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足療與足浴養生方法

中醫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足部都有相應的“投影”,常洗腳能刺激足部穴位,增強血運,疏通經絡,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除病邪的目的。

  溫水足浴法用于睡前。足浴時水溫保持在40左右,雙腳放在熱水中浸泡1015分鐘,然后用干毛巾擦干。用手按摩腳心,同時不斷活動腳趾;2分鐘后用手掌搓腳,由后跟往前搓,一直搓到腳掌發熱;3分鐘后,再將左右手交叉插入左右腳趾縫,緊握、放松交替,重復10分鐘左右,動作要緩和、連貫。此法對神經衰弱、頑固性膝踝關節麻木痙攣、腰膝酸軟、失眠、慢性支氣管炎及腎功能紊亂等有輔助治療作用。

冷水足浴法一般用于早上,浸泡時間不宜超過2分鐘,且泡后用毛巾擦紅為止。冷水足浴能增加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使大腦興奮,對神經衰弱、頭痛、失眠有較好防治效果。還能起到防治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多種疾病的作用。

足療與足浴養生方法 
            
  足療養生法是一種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大眾健康法。它既吸收了古代按摩術的精華,又採取了現代藥浴及足部按摩術的核心內容,是一種以經絡理論與現代科學研究為基礎,以傳統按摩術及中藥外洗為基本內容,立足於局部,調整於整體,以外治內的純物理療法,屬於“自然醫學”的一部分,它的廣泛運用正是祖醫學數千年魅力的體現。


 —、足浴的原理

 現代醫學證明,人的衰老是從腳開始的。在人們的腳掌上密佈了許多血管,故在外有的科學家把腳掌稱為人的“第二心臟”腳掌上有無數的神經末梢,並與大腦緊密相連,腳的健康不僅關係到人的身體健康,而且和壽命有很大關係。因此,堅持每天臨睡前用熱水洗腳,不僅清潔身體,還可以防治腳氣,腳乾裂、凍瘡以及下肢浮腫、下肢不溫等症。同時通過經絡作用還可以防治其他疾病,如:神經衰弱、夜尿頻、便秘、眩暈、失眠、關節炎等。運動員、長途行走者及老年人運動鍛煉之後,用熱水洗洗腳,均能起到解除疲勞、改善睡眠、增進食欲的功能。

二、足療的主治和功效

  1 主治:對精神性陽痿、週期性偏頭痛、膝踝關節麻木痙攣、腎虛、腰酸腿軟、痛、消化不良、腳臭、腳汗過多症等有名顯的治療或輔助治療作用。
  2 功效:“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

  臨睡前用熱水洗腳,不僅有舒適感,有療效之功效,還能改善睡眠、延緩衰老、延年益壽。從祖醫學經絡學說看,人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終止點,踝關節以下就有60多個穴位。如能經常刺激足部的太沖、隱白、太溪、湧泉等穴位,就能起到滋補元氣、壯腰強筋、延緩衰老、延長壽命的作用。

三、足浴治療各種疾病的原則

1 足療治五臟的病 中醫認為:足心與腎、心、肝、肺相通由於腎脈與肺心脈相通,因此,足心經絡循性上與腎心肝肺直接相通。中醫還認為足心與脾相通。因此,足浴可以通過足心治療五臟的病
根據這一特點,足療治療五臟病的原則是,採用足部相應反射區和足部相應經絡循行線相結合的方法。在沐浴方法上多採用熱水浴法和幹浴法。

2 足浴治五官病  中醫認為足心與膈、喉、舌相通,故臨床上足心療法對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疾患療效最佳。足療治療五官病的原則是,採用足部五官反射點和刺激足部五趾尖的辦法,以達到止血和止痛的目的。在沐浴上多採用冷水浴和幹浴法。

3 足浴治脊柱、胸腹病症 中醫認為:足心與下肢相通‘足少陰腎經起於足趾,斜走足心,行於下肢內側的後緣;又足少陰腎經在腹部離前正中線0.5寸挾臍上行胸部,故足心又與脊柱、胸腹相通。足浴治療脊柱、胸腹病症採用的是足節與身節相應的方法,即刺激足部關節來治療脊柱關節,至於胸腹病症則多採用湧泉穴刺激的方法

4 足浴治腰病  中醫認為:足心與腰相通:足心屬腎經,腰為腎之府。其治病原則與3同。
5 足浴治項背痛  中醫認為:足心與項背相通。其治病原則與3相同。
6 足浴治陰器病  中醫認為:足心與陰器相通。陰器,即男女外生殖器。其治病時多以刺激小趾關節部位為主。
7 足浴治耳病  中醫認為:足心與耳相通。足心屬腎經,而腎開竅於耳。其治病時多以刺激大趾部位為主。
8 足浴治頭腦病  中醫認為:足心與頭腦相通。脊柱屬督脈,內藏脊髓,直通於腦,而足少陰腎經,“斜走足心,貫脊內”。故足心可通督脈與腦相通。治療時多採用用湧泉穴進行刺激,沐浴方法多採用中藥熏浴、冷水浴、熱水浴等
四、足浴的方法

1 普通水洗法  水必須有足夠熱度,才能刺激穴位,收到與針灸同工之效。水溫宜保持在4050,水溫通常一淹過踝部為度。雙腳放入熱水中浸泡510分鐘,洗腳的同時,多動動腳趾,用按摩揉搓腳趾、腳心23分鐘。這對推動經脈運行,促進血液迴圈,調理臟腑機能,具有重要的醫療保健效能。
2 足部涼浴法  涼水洗腳可以擴張四肢靜脈,不僅能預防感冒和各種疾病,而且能通過對血管的刺激或延緩下肢關節衰老性變化。將涼水浸入盆中及踝骨,作原地踏步狀,洗後用力搓雙腳,直至腳的皮膚發紅呈現暖感。水深要漸次提高,水溫要漸次降低,時間要漸次延長。
3 足部暖浴法  中醫傳統養生理論認為:足宜保暖。在冬春季要特別注意保暖,這對預防感冒、鼻炎、哮喘、小腿抽筋、腹痛有益處。做法是臨睡前用40的溫水邊泡、邊洗、邊摩擦雙腳,每次大約20分鐘。
4 低位足浴 藥液浸入踝關節附近為低位足浴;每次浸泡2030分鐘,每日一次。低位足浴適用於足癬、足汗、足部的扭挫傷、足部的凍瘡、跟骨骨刺等,還可以治療如:頭面部充血、頭痛、眼病、急慢性鼻炎、急性喉炎以及感冒、高血壓、慢性結腸炎、精囊炎等等。
5 高位足浴  藥液浸至膝關節以下的高位足浴。高位足浴要選用高至膝蓋的水桶。高位足浴適用於雙下肢的疾病,如雙下肢的風濕痛、麻木、神經性末梢炎、小腿腓腸肌的拉傷、痙攣、血管閉塞性脈管炎、下肢潰瘍、下肢的皮膚病等等。

,足浴的禁忌

  足浴是良好的衛生習慣,足浴能夠清潔皮膚,能促進血液迴圈,加速肌體新陳代謝,活血化淤,調節人體內臟氣血及解除疲勞的作用。
但是,中老年人足浴應注意如下幾點:
  1、忌空腹時足浴。
  2、忌餐後立即足浴。
  3、忌水溫過高。
  4、忌用力搓擦皮膚。
  5、忌在水中久泡。
  6、忌用鹼性強的肥皂或各種香波乳劑足浴。
  7、忌在非流動水的大浴池足浴。
  8、忌足浴過勤。
  9、忌過度使用肥皂。
  10、忌足浴當風。
  11、四季防病,從腳開始: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滋潤臟腑;秋天洗腳,除濕健胃;冬天洗腳,丹田暖和。

. 浴足的現代科學依據
  足浴保健法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調整人體的功能狀態,提高免疫調節能力。
1、增加血管的數量,特別是側支微血管的增加,能促進血液做更好、更有效的迴圈。
2、以軟化血管,增加血管的彈性,從而減少因受壓力而遭致破壞的危險性。
3、以使身體的很多肌肉,尤其是大腿肌肉能夠做連續的收縮和放鬆,促使肌肉中的大量血管也跟著連續收縮和放鬆,繼而增進肌肉與血液迴圈的運動效率,加強氧的吸收、運送和有效的運用。
4、可以強化心臟的效率,使心臟跳動的頻率減低而抽送更多的血液,以便能應付突發的緊急事件。
5、可以增加體力與耐力,解除緊張和壓力,使你在應付各種挑戰的壓力下不易感染疾病。
6、可以減少血液凝結,保持血液順暢,不使流入心肌的血管受到阻塞,有利於心肌梗塞的預防。
7、可以調節荷爾蒙的分泌,這對循環系統是一種好現象,因為太多的副腎激素會引起對於動脈諸多不利因素。
8、可以控制體重與降低血壓,因為大多數肥胖有高血壓的人,易患心臟病和糖尿病。
9、可以讓內臟受到氣血的滋養,加強新陳代謝,促進全身各個系統的生理機能自然而然地強盛起來,達到身心整體性的健康。
10、足浴是一種解除緊張和憂慮的有效方法。
八、浴足法的四大特點:
 1 操作簡便; 2、適應症廣;3 效果顯著; 4 經濟安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