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心的力量(轉化困境)

修行不是逃避問題,而是看到問題。作為一個真誠的修行者,並不是逃避困難,而是清醒地學習犯錯的藝術引導它們成為心的轉化力量
一位著名的禪師曾形容修行就像「一個接一個的錯誤」,也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學習機會。我們就是從「困難、錯誤與過失」中真正地學習

「將困難帶入修行的道路」,包括有自覺地將我們不想要的苦難、生活中的哀傷、內心和外在的掙扎,變成滋養耐心和慈悲心的基礎,由此發展更大的自由和更圓滿的覺性。
透過困難來修行,需要極大的心靈勇氣。阿姜查稱之為「違反意願的修行」或「面對自己的困難」。這正是心的力量,能面對任何困境,並將其轉化為慈悲與智慧
而心的這種力量,則來自於体認每個人所承受的痛苦都是所有生命共有的更大痛苦的一部分---「不可避免的存在之苦」。

一、               面對與處理困難的原則

在一般慣性的壓抑與否認或隨意發洩感受之外的另一種選擇:清楚而覺知的心
所發揮的力量,使我們能面對問題和困難,將之融入禪修,以促進靈性生活

傳統佛教修行所教導的五種處理困難經驗的原則:
1.放下: 是最基本的原則,無法真正放下時,就改為溫和的「順其自然」
2.轉化能量:透過釋放與有技巧的引導來轉化某種強大的力量。
3.擱置一旁:有自覺的暫時壓抑。
4.覺察與想像的行動:藉由想像和觀想來處理困難的問題。
5.在覺察中演:帶著覺察誇大我們的困難,並以演出的方式來處理。

「你無法平息海浪,但可以學會衝浪」。我們可以迎接生命的矛盾,然後放下它們或讓它們順其自然。
生病時,與其對抗疾病,不如傾聽它說出的訊息。(我是否有善待這個身體)
與家人之間關係發生問題時,除了了解他們的困難和深層的需要時,也需要處理自己的問題和困難。
在最困難的環境中找到價值」。

二、               活在當下

很多種處理困難的方法,毎一種都是從潛意識轉變到開放注意的過程。
誠實清醒地觀看我們所發生的一切,才是真正活在當下。

第一歩:覺性的培養
例如:練習清楚覺知當下身體的每一動作,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覺性的方法。

第二歩:清楚地覺察和發現問題
在禪修中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各種問題:貪、瞋、痴、慢、疑、無聊、昏沉、恐懼不安等等,這些修行中遇到的困難正是學習和成就的養分。

禪修中身心的超常經驗 :喜、樂、洞見等。這些經驗具有深刻的療癒力和轉化作用,但帶來的危險和誤用的情況也很大,這可能成為修行過程和生活中另一個更大的問題。阿姜查說:「超常經驗只是另一個需要放下的東西」。

了解所有經驗都是副作用,是修行的起點而非終點,是生命淨化過程的一部分
全然覺察感受,當我們有自覺地承認困難和問題的存在時,就得以轉化,可以產生寬廣的接納,接受各種衝突的聲音,並在和諧中找到解決之道。

第三歩:修行的目標
心的自由和覺醒是每一條真誠靈性道路的唯一目的。
「放下、回到日常生活、優雅面對生命的變遷」

七十歲英國知名物理學家霍金患漸凍症,廿七年前手術後即無法說話,必須藉由電腦語音合成器演講。他在倫敦帕(殘障奧運)開幕式演說,
「無論生活有多艱苦,你永遠都有事可做,且可有所成。

本文轉自  姚麗香老師於 2012/09/05僧伽終生教育學會的演講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