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不是羅織罪狀的自虐,而是放下面具、洗滌自己、觀照自己、看清楚自己,進而承坦自己。
《老子》上說︰「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這樣的說法,我叫它「懺心」。
1. 什麼叫「拜懺」
拜懺,又叫禮懺,就是禮拜諸佛菩薩,懺悔自己的一切罪業。對佛懺悔,並不是求佛赦罪的意思,而是求佛證明,向佛坦白自己所做的罪業,下定決心,不再故意作惡。對不起他為「懺」,對己認錯為「悔」,拜懺的作用則是洗刷心中的罪業。
千佛懺、大悲懺、三昧水懺、藥師懺、淨土懺等等是佛經中最盛行的懺法儀軌。 拜懺是一種佛法儀式,可以衍生成「心靈拜懺」,把對佛懺悔改成對自己的懺悔。
撰寫「宗教療法」的過程中,曾有些專家與非專家們,提出或苛或慈的質疑︰「你說的行得通嗎?」如此的質疑,某種意義上代表了他們對心理治療的誤解,我曾在《心靈醫師》一書(遠流出版社出版)中提過,所謂的寬心療法,是把不安定的靈魂變成安定的歷程,或可衍生說它是一種心靈救贖的過程,更積極的應該是用來「重塑」與「恢復」健康自我的方法。誰有能力做到讓困頓者產生這樣的改變,誰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我們千萬不能忘記,可以被提出的心理治療法就有二百六十八種之多,包括最近相當熱門的「芳香療法」與「運動治療」等等,這使我們相信,治療的法則具有絕對的「個別性」,相信「佛學心理治療」的人,絕對可以從中求得「寬心解憂」的秘方,而它需要或要求的只是一種更科學的法則,或與科學的心理學之間的關係。
拜懺,可以解構成「心靈的滌淨作用」,洗脫內心的愧疚與宿怨。從佛家語,它用來「消除業障」與「祈福保祐」的,使「一切苦具,轉為樂緣」。
2. 懺如浣洗,以水為名。
◎正有淨化與覺醒的意義:
在佛教的教義中,藥師琉璃光如來,算是人間的心靈大師,它代表東方的「淨琉璃世界」,它以淨化作「藥引」,用來醫眾生的「情病」,返照自性如來。
阿彌陀佛意謂著西方的極樂世界,接引的是心靈光淨如琉璃的人,淨土宗談的應該是追求「心靈淨土」吧。
懺悔心的建構,來自於「凡人」的假設,人皆凡俗,所以有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有生老病死四苦,有錯誤、犯過、跌倒、失意、挫敗等等常情,所以不必諉過,而是該懂得發懺心。
從事心理治療十三年多(從一九八三年二月至一九九六年四月)見過為數眾多的「外遇」個案,誠如西方心理學家所言,外遇是常態。如果治療的模式仍然集中在「外遇的防止與解決」的純西方式論證,那麼常態就會被解釋成必然,那麼根本就勿需輔導與諮商。
◎在這過程中,我發現拜懺是一套好方法
外遇的拜懺並不是要求個案從自身的角度,承認「悔不當初」,也不是把外遇羅織成「原罪」,而是令他「洗滌自己」,放下面具,看清自我。觀照事件中有誰受到傷害?配偶?孩子?或是第三者?拜懺正是一種「心靈旅行」。
佛與心理治療的最大差異便在這兒,心理治療提供了「處方」,佛提供了多種方式的「觀心」;心理治療告訴別人有病,佛告訴眾生,反思之後的人,都可成佛。
◎拜懺可以使人發現前非與今是
六祖壇經懺悔品
《六祖壇經懺悔品》中說︰「來,諸善知識,此事須從自性中起,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自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始不假到此。」
「一戒香,即自性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名定香。三慧香,自心無礙,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雖修眾善,心不執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貧,名慧香。四解脫香,即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自在無礙,名解脫香·五解脫知見香,自心既無所攀緣善惡,不可沈空守寂︰即須廣學多聞,識自本心,達諸佛理,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脫知見香。」
「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驕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
懂得懺悔的人,可以化身成為「自性化身佛」,在念念起惡,常行惡道之後,回一念善,圓滿報身。
懺悔品的精神在於︰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未遂。
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
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
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
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
3. 懺的心理意義
懺悔的梵名叫懺摩,即悔過、請求寬恕的意思。
南齊蕭子良《竟陵王集》二「淨住子修理六根門」︰「前已懺其重惡,則三業俱明。」
《法苑珠林》一○一「懺悔篇」︰「積惡尤多,今既覺悟盡誠懺悔。」
唐譯《法嚴經》十迴向品︰「以懺除一切諸業重障。」
◎ 懺,說明了愕然愧慚的深刻內心
從西方心理思想的角度來剖析懺字,可以獲得「不壓抑」、「坦誠」、「開放」、「告解」、「訴苦」的含意,與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的「告解」具有相近的效果。
在西方的耶教體係中,告解是一門相當重要的「心靈寬慰術」,在沒有心理醫生之前,它扮演了心靈解心師的功能,一個牧師、一個半透明的窗櫺,一個贖惡者,就構成了一個儀式性療法,這與傳統的民間「廟祝」也有雷同的效力,一個廟祝、一支籤、一位苦難者,也能成就一種治療。
一個佛家、一間禪房、一位失心拜懺者,不也可以用來療心止痛。
◎懺與寬恕
懺,其實是一種由尋求「自我寬恕」,達到「他我寬恕」的歷程。
丹麥哲學家索仁‧科克德曾經說過︰「完美的愛是為了愛一個人,而使自己快樂·」他問道︰「有誰是不能寬恕的?」心理學家發現,那個被普遍不能原諒的往往是自己。
臨床的研究工作使我明白,人的心病回復到原點直指「憎恨自己」,覺得做錯一件事,滿腹懊惱,又不承認錯誤的「罪惡感」。實驗指出,「死不認錯」與「無法認錯」的人心裡最苦·怪不得殺人者會在投案的一瞬間說︰「自首真好」·因為投案把殺人與償還建構成一條「抵消作用」。
懺悔說出了承認自己平凡,會犯錯的內情,「說出來」則是心理學上所謂的「滌心作用」或「滌塵效果」·懺就是寬恕,使自己在懺悔之後得到心情的寬解。
從尋常百姓的立場來看,「懺悔」很難,但由一個修行者的角度來看,就勢必學會懺與恕的精神,為沮喪、焦慮、疾病等等麻煩找一處心靈出口。
懺悔的過程猶如心中有一桶毒藥,被一杯一杯的揮發掉一般,轉化成心靈的平衡·寬恕可以把人從地獄府中脫身而出。
懺悔原來是生活中的一帖貼心的心靈處方。
拜懺釋出心中久久不散的原罪,還自己一片澄澈的真空妙有,它能不算是心理治療嗎?
本文作者: 游乾桂居士
很棒!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