下,當東柏林人看到這些回報時,又看見牌子上寫的文字,會有什麼反應呢?可能是慚愧、感激或驚訝兼而有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處理別人的善意,但在別人對你表現得苛刻、粗野、忘恩負義的舉止時,我們可以保持理性祥和的對應嗎?「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是每個人第一個反應的態度,也是人與生俱來的習氣,這也是今天世界上的暴力、戰爭、奪權、殘殺等充滿仇恨的氣氛,以德報怨是宗教家的情懷,卻是世界和平,人類和睦相處的基礎,也就是在這不完滿的世界上,人人都要學習寬恕,記得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愛,並非一個反應,而是個決定」
身不離病 病不離身
  人生最無奈的苦是有身之苦,老子說:吾之大患以吾有身。有身體就有許多痛苦相隨,其中病苦最頻繁又最難避免,俗話說:英雄只怕病來磨。在佛教的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說:又復觀身,身不離病,病不離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是名為慧,設身有疾,而永不滅是名方便生而為人,即有色(肉)身,離身無病,離病無身,有身即有病,沒有先後,沒有主從,如影隨形,無二無別,既已生病就要學習善與疾病共處,從疾病的正面去觀察,病反而可以給人警惕,提醒人要及時保健養生,珍惜生命、因緣、人身難得,預防疾病染身,不要錯失利他或回饋社會人群的良機,菩薩更不能因身有疾即捨身入滅而失大悲。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卷第四十,菩賢菩薩告諸菩薩及善財童子,應修十種廣大行願,其中第十大行願為普皆向,普賢菩薩開示說: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槃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疾病在色身是最大也是頻率最高的苦痛,普賢菩薩發大願,願將所修一切功德無窮無盡的向眾生,希望眾生因業力而受病苦時,趕緊停止繼續造惡業,再令善業提早成熟,重報輕受,轉病苦而得安樂。今天我們過的是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富裕物質生活,在富裕的物質文明之後,文明病已悄悄襲擊現代人,許多人尚未覺察,卻深陷於物慾的深淵之中,我們也已經邁入人口老化的社會,預估三十一年(2036)以後,總人口結構中,約有25%是老年人,老人面臨了身心雙重的衝擊,活得越老面對的危險越多,譬如過了感染這關,並不一定過得了心臟血管疾病這一關,過了前面那關,不一定過得了癌症這關,過了癌症那關不一定過得了老年失智症這一關,再者,在心理層面而言,老年人活力、體力、精力不及年輕人,如果經濟來源枯竭,又沒有親友、沒有家人的關懷,頓覺人生無聊孤獨,活著沒有意義,會得老年憂鬱症,雖然當今醫療進步,健保制度方便就診,但老化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難題,我們的平均年齡增加了,到底是增加了壽命,還是豐富了生命?如果一個人在六十歲時中風,卻在床上活到九十歲,增加了三十年的壽命,但未必豐富了生命,過去年代因為醫療資源未普及,科技化的醫學常識不足,貧窮加上知識低落,所以平均壽命低於現在,但當時死亡率最高的多為傳染病及營養不良造成的免疫力降低,或器官衰竭,沒有急救的醫療設備,也沒有隔離的醫學常識,更沒有氧氣及鼻胃管的維生設施可以維持病人的生命,若沒有強壯的體魄或強有力的免疫功能,是無法可以長壽的。
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
  佛教界有位修行極高的廣欽老和尚(已圓寂),生前修菩薩道行大悲行,勸人老實念佛,老菩薩預知時至,告訴弟子預備後事,但弟子不捨,苦苦哀求老和尚繼續留世度眾,老和尚也答應了,悲憫眾生宏揚佛法,不久後老和尚交待完後事,認為因緣具足了,說走就走,來去自如,臨終說了一句遺偈:無來也無去,無啥眛代誌。(沒來也沒去,沒有什事)老和尚澈悟人的生死本來像風一般來去無痕,在見空性悟無生之後還有什麼大事呢?
  另位高僧弘一大師(俗家名李叔同,出家後法名演音,字弘一),是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音樂家,也是佛教律宗的一代大師,與夏丏尊先生知交甚深,一個人在寺裡修行,夏丏尊先生不捨其苦行,問大師需要什麼物品資助,遺世時如何處理後事,但大師說什麼都不缺,圓寂時,悲心交集,寫給夏丏尊先生的遺書中有兩首遺偈說: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予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用華枝春滿天心月圓詮釋生死,是何其圓融安詳的境界,人世間的一切,是非成敗轉眼空,青山依舊在,生命不久留,修行要及時,紅塵莫徘徊。
  孔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患容易使人生警覺之心,患難可以砥勵心志,鍛鍊堅強的決心和毅力,培養高度的忍力、靭力和定力,體悟生命的無常,因為困頓而珍惜一切因緣,一生辛勞奮鬥,到老了必有相當成就可以頤養天年,這些歷練磨難也能超克對死亡的恐懼與不安,當時候到時,就可以在安樂中平安與世辭別。
  泰戈爾的詩集「漂鳥集」中有一佳句說:生似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西哲海德爾說:人生就是邁向死亡的歷程人人都要面臨死亡,只是時間的先後而已,但有人生活得像一灘死水,沒有波浪,沒有流動,只待枯竭,過十年與過十天沒有差別,雖生猶死,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台上要縱情演戲,演完了含笑謝幕,生時如花般放懷綻放,璀璨美艷,興致盎然,活夠時淡然揮別,如秋盡葉枯,落地歸根,化為春泥滋養大地,瀟灑自在。
髮從今日白 花是去年紅
  戰國七雄中的楚王,野心意圖吞併六國,他養的策士之中,有人問他說,如果天下都給他,而用他的兩隻手臂為交換條件,他要選那項,結果楚王想了一下說,他寧可要兩臂,但有很多人卻寧可追逐價值連城的財富或權勢名位,有道是:天下由來輕兩臂,世間何苦重連城縱然名利權位追到手了,卻失去健康甚至生命,得到的是人生的補償金,而不是紅利,結果是得不償失。佛教經典中大智度論說:富貴雖樂,一切無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輕躁不定五家是指王、賊、火、水、惡子。這世間從來沒有自己一人獨享富貴、始終如一沒有變化的,當千金散盡時,心中的無助、失落、苦惱,與當年的榮華富貴比較,痛苦尤甚於貧民或乞丐,世間人所擁有的有形的財富,或無形的權勢名位,在面臨火燒,水淹的風險之外,人為的王權(統治者)可以隨政權的移轉,沒入或予以分割而瓜分,被統治者根本沒有力量可以反抗。再者,盜賊、騙子、訛詐集團,無處不在,隨時覬覦窺伺,俟機下手,而惡子更是無奈中的無奈,家財散盡了不算,甚至淪為階下囚,家破人亡,或為毒梟,黑道所控制謀害,古今中外,子孫或兄弟為爭奪權位、財富,演變為弒君王殺父母,或兄弟鬩牆的殘局,並非少見,兒孫自有兒孫福,勿為兒孫作馬牛,擁有富貴或權位,可能是人生的負債而不是資產,擁有是負擔,享有才自在看智者大師對云云眾生的描述:走西,暮走東人生恰似採花蜂,採得百花成蜜後,一場辛苦一場空
  禪宗的清涼法眼禪師,與南唐皇帝李璟交善,一日應李之邀去賞花,並應李之請,做了下面這首詩: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髮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艷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大師雖只是與君王的對機說法,而如此深富哲理又契合佛法的禪詩,足為世人自省惕勵,他說出家的僧人在面對美艷盛開的花叢時,其趣向異於凡俗世人,世人易受外境左右、迷執而動心,情隨境轉,如見晨露的冶艷即生欣喜愛樂,追逐晚風的馨香、落霞的燦爛而心生貪愛,意醉情迷,但浮生若夢,轉眼間驚覺白髮叢生,韶華逝去,人生苦短,過往的歡樂、成就、榮耀都已風光不再,此情可待成追憶,故說花是去年紅,世人總是到了暮春才傷春,見到肅殺秋瑟瑟,才感傷時不我予,青春不再老境現前,事實上花開只是花落的過程,花從含苞,盛開時就已經存在了必然凋落的結果,換言之,白髮也是黑髮的必然結果,宇宙間一切現象如山河大地的成、住、壞、空,生物界的生、住、異、滅,乃至人類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不變的法則,我們只看到了可見的現象,卻看不見其中的實相(不可見),量子力學理論說:萬物透過振動而存在萬物全部是由微小的原子構成,原子透過電子的數目與形狀,維持固有的振動,因此萬物在原子世界中並非全是堅實飽滿的,其中只不過是類似周波的東西,不斷在原子核周圍繞行而已,萬物(含一切現象)透過振動以保持運動狀態,並以超高速率反覆閃爍,但振動用肉眼無法看見,因此肉眼所見非實體,肉眼不見者才真實,萬物肉眼可見,而振動卻看不見,證明心經說的一切可見的存在)即是空(一切存在卻看不見)空即是色,空與色實是一體的兩面,無二無別,這就是真理。
眾裡尋他千百度
  清代大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用三闕宋詞(晏殊的蝶戀花,柳永的鳳棲梧,辛棄疾的青玉案)代表作學問的境界,但更貼近人生的三種階段:第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人從出生、求學、成長無不處於學習階段,不畏艱難,對前程憧憬追尋,無怨無悔,投入畢生精力,苦於追求理想、成功,以求得那個可見可羨的權位名利,但在誓死如歸的拼鬥之下,已精疲力竭,力不從心時,回首前塵,想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之中,找回自我,在人海蒼茫之中,看到那個終生追尋美好未來,講效率拼業績而忙碌不停的人,在繁華落盡後,自憐幽獨的身影,孤單的影現在燈火幽暗的角落裡。有位長者,他也道盡人生四個最理想愜意的階段:少年隨名師遊學,青年與美人訂情,壯年邀英雄共事,老來尋方外論交人在學習和人格養成的黃金時段,得名師相隨,接受其言行風範的薰習,為人生的起點打下穩定堅固的基礎,何其難能可貴,又有因緣在成年時與心儀的對象共結連理,成就善姻緣,構築美滿家園,為人生奠定了進可攻退可守的城堡,而在春秋鼎盛時,邀約英雄人物共創事業,受英雄豪氣大千的潛移默化,氣質風度悠然風發,或成就千秋大業,或立功、立德、立言,在功成名就之後,不覺英雄垂暮,要如何跨越人生的顛峰,從絢爛歸於平淡是人生的一道難題,因為人生求不得很苦,捨不得更苦不但捨下辛苦掙來的財富名位,還有嬌妻美眷,最後連自己的性命也要捨去,這得尋訪方外正信的善知識,得其調伏教化,度過彼岸,返璞歸真,安度晚年,為人生畫下圓滿的句點。但當今之世,精神文明空乏,物欲被百般挑撥,浸淫在享樂之中,渾然覺老之已至,貧賤離道遠,豪貴學道難,要等到年老體弱五根衰退時,才尋求方外善知識論交,實非易事,萬一纏綿病榻,適應病苦猶恐不及,那來時間和體力隨順善知識教,超越生命的藩籬絕非容易,是以應在英年時即應尋求這個善因緣,開發善根種植德本,及早儲備修道的資糧。
宗教之間的互重與學習
  達賴喇嘛說: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各有一套方法,將我們的基本需求導歸於克服痛苦和增加快樂因為有些宗教有精密的哲學分析,有些有周延的倫理規範,有的則特別強調信仰,就某種形式而言,所有的宗教哲學都強調愛、慈悲、容忍、寬恕和自律,這些特質對自利利他的行持有巨大的潛能,在每個教派中,都有傑出又悲憫人類的代表人物,如立志終身為世界上最貧困者服務的德蕾沙修女,以及終其一生以和平手段爭取平等權利的牧師-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在跨越信仰使人與人之間溝通、分享及尊重,學習認識其他宗教珍貴的信念與篤行之後,我們就不會誤認為自己的宗教信仰是唯一的、最好和最有效的,假如有人對你微笑,你會感覺愉快,同理,當你對我微笑,我自然也感到快樂,你我都在尋求我們共同有利的事物,避免產生有害的衝突,這是基本的人性,如果狂執於宗教的異性與排他性,那宗教對人類已無價值,甚至會帶來危害,是爭端、衝突、或戰爭的肇因,因為宗教的形成受文化、歷史、社會、政治等等背景的影響,產生了迥然不同的教義,只有用相互尊重及溝通,產生和諧才可以發揮個人內在的寧靜和人際的和平,譬如虔誠的基督徒,不需放棄原來的信仰,而去練習古印度的冥想,也可以學習佛教的禪修、慈悲觀等等的心地法門,而佛教徒應取法基督宗教在對社區、教育、文化、厚生、急難救助、臨終關懷等的廣大社群服務,加強對託幼乃至養老等弱勢族群的扶助,而需適度減少寺院建設的重疊,加速推動居士佛教的組織。
  在這個世界上,縱有充足豐富的物質生活,仍然得不到持久的滿足和永恆的安樂,當我們年輕又身心健康時,覺得自我是完全自足,可以自我支配、隨心所欲,不認為深層的宗教信仰及形而上的哲理是必要的,但世事無常,老、病、死迅速來臨,許多災難無法用金錢、財富、名位、權勢可以解除,淺層的信仰固然在修行過程之中及大眾共修所必需,如唱誦或祈禱等的共振氣氛,可以產生定力、升起喜樂、加深信心,如果對於所信仰的宗教,沒有深入理解其深層哲理,容易執迷在神通或巫術(均是鬼通)的陷阱,也可能落入神棍假藉宗教師而行斂財的圈套,或進入受鬼神所控制的惡夢而無法自拔。宗教離不開神通,但那是權說,是方便善巧,是抵達目的地途中的一棵樹、一朵花、或一隻蟲,距離終點還極遙遠,神通與真道絕不等同,因此深入經藏探討深層的宗教哲理,才能生起智慧,生命才得解脫。
淺談佛教
佛教是一個宗教性、排他性很弱的宗教,除了善法是所有宗教的共法之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它有個比較特別的般若不共法(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三部十二藏中,含攝了世出世間周延的倫理規範,及精微奧妙的哲學分析,超級心理學的推論(唯識論)。三寶弟子從見地、工夫、行願次第修行,解行並進,絕非世俗化的祈福、祭祀、膜拜、搬神弄鬼、英雄崇拜或崇拜偶像的民俗信仰,亦非以超度亡魂,悼祭亡靈為目的的宗教。它實際上是一種精緻、廣大、高超的生活教育、生命體驗、超生脫死的修煉課程。要進入廣大無邊的佛陀世界,有八萬四千法門,可謂法門無量,以眾生根器的利鈍因勢利導,約可歸納為三種入門方式:下根者宜從信願門入,中根者宜從慈悲門入,上根者宜從智慧門入。佛教不言迷信,佛陀要弟子將佛的教示實修實証,在真正蒙受利益以後,自然增進信心,而不會盲從,同時生起悲憫眾生的心。信為道源功德母,這樣的信仰才有功德。將佛菩薩與上師神格化,是不明佛法精義;不明佛陀示現人身及生老病死的人生必經過程,向佛菩薩奢求世間名利,與其談條件、求名聞利養、升官晉爵、終身幸福、事成還願、如同買賣,這是商業外道,不是佛道,『仰止唯佛陀, 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 是名真實義 。』完美的人格是修行的基礎,身心康寧,家庭和樂,人際關係圓融,世間法通達無礙,在修行路上必然多助緣少障礙,故說人成即佛成,亦即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諦。菩提道上稍不留神,容易偏離中道,阻斷正途,執有執空,末証說証,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金剛經宗通》開宗明義就說:『通宗不通教 開口便亂道。 通教不通宗 ,猶如獨眼龍。 』執理廢事或滯事昧理,都是修行的障礙,學佛的終極目標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而証佛果。佛教傳到世界各地,因應當地的歷史、文化、生活環境等因素,而發展出許多宗派,或具上根利智的人間菩薩,創造了殊勝的修行法門,如中國禪宗的祖師及其他宗派的宗師,但萬法歸一,殊途而同歸,不離緣起性空、戒定慧三無漏學、止觀禪修等,因此心地法門是佛教最根本的修行模式,是心是佛,即心即佛,心外求法便是外道,有道是:『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 ,莫在靈山塔外修。』
         
    《大方廣佛華嚴經 普賢菩薩行願品》中,佛說一切皆從菩賢菩薩行願所生,讚歎善財童子先發菩提心後,參詣了五十三位善知識,除了文殊、觀音、菩賢、彌勒等教內菩薩摩訶薩之外,包含人間諸多行業,從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長者、天女、童子、童女、國王、醫師、藥師、教師、船師、製香人、婆羅門、外道,甚至淫女,以謙卑而廣大之心學習他人的長處,儼然一幅人間佛教的藍圖。經為了參詣一位善知識,一心專念、隨順思維,遊行了十二年,才到達目的地,參詣這位善知識解脫長者。善財在參詣了師子顰伸比丘尼後,這位修持極高,能為十地菩薩說法的善知識,推介善財去參詣筏蘇蜜多女,請教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孔子說:『食、色,性也。』佛教經典很少論述人的情色問題,而善財童子第二十六參(第十五卷)參詣伐蘇密多女,一位色情行業的業主。情色是人的俱生我執,與我們的身心不易割斷,又涉及專門的生理學及心理學,必須在特別的時空中才方便討論。這個禁忌問題,任其蟄伏在社會的陰暗面,相對於所謂光明高貴的世界中,性被污名化,變成邪惡、可恥、淫蕩、不潔的行為,用道德加以掩蓋。一旦性慾爆發時,會產生巨大的衝擊力,從性壓抑、性妄想、性焦慮、性解放、到性泛濫,對性沒有適當的調整與節制,對家庭及社會都將造成殘酷而不堪的負面作用。而伐蘇密多女,『顏貌端嚴、色相圓滿、皮膚金色、目髮紺青、音聲美妙、超度梵世,擅於方便善巧、言談技巧深妙,得如幻智,入方便門。』『現做淫女,引諸好色者,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從其身出廣大光明,----遇斯光者,身得清涼,心除惑熱。』對於上門的顧客,樂欲念起,生極愛染,心如昏醉,在親近伐蘇蜜多後,經她對話溝通,善巧開導,或接受若干層次的親密行為(如暫執我手、暫升我座、抱持於我、唼我脣吻等)後,疏解客人的愛染心,則離貪欲,得十種不同的三昧。這是一種難度極高又危險的解脫法門,世間法稱為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如《維摩詰經》言:『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筏蘇密多女在善財來訪時,告善財言:一切菩薩,在發了無上正等正覺心後,『因女色故,不得速成佛道,亦不疾得辟支佛、阿羅漢果,五通仙人,因女色故,退失神通。』人天凡夫,亦因女色故,而失國土,殺兄弟,為奴僕等等惡果。---『業苦之中,女為上首,是故菩薩若離女色,即得親近諸善知識,住最勝解脫法門。』善知識者,悲智雙運,度化人天。宏宗演教,辯才無礙。播菩提種,濟三塗苦。諸佛菩薩,上師同修,增長善根,種植德本。謙己推勝,度眾無邊。如因陀羅網,交光相網,光光相照,善友相攝。性慾是人性之常,任其放縱或調適轉化,甚至禁慾修梵行,都需要大智慧。實際上,欲望是修行的重要資糧,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當佛陀在菩提樹下,成佛之前最後階段,魔王派遣三位無比美艷的魔女來誘惑他,這個情境與善財此參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魔女何嘗不可解讀為,佛陀八識田中根深蒂固的愛慾原型呢!又《維摩詰經 觀眾生品》中天女說:『一切諸法是解脫相。』舍利弗言:『不復以離淫怒痴為解脫乎?』天女曰:『佛為增上慢人說離淫怒痴為解脫耳,若無增上慢者,佛說淫怒痴即是解脫。』所以煩惱是否可轉為菩提,端看這念心是執著或寂靜,當心安住如如不動時,當下即自在,當下即解脫。禪修是佛弟子不應間斷的功課,是以應將慾求轉化,以達『以禪化欲』或『在欲行禪』的境地。且看佛陀如何度化貪享欲樂的眾生:佛陀住世時,有位堂弟名叫難陀,對他的妻子愛戀逾恆,兩人如膠似漆,情話綿綿,春心蕩漾,情深意切,難分難捨。佛認為難陀得度的因緣己成熟,於是前往難陀居住的宮殿乞食,在侍衛稟報後,難陀雖然百般不捨,仍然勉強出來供養,但是他妻子用唾液在他額頭畫了圓圈,限他在唾液乾前必須回來,可是佛卻邀他去參觀世間稀有珍寶,難陀雖藉口不從,但在佛陀堅持邀請後,他們來到一處住著很多猴群的山上,佛指向其中一隻又老、又瘦的獨眼母猴,問難陀說:『這隻母猴比你的妻子,誰美?』難陀說:『當然是我的妻子美。』忽然他記起額上的唾液已乾,要求立刻回宮,可是佛又堅持要帶他去兜率天,但見諸天女,體態輕盈;閑雅飄逸,輕紗妙曼;舞影翩翩,超凡脫俗;絕聖棄智,容貌端嚴;風華絕倫,天宮遍飾無以計數的真珠、瑪瑙、黃金、寶石等等稀世珍寶,佛問難陀說:『你的妻子比這裡的天女,誰較美麗?』難陀屈身回答說:『比起這裡的天女,我的妻子猶如一隻母猴。』佛又帶難陀參觀一處由無數珍寶和天女圍繞的無人寶座,難陀欲知寶座主人是誰,但佛請其直接詢問天女,天女說:『人世間有位即將出家的比丘名為難陀,因他的善行,將投生天界,坐此寶座,成為我們未來的主人。』難陀聞言,無比雀躍,萬分歡喜,急切要求佛陀為他剃度,出家成為比丘。難陀出家後,於僧團中,佛召見阿難(另位堂弟)請轉告所有比丘遠離難陀,不要和他接觸、交談,因為發心不同,所以見地也不同,舉止行為各異。你們出家的目的是解脫和証悟,但他是為貪圖欲樂而出家。因此,難陀的出家生活是孤單寂寞、苦悶無助的,他告訴佛陀說他好像被遺棄了,佛就帶他到地獄界,看到各種折磨、肢解、死而又生、生而又死的殘象。中有一巨鍋,水在雄雄烈火之上沸騰,煙霧衝天,地獄小鬼環繞四周,難陀欲知究竟,佛請其自己去查問,小鬼說:『人間有位名為難陀的比丘,將升上天界享樂,但他未斷輪迴之根,又執迷於欲樂,一旦福德耗盡,立即墜入此鍋之中,我們就等著將他烹煮。』難陀聞言,大驚失色,頓然醒悟,於是佛陀藉機對難陀開示,佛說:『解脫不僅是離棄痛苦,更不是追求快樂,苦樂是一體的兩面,涅槃是超越快樂和不快樂的二元對待,涅槃是寂靜。』
   
    在凡夫地的人,有見、思二惑未斷,見惑是見解上的迷執,五種見惑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佛弟子只要深信因果,明白空性義理,破邪見及戒禁取見易如反掌。戒禁取見是:非戒(律)卻執以為戒,而偏執奉行。以為是人生保障利樂,無盡享福的謢身符。在日常生活之中,從文化、民俗中發展出來的怪、力、亂、神及各種風俗、禁忌、圖騰,深入社會各階層,潛藏在婚、喪、喜、慶、祭典儀式、迎來送住、置產、遷居、升官、求財等等生活細節當中,成為全民的認知、集體的惑障。縱然在二十一世紀,科技突飛猛進,知識爆炸的今天,仍然有太多的人浸淫其中,不求甚解,隨波逐流,因為對宇宙真理、生死本質、自然現象、如是因、如是果的佛法真諦無知和無明,寧可信其有,慎勿信其無的痴狂,附眾媚俗,道聽途說,迷信鬼神,全民互相仿效,積非成是,而衍生各種玄密、靈異、禁忌、圖騰及框架制約。在中國漢族社會中,普遍存在者,如對於亡者焚燒金屋、冥錢、玉女、金童、紙車、紙馬、各類人間的生活用具,用紙做成,焚化送去,認為死亡之後,仍有一個與現在世界類似的時空,亡者仍然可以在彼處安享支配。而對於生者,力求趨吉避凶,財通四海,於是看黃曆、批流年、安太歲、相命、排紫微、求神問卜、尋狐求仙、扶鑾起乩、聽信通靈者胡言亂語,『四』與『死』同音,『扇』與『傘』『散』同音又不祥等等,因而給神棍或宗教騙徒開方便門,財源滾進。如果風水或批流年、安太歲等等果真靈驗有效,那麼宇宙的因果關係就不會成立,人世間的公理正義消失殆盡,縱觀古往今來的王公貴族、富商巨賈何嘗未得頂尖的堪輿師、命相師、江湖術士、各種奇人異術,精選大吉大利的風水寶地,供生者或亡者棲息,更有異人施術,驅鬼使神,興利除弊,然而歷代皇朝內憂外患不絕,皇親國戚之間明爭暗鬥,相互殘害,腥風血雨,荼毒生靈,所有方術及巫術的施作,目的皆為謀私,結果均致覆亡;又見過那位富商巨賈經永享富貴?或子孫賢良,繼承家業而富傳百千代?他們從未因堪輿而受益,或蒙受鬼神庇佑而免於衰亡,以古鑑今,所有方術,或旁門左道的巫術,皆非究竟解脫之道,不過空花雪月,熱鬧有餘,當茶餘飯後的故事題材則妙矣,對人生實無利益。尤有甚者,持執邪知邪見者,尚不自足,父傳子、子傳孫、世代相傳;親友互相奔告、長輩諄諄告誡,以盲導盲,引領另個盲人走向險難、淪亡。完結篇


                                                                                            身、心、靈整體健康的幸福人生~劉景陶

3 則留言:

  1. Тhаnks for еnаbling me to obtain new ѕuggestionѕ аbout desktops.

    I alѕo havе bеlief that onе of
    thе beѕt wаys to maintain youг notеbоoκ
    in perfeсt condition iѕ to use a hаrԁ plastic mаteгial cаѕe, аs well as
    shеll, that will fit oveг the top οf yоur comρutег.
    A lot of these proteсtive geaг are mοdel preсise sіncе they are mаdе to fіt peгfectly in the natuгal сasing.
    You cаn buy these directly from the оwneг, or fгom thiгd ρarty sοurceѕ
    if they are гeadilу available fοr your notеbοok, hοweνeг its not all laptoρ can have a cοver on thе mагκet.
    Oncе mοгe, thanκs foг youг rеcοmmendatіons.


    Stop by my homеpagе quibids review

    回覆刪除
  2. This 100,000 square toes ft building is Mine roof Maintenance Projects 2011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ceiling MaintenanceGRS - general
    Roofing Systems Canada services Alberta, BC, and Saskatchewan with commercial ceiling and roofing company upkeep.

    With these roofing company details, you can establish
    the metallic element ceiling yourself, thereby EST Oh, oh, oh, think what?
    ! after deleting some other one of my comments,
    a sure 'sow's ear' has set her posts?

    My web blog roofing company los angeles

    回覆刪除
  3. Hi there, everything is going sound here and ofcourse every one is sharing information, that's in fact good, keep up writing.

    My site ... Landing Page Design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