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體質會表現出體涼、畏寒、怕冷。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夏天不敢開冷氣、吹電扇;有的人包得密不透風,還是不停喊「好冷」。因為他們體內的「太陽」能量不足,臟腑生活在一片寒冷之中。
★陽虛體質病發、病癒都慢
一個正氣充足的人,一旦感冒,可能立刻就會發燒,發燒未必是壞事。這表示身體的免疫功能好,在病邪侵襲的第一時間,就馬上反抗。體溫升高,是身體免疫細胞和細菌、病毒戰鬥時,所釋放的熱量。免疫細胞殺死病毒,並告訴主人有敵人來襲,自己正在奮戰,因此,心跳加快、體溫升高。
陽虛的人就不同了。在感冒後,先是渾身無力,第二天開始肌肉酸痛,第三天才逐漸出現感冒症狀,然後才發燒,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發燒。因為陽氣弱、正氣不足,根本沒有力氣跟邪氣戰鬥,病邪長驅直入,雙方無法對陣,所以燒不起來。當身體被邪氣「欺負」到某種程度,才會被動反抗。
★陽虛體質夜尿多
陽虛體質的人,除怕冷外,還會出現夜尿多、小便多。水才一喝,就穿腸而過,直接變成尿液,因為身體缺乏熱量來蒸騰氣化。通常一個晚上,就要如廁2、3次。銀髮族夜尿多,是陽氣衰減的正常狀況;如果是小孩尿床、中年人和年輕人經常尿床,就是陽虛造成的。這時候要補養陽氣,更不可以過度損耗陽氣。
★抗生素是陽氣的殺手
有人常發炎、感冒、生病,於是長期服用抗生素,症狀雖暫時得到控制,但身體卻越來越差。有的症狀不但沒有控制住,還增加許多新毛病,如腸道菌群失調,會經常腹痛、腹瀉。
一般西醫認為症狀沒控制住,是「抗藥性」的關係,對藥物不敏感,應該換藥。但以中醫的角度,是長期服用大寒大苦的抗生素,損傷陽氣而造成。無論陽氣多盛、體質多熱。常服用寒涼之藥,不斷的苦寒或降溫,身體遲早會變得虛寒。如果本身屬於陽氣不足,體質偏寒,再服用抗生素,就是雪上加霜。
中醫遇到這種情況,辯證後確認是「寒證」,會用熱藥,這叫「寒者熱之」或是「溫化寒痰」。結果用了熱藥,炎症反而痊癒,在西醫看來,有點不可思議。其實,這正是中醫治病的特點,不只是考慮邪氣,還要保護人體的正氣,激發人體抵抗病邪的能力,這種治法稱為「扶正祛邪」。
★「脾胃」是製造陽氣的工廠
人體的能量是不斷地消耗,需要隨時補充,如果先天不足,就補後天。「脾」是後天之本,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陽氣虛的人多因脾胃不好,不是胃氣虛、食慾差,就是脾氣虛,能吃不能運,吃進去的食物不能轉成能量,而是囤積變成了脂肪。如果脾胃都虛,是既不能吃也不能運。
補充陽氣,首先要健脾和胃。胃氣以「降」為順,吃進的食物能下行,濁氣、濁水等廢物都靠胃氣排出體外;而脾氣以「升」為順,須將飲食轉化的營養送到全身,即「升清降濁」。脾胃和諧,就能改善陽虛體質。
★補陽三部曲
◆1.守住陽氣不外泄
談到養生,大家的反應都是「缺什麼補什麼」,尤其是想盡辦法來補腎,這是養生的一大迷思。其實,找到漏水的「短板」時,應該是讓它別再漏,否則補再多的水,也徒勞無功。
腎有個特點,先天的腎精易衰而難補,所以養腎第一要務是減少消耗它,如天冷多穿衣,常喝熱水、吃溫熱食物。因為熱食進入胃,需要較少的能量就可以消化,可節省熱量。最重要的是,年輕時就要保護陽氣,不要過度透支體力。
◆2.多動多陽氣
再來是增加陽氣的產出。適量、溫和的運動,能促進人體的陽氣生長。不是做劇烈運動,而是運動到身體微微發熱、手腳溫暖即可。盡量避免大汗淋漓,因為一旦大量地出汗,津液就會受損,也是在間接地損耗陽氣。
◆3.借助外力養陽氣
第三是借住外源,補充能量。凡事能讓身體補充熱量的方法,都可使用,如艾灸、按摩、喝熱飲、吃熱性食物等。其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曬太陽,尤其是在冬季。
~~ 摘自《搶救體質大作戰》張秀勤 著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