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倡導以針灸救治急証,為其突出特色。《肘後備急方》共收錄針灸處方109首,其中99首廣泛應用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30多種病証。對其作用、效果、操作、技巧、忌宜等,都做了全面的闡述,為記載古代針灸治療的早期文獻之一,內容豐富。其妻鮑姑是第一位女灸療家。
其主要理論,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急証用灸
《肘後方》提出以灸法救治卒中、惡死、昏厥、寒濕、霍亂、吐瀉、癲狂、痈疽、狂犬咬傷、蝎螫等卒發急証,用穴較少,記憶方便,施灸方便。葛氏書中選用四肢穴位及部位共42處,於遠端腕、踝關節以下者20處,如「治卒狂言鬼語方」處方為「針其足大拇指爪甲下少許,即止」,「治下利不止者」處方為「灸足大指本節內側寸白肉際,左右各七壯,名大都」,「治卒吐逆方」處方為「灸兩手大拇指內邊爪後第一紋頭各一壯」,「治卒中急風,悶亂欲死方」處方為「灸兩足大指橫紋中,隨年壯」,「治卒中惡短氣欲死」處方為「灸足兩拇指上甲後聚毛中,各十四壯,即愈」等。古人喻經氣運行如自然界之水流,由四末之井至肘膝之合,經脈之氣由小到大,由淺入深,治病求本當從此出發,實則瀉之,虛則補之,能促使經氣恢復,在急症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二)以灸補陽
《肘後方》以一壯、三壯、五壯、七壯為基數,然後以七為倍數加壯、為二七壯、三七壯、四七壯等。以七為陽數的代表,加倍翻番,其先陽後陰,從陰到陽,以陽治陰等治療原則,亦無不體現了其以補陽為主的學術見解。
(三)灸不固定用艾,灸亦可隔物
《肘後方》為便於急救,除應用艾灸外,在倉卒無艾時,亦用竹茹、黃蜡、紙屑等為代用品,其中,竹茹、黃蜡,既有艾炷的溫熨作用,又有艾炷所沒有的清熱開竅,通經活絡等特點,所以,它們是艾炷的理想的代用品。葛氏書中載隔物灸七首,包括隔蒜灸、隔鹽灸、隔椒灸、隔面灸、隔瓦甑灸等,是對隔物灸的最早記載,如「以鹽填臍,上灸二七壯,治卒霍亂。」「搜面團腫頭如錢大,滿中按椒,以面餅子蓋頭上,灸令徹痛」。治療一切毒腫疼痛不可忍者,「取獨顆蒜橫截厚一分,安腫頭上,炷如梧桐子大,灸蒜上百壯」以消腫。葛氏隔物灸對後世灸法影響很大,隔物的品種不斷擴展,治療病種日益廣泛,隔物灸具有艾灸和藥物的雙重作用,而且施灸時火力溫和,沒有灼痛,患者易於接受,現今仍為臨床常用,《肘後方》成為隔物灸的最早文獻。
(四)重視辨証,不可妄灸
葛氏重視辨証,強調「但明次第,莫為亂灸,須有其病,乃隨病灸之。」不同疾病不同灸方,同一疾病不同証候,灸方相異。如在治中風諸急症方中,羅列了22種中風的不同症狀表現及治療方法。「治卒中急風,悶亂欲死方」。治以「灸兩足大指下橫紋中,隨年壯」,「若不識人者」治以「灸季肋頭,各七壯,此脇小肋屈頭也,」「若反眼口噤,腹中切痛者」治以「灸陰囊下第一橫理,十四壯」等。《肘後備急方》對後世辨証施灸思想確立產生了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灸法醫鑒
以上內容,只供參考,有鑑於個人健康情況因年齡、性別、病史和特殊情況而異,建議您,若有任何不適,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之診斷與治療建議為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