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性賦淺釋(宣化上人白話解於1975年美國 金山禪寺)
你看!這個世間法勝過佛法。我每個禮拜講經,沒有這麼多人來;在今天講世間的學問,來了這麼多人。這足見世間法勝過出世法!這個勝,就是很興盛的。出世法人聽了大概是乾燥無味,所以就沒有那麼多人來聽;這一講《藥性賦》,就很多人來聽。
在沒講《藥性賦》之前,我先講一個故事;什麼故事呢?這是關於治病的醫生。醫生會治病,但是人人都還一樣死。這個證明:醫生所治的病,都是不死的病;若死的病,醫生也沒有辦法。所以我又有這麼兩句話:「藥治不死病,醫遇有緣人。」藥是治的不應該死的病;應該死的病,什麼藥也沒有法子治。但是有一樣藥可以治的,什麼藥呢?就是甘露;你若能得到甘露,死了也能不死,但是這甘露不容易得。
講到這個地方,我先講一個醫生,這個醫生到處給人治病。以前袁了凡他父親就叫他學醫,說:「醫生可以濟世活人,又可以養生。」說醫生可以幫助人;濟世,就是救濟這個世界,幫助這個世界的人;活人,令人有病會好的。又可以養生,是說你要是個醫生能給人治病,你自己的生活也不成問題了。
我不是來譭謗現在的醫生,現在的醫生不講濟世活人,只講養生;你無論誰有病,他給看一次,三天再來過。他就算能一副藥叫你這個病好了,他也絕對不叫你好;為什麼呢?你若好了,他沒有飯吃。所以你們現在看醫生的人都有 appointment(約診);今天你來,過三天之後一定要來,再過三天之後更要來。等什麼時候你沒有錢了,你病就好了;你若有錢,那你這個病就不會好了。
那麼這樣子,可這閻羅王有了病了。你們各位認識閻羅王不認識?閻羅王有了病,派兩個小鬼去請醫生來給閻羅王治病。那小鬼就對閻羅王說了:「我不知道哪一個醫生是最好的;你要給我一個tip(暗示),你給我一個指示,哪一個醫生是最好的,我就請哪一個醫生。」閻羅王一想,說:「我也不知道哪個醫生最好!我告訴你一個方法:你到那個醫生門前看,哪一個醫生門前的冤魂少,大約那個醫生一定會是好的。你就請那個醫生來給我治病!」
那麼這個小鬼就遵命了──聽了閻羅王的命令──就到各醫生門口看。啊!有的三千冤魂在門口那兒連哭帶叫地說:「你還我命來呀!我的命你把我給害死了!」一邊哭一邊叫。另外一個地方也是有幾百。那麼找來找去,有個醫生門口冤魂最少;小鬼說:「這個醫生一定是最好的。好!就請這個醫生去給閻羅王治病了。」
那麼請去了,到那兒給閻羅王看病;閻羅王就問他說:「先生!你做醫生做了多久了?」這個醫生說:「我今天一早就開市給人家治病。」閻羅王說:「哎呀!阿彌陀佛!你今天一早去開市,懸壺濟世來給人治病,就有了三個冤魂?噢!這真是不可思議!」你們誰願意做 doctor做醫生,就小心鬼啊!鬼是很不容易擺脫的。
我告訴你們,我也是個醫生,讀書的時候就讀這個《藥性賦》。我第一次讀藥書,先讀《藥性賦》;讀完了《藥性賦》,又讀《脈訣》、《湯頭歌》、《四百味》、《八十一難經》,又是《傷寒論上》、《傷寒論中》、《傷寒論下》、《傷寒心法要訣》、《雜病心法要訣〉、《婦人科》、《小人科》,讀了有十五本藥書。讀完了,那時候我可以給人治病了,也可以自己給自己保險,不會有那麼多的鬼──冤魂;但是我也不敢做這個事情。為什麼呢?我想:一百個人我能治好了九十九個,還有可能把一個人的生命給誤傷、誤殺了。
前一個時期,沒有誤醫保險,醫生都罷工了;你看醫生罷工了,即是說你們人都沒有病,不需要醫生了。所以有病的人,以後都應該自己學醫,可以給自己治病;那麼醫生罷工,也沒有問題,也不要緊了!所以這是個好辦法。現在我告訴你們,教給你們這個《藥性賦》,也就是要知道一點自己怎麼樣用藥;這是講這《藥性賦》的一個來源,並且有很多人歡喜聽中國 的藥性。所以今天機緣成熟了,我本著我對藥性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太清楚的這個知識,來向你們這些個比我知道得更多的人,講一講這《藥性賦》。
在中國 的藥來講,它分寒、熱、溫、平四種藥性。寒性的藥,就治熱的病;熱性的藥,就治療寒性的病;溫性的藥,就是治也不寒也不熱的病;平,藥性它平和,就是吃了,它對身體會有一點好處,也不會有什麼妨礙的。平,就是平安。那麼這四種藥性,我們學中藥的人應該要知道。(編按:中藥的四氣包括寒、熱、溫、涼,五味包括酸、苦、甘、辛、鹹。)
在中醫又講「望、聞、問、切;神、聖、工、巧」。望,「望而知之謂之神」。就這麼一看就知道,不要號脈──不要看你的脈。就這麼一看你的面,就知道你有什麼病了,這叫「神」;神,就是不可思議,就是這種智慧的照亮。
「聞而知之謂之聖」。聞,就聽你說話的聲音,或聽
你吐呼吸氣的味道,就知道你的病在什麼地方,這叫「聖醫」。前一種是神醫,這第二種是聖醫。神,就神乎其神地,不可思議。聖,就是很聰明的,他耳朵也通神了,一聽你說話這個聲音,他就知道你這個病在什麼地方,在心、肝、脾、肺、腎哪一經,這叫聞而知之;不用眼睛看,只用耳朵這麼一聽。用眼睛看的這是「神」,用耳朵聽的這叫「聖」。
那個用口來問的,一見著,沒有給你評脈──沒有看你的脈,就問你什麼地方痛。譬如你說頭痛,他知道你這病在哪一經;若你說肚子痛,他又知道你這個病在什麼地方了。總而言之,他問你,你老老實實告訴他在什麼地方覺得不舒服,有什麼病痛他就知道了;這叫「問而知之謂之工」,工醫。工,就是他對看病這一行是很有功夫了。
「切而知之謂之巧」。他也不看你,也不聽你,也不問你,他就用那麼三個手指頭往你的寸關尺一搭;醫理上一看你寸關尺的脈,他就知道你病在什麼地方,這叫巧,很巧妙的。
有這四種的關係,我們都要知道;又要知道藥有君、臣、佐、使。君,就好像以它為主,以這一味藥作為主體。臣,就是幫助這一味藥的。佐,也是個臣,就是聽君主的命令,但是這個佐是幫助臣來做事的。使,就是好像一個工人似的,就好像一個laborer那麼被使喚。這藥有這麼四種的分別。
藥裏邊又有十八反,十九畏。有十八種藥是相反的,用藥的時候不可以一起用;要是在同時用這十八種相反的藥,就可以把人毒死,人就有生命的危險。十九畏,有十九種藥是互相怕的,怕見面;這十九種藥如果遇到一起,就會鬥爭的,就會fighting、戰爭,人就受不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