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各明家對自學中醫的建議



學中醫還是從陰陽入手比較直接,講陰陽最直接了當的莫過鄭欽安先生,所以《醫理真傳》不可不讀。五行則宜從黃坤載《四聖心源》入手。《傷寒論》所示為萬古不易之法,明其理方能得用,理在《內經》,開合樞為關鍵。

開合樞為陰陽二氣三陰三陽轉化之門戶,如出入之從門。陽在外主入,陰在內主出:陽注于陰,陰滿之外。在外則向內為合為開(陽明太陰,先合後開),在內則向外為合為開(厥陰太陽,先合後開)。樞為轉動之軸(少陰主降,少陽主升: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樞機不轉,則開合不利,升降不調。

黃坤載實為有史以來學問最淵博、著述最豐富、學術最系統、醫術最高明之大醫家。可惜一直受到所謂正統的人多勢眾的寒涼派庸工的理論排擠,始終沒有受到醫學界的重視,以盲引盲,處處誤導,致使中醫水平每況愈下,釋邪攻正,為虎作倀,終於淪落到了今天不堪入目的地步。悲哉!

 

民間中醫識陰陽。陰陽辯證仔細詳。

次分六經與臟腑。以證類病無處藏。

陰陽體質是根本。疾病是標記心上。

顛倒陰陽禍患藏。陰證就用溫熱藥。

陽證苦甘寒藥商。陰陽錯雜寒熱藥。

濕盛還需陽藥上。熟讀《內經》作參考。

《易經》也要知其詳。臨證就用《傷寒論》。

神農本草心中藏。寒熱溫涼記細詳。

若要臨床無閃失。欽安之書不可忘。

變通用藥有保障。正龍雜病要借鑒。

古聖先賢智慧棒。一陰一陽一部書。

萬病不離陰和陽。離開陰陽無文章。

聖賢真傳一句話。愚者萬卷藏書箱。

何必它山求玉石。民間中醫珠寶藏。

不明陰陽談醫藥。盲人點燈無用光。

中醫本身按照《內經》理論治病很容易。張仲景大師根據《內經》六經結合《易經》創立的《傷寒雜病論》。是很完善的辨證論治體系。但是大多數經典醫家。撇開易經理論去解釋傷寒六經。又編出了大量撇開純真易經理論的中醫陰陽教材。致使從理論到實踐錯上加錯。人民群眾得不到純真的中醫治療逐漸對中醫失去了信心。而民間中醫學習《內經》.《易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掌握了中醫的真髓。可以說簡(大道至簡).便.廉。用藥幾十味。

學醫三難

學中醫有三難

一者,古文基礎不好,讀醫學經典感到非常辛苦,此為無智之苦。刺骨懸梁可解。

二者,學醫方向不明,沒有明確目標便不能堅持,此為無德之苦。發心救苦可解。

三者,學習方法不對,被先前科學文化知識困擾,此為無明之苦。專心經典可解。

 

續學醫三難

一者,難於專,醫書汗牛充棟,加上易經系列,佛道儒等和中醫的相關內容,很難不貪多。

二者,難於精,讀經典貴於澀而易於滑,能夠深入,不淺嘗輒止難。

三者,難於平和,學習中醫後,看不慣的錯誤醫學觀念比比皆是,很難平和,面對十分缺乏中醫常識的人很難不心生狂傲。對於先入為主的觀念很難消除成見。所以煩惱反而多,能保持平和難。

這些提綱挈領的問題可為學習中醫的人借鑒領會,則於道不遠矣!

岳美中老先生《無恒難以做醫生》語錄:

1、讀書寧澀勿滑,臨證寧拙勿巧。

2、自視當知其短,從師必得其長。

3、讀書多些有益於專,知識博些源頭更活。

4、勤能補拙恒斯效,儉可養廉貞自清。

--------------------------------------------------------------------------------

欲治病者,必先識病之名,能識病名而求其病之所生,知其所由生又當辨其生之因,名不同,而症狀所由異,然而考其治之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藥。

讀書寧澀勿滑,臨證寧拙勿巧。自視當知其短,從師必得其長。

要有恒,不可時作時輟;要專一,不得見異思遷。

--------------------------------------------------------------------------------

中醫讀書自學的幾個方面:

擇善本,苦奠基,追源而上。

勤于問,精於思,辨明涇渭。

重實踐,究成敗,累積心得

--------------------------------------------------------------------------------

中醫名家談學醫

無恒難以做醫生--岳美中

讀書寧澀勿滑,臨證寧拙勿巧。

自視當知其短,從師必得其長。

讀書多些有益於專,知識博些源頭更活。

勤能補拙恒斯效,儉可養廉貞自清。

要有恒,不可時作時輟。

要專一,不得見異思遷。

要入細,不可知學皮毛。

戒玩嬉,戒嗜好。

--------------------------------------------------------------------------------

治學門徑和方法--任應秋

子貢曰:"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凡學問都有一堵高牆,如不找到門徑進得牆內,則比不能領略無限風光。--《四庫》著錄醫書九十四部、六百八十二卷。

學習方法:

精讀:這和岳老的寧澀勿滑一樣,看來讀書確實應該讀進去。

勤寫:不動筆墨不讀書.列舉了任老的不同筆記若干篇,可見讀書之勤奮和用心。另外介紹了卡片的做法。

深思:弗得弗措。四善記,任老的編寫藥詩訣是一個好辦法,好在現在的醫類詩訣隨處可見,不用自己編了。但是自己編的應該更加便於記憶,因?在編寫的時候已經過了多遍大腦了。

--------------------------------------------------------------------------------

我的學習過程--姜春華

做醫生一定要有思路,它不是墨守成規,而是活用成規,創立新規,既創又破,既破又立。資料想一盤珠子,思路就是穿起這些珠子的繩子。

-------------------------------------------------------------------------------

路,是人走出來的--金壽山

讀書百遍,不如抄書一遍;讀書百遍,其意自見。

""正是為""吸收營養。

金老在快結束時寫了一則醫案摘抄於此:我在青年的時候曾治過一濕溫病人,病已多日,心下痞悶不舒,大便不通,舌苔黃,有可下之征,用小陷胸湯加味,服藥後得利,胸腹寬暢,但隨即衰竭而死。病家歸咎于命而不歸咎於醫,但我終覺得小陷胸湯用的不對,有內疚之心,而不明其所以然。後來深入研究葉天士的《溫熱論》,讀到濕溫病,大便溏,為邪未盡;必大便硬,乃為無濕,始不可再攻也一段,才知道我的錯誤。金老之治學嚴謹令人佩服,醫德的高尚就更加令人欽佩了。

沒有漸悟便沒有頓悟。

--------------------------------------------------------------------------------

業精於勤荒于嬉--李聰甫

若要精,人前聽,若要好,問三老。

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無恒,不怕不成。

中醫讀書自學的幾個方面。

擇善本,苦奠基,追源而上。

勤于問,精於思,辨明涇渭。

重實踐,究成敗,累積心得。

還必須注意,無論筆記、心得、醫案,乃至每一張處方,都要書寫工整,點畫清晰,要培養嚴謹的作風。

育興致,明志向,術要專攻。

須知有志才有興,有興才有專攻,有所專攻才有所識,有識才有成。

覽群書,廣學識,相得益彰。

醫書一擔,儒書一頭。余還以為醫道同源,所以道書更是要學習。

再有就是孟子曰:不直則道不見。

--------------------------------------------------------------------------------

學習中醫的點滴體會--劉渡舟

劉渡舟,傷寒專家。

自學的三忌:一忌浮、二忌亂、三忌畏難。

學習中醫要從經典著作入手,不要怕難,要有一點精神;二是對中醫學的原文和湯頭、藥性及歌訣,既要明其義而又要背其文。不背一點書,是沒有工夫可言的;三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自學不是權宜之計,而是要一生奉行;四是要學用結合、學以致用。

--------------------------------------------------------------------------------

學無捷徑貴在恒心--彭履祥

恒心,孔子說: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因為醫所以寄生死。

陸士諤說:讀書難,讀醫書尤難;讀醫書得真詮,則難之尤難。

一曰信,堅定信心;二曰靜,心靜;三曰細,剔除錯誤,淘汰衍說,辨別訛字。更需擴大眼界,善於互參。

陳修園:讀仲景書,當於無字處求字,當於無方處求方,才可謂之能讀。

書宜讀活,切忌拘泥呆板。剔錯、辨訛,去偽存真,是讀書必下的工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