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暖化及城市熱島效應,造成夏天愈來愈高溫。甚且,台灣濕度高,身體的熱更不易排出體外,中暑情形更加普遍。
一般排熱的方式有:熱傳導及流汗。前者透過皮膚表面的末梢血管擴張,把熱從皮膚排到四周空氣;流汗則能把體熱帶走。
但現代人多待在冷颼颼的空調室內,加上久坐不動,末梢血循差又不排汗,排熱機能無法充分運作,體溫很容易飆高。
《健康警報》
●中暑
當身體的排熱機制來不及運作,體溫直線飆升,就會造成脫水、熱衰竭及中暑,甚至休克、死亡。
中醫也有類似說法。高熱造成的暑邪除了讓人頭痛、發熱外還會耗損身體津液,出現疲倦、四肢乏力。
●腸胃炎
微生物如沙門桿菌等,在高熱環境中特別活躍,要小心食物中毒、引發腸胃炎。
●腎結石及腎臟問題
高溫水分蒸發快,很容易引起腎結石。研究顯示,高溫熱浪來襲,因急性腎衰竭和其他腎臟問題而住院的人多出平常一倍以上,其中以55~64歲的中年男性最多,彰基家醫科醫師賴昂廷說。
●冷氣病
頭痛、皮膚癢、眼睛乾澀、中暑、喉嚨痛……一連串由熱至冷、造成身體調節中樞異常失當的狀況,通稱為冷氣病。中醫認為,冷氣病會造成寒包火,出現倦怠發冷、腰痠、腹脹、腹瀉、便秘的狀況。
《健康對策》
●補充足夠水分
夏天愛身體的方式,就是多喝水。不僅能預防結石,還能避免水分不足、血液濃稠引起心肌梗塞及腦中風,尤其是常待冷氣房或是愛喝咖啡的人,難以感受到水分流失,更應注意補充水分。
中醫師建議,最好分多次飲用,一次喝一點、慢慢喝最好。
●午後小睡,補充元氣
夏天陽氣旺盛,早起最能吸收飽滿能量。吃完午餐不妨午睡一下,天熱容易耗損身體的氣,休息一下才有續航力。尤其老人、小孩體力差,更需中場休息時間。
夏天切忌熬夜,太晚睡或熬夜會增加身體的燥熱上火,更難耐高熱天氣。
●熱浪來,減少戶外活動
天氣太熱如熱浪來襲時,最好減少戶外活動,尤其老年人和小孩。
孩童的汗腺功能尚未健全,老人則隨年齡漸長不易出汗,對溫度感知遲鈍,非常容易中暑。也不要把孩童和老人單獨留在車內,因為國外研究顯示,即使開了窗,車內的溫度仍很高,增加中暑危險。
●準備酸梅湯、綠豆湯解暑
酸梅湯生津止渴、綠豆湯清熱排毒,是夏天解熱除煩悶的必備飲品。
綠豆不僅幫身體降溫,還能緩解腹瀉及腸胃道發炎,「綠豆外皮有清熱功效,」中醫師董延齡說,煮綠豆湯有訣竅,不可久煮,綠豆太爛解暑效果差,通常煮到豆皮稍微裂開就可以關火。
嫌麻煩也可隨身帶保溫杯喝點溫開水。溫開水能帶走熱氣,讓身體感覺更舒服涼爽。
●進冷氣房前先把汗擦乾
預防冷氣病,首先冷氣不要調太低,通常攝氏26~28度最適當,以免內外溫差大,身體無法調適。進冷氣房前最好先把汗擦乾,讓身體稍微冷卻一些再進室內,減少溫差大對身體的衝擊。進入冷氣室內,別為了貪涼猛灌冰水飲料,因為身體還熱呼呼地就被當頭澆灌冰水,再強壯的人也受不了。
準備薄長袖及絲巾覆蓋肩頸部,避免溫度下降造成肩頸僵硬,引發頭痛及肩頸痠痛。
久待冷氣房的人要長褲、襪子及外套保護手腳,因為末梢神經是最容易受寒的地方。
如果出現頭暈、想吐輕微中暑現象,不妨以刮痧板輕輕刮頸部的風池穴兩側,讓熱氣透出來,可紓緩症狀,中醫師黃建榮提到。
另外,入夜後人體代謝變慢,體溫降低,因此冷氣最好調成攝氏26~28度,以免太冷晚上難入眠。
●紫蘇擦澡,安神好眠
在夏天,民間習俗會煮新鮮紫蘇水為小孩擦澡,中醫師連建廷認為很值得參考,因為紫蘇有排毒安神效果,能解決天熱時小孩微微發熱、煩躁不安,晚上也比較好睡,成人也適用。
方法是取新鮮紫蘇葉煮滾3~5分鐘,兌些冷水即可擦澡。
●怕熱族群提前做準備
有些疾病遇到熱天就很難受,如風濕免疫、皮膚病及濕疹的人,長庚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治醫師陳玉昇提醒,除了在夏天要少吃油炸的燥熱食物,可在夏天來臨前(國曆6月)先保養體質:多吃點涼潤的青草茶、蘆根等,讓身體多些抵禦高熱的能力。容易出現熱潮紅等燥熱狀況的更年期女性也適用。
本文作者:林貞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