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各位,你我都是住在亞洲,所以各位身體裡所流的血,也就是亞洲人民的血液,於是我跟各位就有結締為亞洲眷屬的關係;第二個是,我們都活在於這個地球,這個世間上,那麼我們彼此都是人類,所以我們也有了所謂的「地球眷屬」的關係;從而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彼此之間,結締為兩種眷屬關係。假如我們也可以從佛陀教法的角度來看,明顯的可以看到,過去各位都有輪迴過,而我過去也有輪迴過,那麼在過去輪迴的過程當中,也許我們曾經做過父子,也許我們曾經也做過兄弟,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我們幾乎都是故人,我們幾乎都是兄弟,所以我們有了輪迴的眷屬關係。從世間的角度而言,我們彼此之間結締為有三重關係的眷屬,彼此都不是陌生人。
但是,任何世間上的人都有這種眷屬關係,並不足為奇。剛剛各位有唸到了三皈依的巴利偈誦,相信各位都還記得巴利偈誦裡面有提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說到這裡,想特別說明一下「皈依法」,今天我要花一點時間,來跟各位行者具體的說明何謂「皈依法」。
何謂皈依法呢?凡是實踐了佛法的人,法能夠回給實踐者,使實踐「法」的人的生命得到提升。巴利文dhamma法,法的意思是「凡是實踐佛法的人,都會受到法的護佑,法也會反過來提升實踐者的生命,不使實踐佛法的人,生命向下沉淪。」法有提升的作用,這就是法的功能。剛剛有提到,修法的人會受益到法對生命的提升,這個前提是各位要實踐佛法,實踐佛法時,將會受益到法對生命的提升,不使各位的生命向下沉淪;反過來說,假如各位沒有實踐「法」的話,「法」就無法提升各位的生命,所以各位想要提升自己的生命的話,要實踐佛法;但是要如何實踐佛法呢?必須要有正確的方法。正確的方法裏頭,佛陀有告訴我們,該遠離的我們必然要遠離,該持守的我們必然要持守。按照佛陀的指示,我們確實實踐,才能受到法提升生命的利益。換句話說,我們光是口口聲聲的念著「皈依法」但是各位沒有實踐法的話,法也不會提升各位的生命,這點各位必須要清楚了解才是。
任何眾生,包括這些微小的昆蟲,或者是我們人類,凡是有生命的眾生,他都能夠知道自己肚子餓了,餓了都會去覓食,到了他們季節的時候,他們也知道要交配,而人類也一樣有這種現象,一定的年齡之後,男女也會有相結合的現象。假如我們現在身為人,只知道吃,做出這種性行為,就此過一生的話,這種人是一般性的人。但是我們現在作為人,是優於畜生動物的,為何比較優等呢?我們人類有慚愧心,對於作惡行,我們人類會感到慚愧;自己總會想得到安樂,不喜歡痛苦,別人也不喜歡痛苦,也需要安樂,所以我們作為人必然要有同理心。也就是說,我們人類除了有慚愧心以外,也要有同理心,這才能夠優於畜生動物。
我們人類優於畜生動物還有一點,就是慈與悲心。所謂慈心呢,就是處處都想讓人得到許多利益,這句話所謂的獲得利益,也就是希望對方可以健康,希望對方可以安樂,也希望對方的生命是順利,這是我們對他的一種期許,也就是內心有了慈愛。另外我們人類也擁有一顆悲憫之心,悲憫之心能夠體諒別人,看到別人受到痛苦時,會想盡辦法協助他,讓他減輕痛苦。所以我們人類內心也有所謂的悲憫之心。
在久遠的過去,人與人之間有這種慈心與悲心,所以古代人類的內心是和平的,而世間上面也有所謂的和平,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人類的內心也有一些變遷,彼此之間無法散發出慈心與悲心,內心的貪心、瞋心跟愚痴熾盛。就以現代而言,我們得不到和平,也有它的道理,因為我們人類內心的煩惱火不斷的燒著。假如各位只顧著自己,或者只顧著各位的家庭,更精準地說,各位都不管別人,不關心別人的當下,內心裡的慈愛心也就無法發揮。我們為何不能散發慈心呢?我們內心裡的慈心為何會枯竭呢?原因在於,我們看不下去對方得到利益,所以各位對別人也就無法散發慈心,看不到別人的可愛之處,是無法對別人散發慈心的。同樣的,各位的心裡無法升起這種悲憫之心,反而呈現枯竭的狀態,原因是因為人們都沒有去考慮別人受到的痛苦,所以對別人無法散發悲憫之心,假如各位只顧著自己和自家人,換句話說,就是都不管別人的話,倘若這種不良的風氣持續下去,整個社會會充斥著不管別人利益或是傷害的行為。也許各位會去殺害對方;也許別人會去偷竊別人的物品;大家只顧著自己的感受而去侵犯別人,譬如別人明明有監護權,卻去侵犯了有監護權的女孩子,或是不顧已婚身分,侵犯別人的妻子,造成邪淫;同樣的,各位不顧自己的身業口業,只顧著自己的利益,也許各位都會去欺騙別人,當下各位的容忍心也不足,只要影響到各位一點點利益的時候,起了瞋恨之心,進而與別人衝突,這樣的現象在社會上十分常見;也沒有判別利害的思考能力,沒有這種智慧的情況之下,也不知道飲酒這件事情不好,也不知道賭博這種行為不好。
人類在自私自利的情況下,內心就無法發出慈愛心,慈愛心因此而枯竭。一切都是由於自私的心態,沒有辦法散發慈愛心,各位內心裡的貪心、瞋心和愚痴將非常熾盛,各位也就縱容了自己得煩惱。而且在煩惱作祟的情況下,自己也就很難控制身業、口業和意業。因此在我們社會上成為「標準人類」的人逐漸逐漸的減少,其原因追根究柢,就因為人類有了自私自利的心態,有了貪瞋癡這三種煩惱,我可以將三者譬喻為內敵。內敵是非常可怕的,它比外敵來的可怕。外在的敵人我們偶爾才會遇見,但是內在的敵人會無時無刻侵犯到我們的內心,攻擊各位的內心。換句話說,這些自私自利的心態不斷作祟的情況之下,也許對方會做出,殺害對方、殺生的舉止;偷取別人的物品,偷盜的舉止;或者是邪淫的舉止;或者也會有欺騙,欺瞞別人的舉止;或許各位也都會飲酒作樂。從這一點追根究柢就是,各位都有受到內敵的攻擊,外在的敵人他所處的位置在遠處,但是內在的貪瞋癡煩惱,他是處在近處,處在各位的身邊,而且時時攻陷人們的內心,一旦內心裡有這些煩惱作祟,各位的品性道德就開始不良,而且各位也就不會成為標準的人類。
所以從這兩點來看的話,內在的敵人比外在的敵人來得恐怖,各位的內心懷有這內在的敵人,會因此感覺不到平穩,也不會感覺到和平,時時感到害怕。假如各位過去有侵犯到這些惡行惡業,各位每當回想起自己過去不良行為的時候,不斷的責備自己,因此自責的狀態就出現了,我們人自責之後呢,內心裡會感到害怕,原因是過去我們自己所造就的惡行惡業,就像是影子一般如影隨形,所以內心裡面時時感到不安。造作惡行的人不僅心裡產生責備與責怪,往往也會受到他人的譴責,經常會受到別人的怒罵說:「這個人非常差勁」,對他開始有了排斥,無法接受。各位面對到這種時候,往往內心裡會害怕不安,也擔心受到他人的譴責,這就是造過惡行惡業的人,他內心裡恐懼不安的心態。殺生的行為,偷盜的行為,邪淫的行為,妄語的行為,飲酒的行為,世間上的人幾乎都無法容忍這樣的行為,所以各國面對這些過分不良的行為制定出了法律,一旦各位侵犯了這種行為的同時,也會受到法律制裁,也會受坐牢的懲罰,所以造作惡業的人的內心往往是不安。
在經典裡面,佛陀把不良的行為譬喻成有毒食物,假如各位都有誤食有毒食物時,各位都會中毒,而且會因此結束生命。對於這些良好的行為,佛陀譬喻成健康食物,各位常常食用他,各位自然也能夠健康。有造作惡行惡業的人,很可能因此而家庭破碎,他的生命也會因此而破碎,所以層間有造業過的人內心時時不安,他也會遇到這種險難。世間上的人因為道德品行不良,受到了內敵的作祟之下,內心裡面開始有了不安,時時會面對到許多險難,這種比失敗的恐懼來得強烈。
在經典裡面,佛陀把不良的行為譬喻成有毒食物,假如各位都有誤食有毒食物時,各位都會中毒,而且會因此結束生命。對於這些良好的行為,佛陀譬喻成健康食物,各位常常食用他,各位自然也能夠健康。有造作惡行惡業的人,很可能因此而家庭破碎,他的生命也會因此而破碎,所以層間有造業過的人內心時時不安,他也會遇到這種險難。世間上的人因為道德品行不良,受到了內敵的作祟之下,內心裡面開始有了不安,時時會面對到許多險難,這種比失敗的恐懼來得強烈。
我們的佛陀從來沒有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說,一個人失敗了生命的時候,他的生命會向下沉淪,但是經典裡面有記載的說,一個人的品行道德不良的話,他的生命必然是向下沉淪的。假如各位都沒有慈愛心的話,各位的身邊會有這許多的敵人;假如是各位都沒有悲心的話,各位的內心裡會時時有想要去殺害對方的一種念頭,所以我今天想要跟各位行者開示的內容就是「悲心與慈心」。
剛剛各位有持誦了五戒:遠離殺生、遠離偷盜、遠離邪淫、遠離說妄語、遠離飲酒。誦念五戒的時候,並不是口頭上持守而已,必須從內心的深處就要持守好五戒,假如各位都只有口頭上的持守的話,各位持守的戒律是不會堅固的,所以各位在持守戒律時,必須下一個決心,在各位持守戒律時,要達到一個圓滿的狀態。持守戒律的人,他可以保有品行道德的良好,同時也能夠可以保護對方,因此如果人人都持守的話,這個群體會達到和平。各位持守戒律之後,對於貪心會有慚愧之心,所以不會去作出殺生的行為,以不會去做出偷盜的行為,更不會去侵犯有監護人的女孩子,各位遠離了這種自私自利;有了慈愛之心的人,會處處替他人著想他人的利益,所以內心裡平息了瞋恨之心,這種的現象是非常好的,所以各位去除了自私自利,進而持守戒律的同時,內心裡面也會有了慈愛之心。該遠離的都有遠離的情況下,各位保有了身業的清淨、口業的清淨以及意業的清淨,所以是首先自我調服了,這樣的人呢,他的身業不會做出不良的行為,口業意業都是如此,所以只要各位做出了這種遠離惡行惡業的行為,立刻升起了清淨身業口業清淨的利益,所以各位的執行跟各位得到的利益是有吻合的。
此時各位就可以深深的明白到,法有六種功德利益的第一種功德利益「世尊善說妙法」世尊所說的法幾乎都是微妙的。所以在這裡,各位就是以同理心遠離了這些惡行惡業,各位必然要有替對方想到對方的利益,才能培養自己內心的慈愛之心,說到這裡要進一步解釋所謂的慈心,慈心究竟有甚麼樣的特性,究竟有甚麼樣的作用,究竟升起最近的原因又有甚麼原因呢?所謂慈心,就是需求他人,得到利益,是慈心的特性。而第二個是,以行動或言語協助他人獲得利益為慈心它的作用,因為各位都有以各位的行動或言語協助對方,假設說各位跟對方曾經有結怨過,但有了這種慈愛的心,有協助他的行為,過去曾經結怨的心也可以平息的。所以,捨棄冀求的現象會浮現在各位的智慧裡面,各位想要升起慈心的話,各位都要看到別人的可愛之處,假如各位會注意別人的可恨之處,往往是都不會升起慈愛的。所以各位的內心裡面不斷地要增長慈心,要建立慈心,要不斷的修慈心。在經典裡有記載道,修慈心的人將可獲得十一種功德利益,但是現在時間有點不足,沒有辦法一一說明十一種功德利益。簡單來說,修慈心的的人第一個是可以安眠,第二個是可以安然覺醒的,第三個是他不會做惡夢,第四個是他能夠受到他人的愛敬,第五個次可以獲得天人的護佑,那麼經典裡面確實有記載道十一種功德利益,下一次有因緣的話,我再把十一種功德利益,詳細的跟各位行者說明。
在內心裡面要升起慈心不是只有一次,要數次數次的培育自己的慈心,因此各位內心裡面充滿慈愛心的同時,各位都會想到別人的利益,各位絕對不會有這種自私,也絕對不會顧及於自己,各位都會替自己的家人著想,替自己的眷屬親戚著想,同時各為自己的忍耐的心是越來越進步的,而且也能夠容易原諒別人的,也會懂得犧牲自己,那麼這時候各位除了可以成為標準的人類以外呢,各位也能夠在世間上成為一個散發慈心的行者,內心裡面升起的慈心,假如各位從這升起的慈心獲得一點點利益的同時,首先各位想到自己的親朋好友,因為這種利益是除了自己受用以外,也希望對方可以受用,假如各位身邊的人都一起散發慈心的話,周遭的環境有了慈愛的氛圍,那麼更加可以和平和諧,所以各位在修慈心的時候,就可以用四個句子,來不斷的默念來散發慈心,譬如說第一句:「祝願一切眾生,遠離險難」這個險難的意思就是說,他不受怖畏,也不受恐懼,不受怖畏與恐懼的意思就是說,希望眾生能持守好五戒,因為持守五戒的人不會侵犯惡行惡業,也不會造作惡行惡業,所以他內心裡面不會有所謂的不安,所以各位祝願一起眾生遠離險難的同時呢,各位也就是祝褔眾生能持守好五戒。第二個是「遠離身體的痛苦,祝願一切眾生遠離身體的痛苦」,還有另外一項是「凡是活著的人,他必然是要生活,在生活的過程中,他們要正常的飲食,也要正常的穿著衣服。那麼這第四個項目必須要有對對方祝福的就是「希望一切眾生的生命也可以獲得利益」。所以各位可以用這四個句子在內心裡不斷的祝福一切眾生,用這種方式可以培養自己的慈心。時時修練慈愛心的人,他的內心會變得強而有力,他可以懂得原諒他人,也懂得對對方處處著想,所以有了慈心的同時,隨即而來的就是悲心,因為希望對方得到利益,同時不忍心看到對方受到許多的痛苦,所以有了慈心以後,隨即而來的就是悲心。
接下來要繼續說明的就是悲心。悲心的特性,悲心的作用,以及升起悲心的最近的原因是有哪些。那麼首先說明悲心它的特性是需求去除他人的苦難,各位看到了對方受到了痛苦的時候,內心裡是希望仔日可以脫離這種苦難,所以這種內心狀態是所謂的悲心,這就是悲心的特性。而悲心它的作用是心不忍於他人的苦難,這裡是有不忍的字彙會出現,這個不忍不是跟瞋恨心有相應的,他的不忍是說,看不下去別人受到的痛苦,那麼是於心不忍的狀態,於心不忍的狀態是所謂悲心的作用。而悲心他出現的時候,各位的智慧心會浮現甚麼樣的現象呢,當有悲心出現的時候,各位內心浮現的會是「不殺害他人的現象」,內心裏面有悲念他人的現象都會出現,這就是悲心的足處。當有悲心他出現的時候,自己都會清楚明白的是,各位的心裏都會出現「不殺害他人」的現象,都會去體恤別人。為甚麼會升起悲心呢,原因是各位已經看出他人的可憐之處,那麼看出他人的可憐之處,是升起悲心的最近原因,假如一個人內心裡具足慈心與悲心的話,這個人基本上是已經成為了一個標準的人類。
而在這裏我想要敦促每一位信徒信眾,至少每個人都要持守好五戒,持守好五戒的人,他的內心自然是俱足慈心與悲心的,我們假如姑且不說各位一定要去禪修,但現在各位沒有經驗過禪修的時候,自身當中都要持守好這五條戒律,那麼自己的世界和平,再去影響他人的世界,自己的世界首當和平之後,之後自家人的世界也會隨即和平,自家人的世界和平,各位身邊的人事或者是朋友群的世界也會和平,在這裡想要祝福每一位信眾,希望各位在日常生活裡苦以持守好五戒,有了五戒的情況下,不會去殺害對方,也不會去侵犯對方,保有這種良好的品性道德,也同時也保護對方。今天的開示就到這裡告一個段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