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秋冬多食梨,養生、食療兩相宜

秋季在傳統中醫習於以氣候分類的觀念中,將其歸屬為「燥氣」;故入秋後,常令人感覺皮膚燥癢、口鼻、咽喉等呼吸道乾燥、乾咳無痰,甚至出現大便乾結、小便短赤等現象。這些皆因燥性易耗傷人體中肺與胃中的津液,以致產生各種「秋燥」症候群。
中國中醫臨床醫學會秘書長陳潮宗醫師表示,梨,是此時最佳的水果之一,它味甘、微酸、性寒涼、入肺、胃經、生津止渴、潤燥化痰、主治熱病傷津、肺熱燥嗽、噎膈便秘,可以說是秋冬養生食療最適宜的果中佳品。

《本草備要》關於梨的記載雲:「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由於不同吃法,將產生不同藥效、故特舉以下數例,以供參考。

一、生吃梨,能解除因上呼吸道感染所產生的咽喉乾燥癢痛、音啞、乾咳及便秘溺短、生瘍作瘡、癰疽發背、煩渴、潮熱等陰虛,虛熱之症候。

二、將梨相搾梨汁,或加澎大海、冬瓜子、蟬蛻、冰糖少許,煮服飲之,天氣亢燥、體質火旺液虧、易生喉炎咽嗌乾澀、聲音不揚者,具有滋潤喉頭、補充津液的功效。

三、把生梨加冰糖或蜂蜜,熬成膏即成「秋梨膏」,可治療肺熱咳嗽。

四、梨切片,與杏仁五錢,桔梗、川貝母各二錢,澎大海一錢同煮;可治因傷風感冒之後黏痰不癒者。
五、用梨一個,削去頂尖,成一蓋形,挖去核仁,納入川貝母一錢,加入少許冰糖或蜂蜜,將梨蓋蓋回,隔水加熱燉熟為度,可治療痰火胸痛、咳嗽。

六、同上法,將黑豆納梨肚中,加冰糖(蜂蜜更佳)適量,用吹籠蒸熟,或隔水加熱法燉熟,即成「黑豆瓤梨」,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及長期閱讀書報引起視力減退者,常食用之,對於保護氣管與視力保健,都有不錯的療效。

陳潮宗醫師進一步說明,金元四大家之一,朱震亨醫師曾說:「梨者,利也,其性下行流利也。」具潤肺清胃、涼心滌熱、熄風化火,已嗽養陰、濡燥散結通腸、消癰疽、止煩渴等功效,故有「天生甘露飲」之名。對於人體因秋冬產生季節性的各種乾燥徵候,實為不可或缺之水果,且內含豐富的葡萄糖、果酸、鐵質、維他命A、C等,營養佳,藥效奇特。惟其性質寒涼,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否則反傷脾胃,特別是脾胃虛寒的人,更應斟酌食用方法與份量。

她指出,EPA及DHA可防心臟病及中風、降低血脂肪及血壓,為腦神經生長發育所必需。B6可幫助氨基酸的合成與分解。B12負責紅血球的製造及再生、防止惡性貧血。維生素E可抗氧化及防老。生物素促進毛髮的生長。鋅能恢復性能力、強精、增強記憶力、促進傷口癒合。鐵改善貧血。硒有防老化、抗癌、增強維生素E的效果,還有碘是甲狀腺素的成分,有調節新陳代謝的作用。

二十碳五烯酸(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目前最流行之健康食品之一,而除了魚油外,飲食中很重少發現此類Ω-3(n-3)族系多元不飽和脂肪酸。EPADHA在細胞生理上扮演及重要的角色,且在預防與治療人類疾病上是極為重要的。EPADHA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且是體內合成白三烯素(Leukotrienes)、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及凝血黃素(Thromboxanes)等生理調節物質之前軀體;此外其與視覺、記憶學習及抗癌能力亦有密切關係。

  止咳化痰,食療效果佳
中醫科林文勝主治醫師表示,中醫認為梨子:「生者可清六腑之熱、熟者可滋五臟之陰」,因此許多內熱症都可用梨,它可以清熱降火解毒。對肺熱咳嗽,咽乾口燥、失音聲啞可多吃生梨:而對於寒咳症狀,可用水梨去心,加川貝母一錢共燉煮服用。

秋冬皮膚保養之中醫觀
秋天氣候偏於乾燥,以中醫臟象學說而言,秋氣應肺,肺者主皮毛。乾燥氣候會傷及肺陰,導致口唇及舌咽乾燥、口渴、乾咳、皮膚乾燥、毛髮乾枯、大便秘結等症候。因此秋季養生首重養陰潤燥,應選擇具有滋潤效果的食物或藥膳,這對於婦女朋友養顏美容的效果尤其有所助益。
所謂具有滋潤效果的食物如梨等確有其效。

噎膈
本病是消化道常見病症之一。昋咽食物時,梗噎不順,胸膈阻塞,食物難下或食後不久即吐出,通稱為噎膈症。主要包括食管狹窄、食道癌、胃癌、幽門梗阻等。
食療驗方:雪梨1個,丁香50粒。梨去核,放入丁香,外用紙包好,煨熟吃。(《常見病驗方》)

對防止肺病或肺癌的有益食物,梨是其中一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