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

智慧


持戒和修定都不是佛陀專有的獨特教導;這在佛陀開悟之前,其它宗教、派別、哲學家都已有人在修持,廣為人知、行之已久。

 

佛陀曾跟隨兩位修行人學習禪那,所有的人也都強調道德修養的必要性,這類修持的方法、目的都只是為了,求得精神高度集中的禪定狀態。

 

用這種方法得到的平靜和安詳,並不是真正的解脫;修定會帶來平靜、安詳和喜悅,但它只是心的意識表層的平靜。

 

佛陀發現轉移注意力,可以有效的在意識層面,讓貪愛和瞋恨暫時停止;但無法真正的將它棄除,反而將它推入深層的潛意識中,變成危險的冬眠狀態;在身心的表層顯得平靜安詳,但在心的深處如一座火山,充滿著壓抑的情緒,遲早會暴發開來。

 

佛陀說: 「一棵根深柢固的樹,即使被砍伐了,仍然會生出新芽;如果貪、瞋的積習未被根除,痛苦就會一再的重現。」只要貪、瞋的根未除,它一有機會,就會從潛意識中重生。

 

佛陀當時隨然已達到修定的最高境界,但他不認為已達到解脫,而繼續尋找離苦得樂的道。

 

佛陀發現一個方法,可以讓我們深入內心,鏟除貪、瞋的根;這就是智慧的修習,它稱之為內觀,可培養洞察力,觀察身心的本質,辨識並止息痛苦。他獲得解脫後,終其一生以此教化眾生。

 

佛陀一再強調: 「以戒而得定,則定力有成且殊勝;以定而得慧,則智慧有成且殊勝;以慧作根基,則遠離煩惱與不淨。」

 

所以戒和定的修習,真正的目的是在於開發智慧。

只有智慧才能讓放縱和壓抑,在兩個極端間找到真正的中道。

培養智慧才能透視內在的實相,遠離所有的無明和執著。


本文作者   威臘瑪拉 尊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