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中醫對各類水果的介紹 ~果后山竹性至寒

榴槤和山竹在水果中,分別稱王稱后。不過,屬性卻剛好相反,一屬大熱,一屬大寒。所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體質素來偏寒者,若不理會體質而過量進食寒涼之物,例如山竹,定會令身體感到不適。
有一位病人在家中突然暈倒。尋根究底,原來正是跟山竹和體質過寒有關。話說當日小姐與兩位閨中密友促膝夜談。啤酒一罐接一罐地喝,期間有人感到餓了,但又不願煮食或出外夜宵,於是建議將剛才買的數磅山竹剖開當餐。小姐平日未吃過山竹,如今一吃,竟然上了癮,一個接一個地吃停不了口。
誰知黎明時分,小姐感到作悶頭暈。初時還以為通宵不寢體力透支,怎知最後眼前一黑,就甚麼也不知道了。幸好友人合力將她救醒。
我聽後問她平日是否易暈、易疲累、易心跳氣促(寒底)?是否多白帶(子宮虛寒)?事發時是否正來經(身體較差)?答案竟然全中。如此寒底人士,「巧」遇山竹加啤酒再加上通宵虛耗體力,難怪會作悶作嘔暈倒。
其實山竹性寒,體質虛寒者少吃尚可,多吃不宜。更切勿和西瓜、豆漿、啤酒、白菜、芥菜、苦瓜、冬瓜荷葉湯等寒涼食物同吃,若不慎吃過量,可用紅糖煮薑茶解之。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大暑應“靜心”養生防“情緒中暑”

 炎炎夏日給忙碌的現代人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不適的困擾,情緒的困擾也日益明顯。“夏季情感障礙症”正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心理學家稱之為“情緒中暑”。
     中醫有“天人相應”的養生學說,即人體的精神心理、心態情緒會隨著自然和季節氣候的變化而發生微妙的變化,氣候變化會引起生理和精神情緒的變化。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會產生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異常行為。這是“情緒中暑”所引起的。現代醫學生理學也認為:人的神經細胞對夏日的氣溫、氣壓、濕度和氣流等氣象要素的變化高度敏感,高溫的氣候會影響人體下血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繼而影響大腦的神經活動和內發泌的激素分泌,於是產生一系列類似“中暑”的多種症狀。“情緒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的危害甚大。特別是老年體弱者,由於情緒障礙時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會引發猝死。所以,人們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來防止“情緒中暑”的發生:

     第一,要“靜心”養生。俗話說:“心靜自然涼。”越是天熱,我們越要心靜,儘量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不要生悶氣,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情緒轉移,感到心煩意亂時可以想想一片綠林、一片藍天等,平靜一下心情。

     第二,要保證睡眠。情緒與睡眠亦密切相關。睡眠不足,心情會變得急躁。經常作息顛倒或長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緒也不穩定。因為夜間11點至淩晨1點是臟腑氣血回流的時間,此時,血回流到肝臟準備儲存精氣(能量),如果不睡,能量無法被貯藏,就會肝盛陰虛,陰陽失和。

     第三,要調劑好飲食。日常膳食應儘量減少進食油膩食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僅能防暑,還能增進食欲。注意多飲水,以調節體溫,改善血液迴圈。多進食“清火”的食物和飲料,如新鮮蔬菜、水果、綠茶等。

     第四,要注意養氣。日常生活應保持不急不緩、心平氣和的狀態。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都要保持不急不緩的動作,讓呼吸均勻有序,“氣”自然就會“和”。“氣”順了,轉化為足夠的能量,身心舒展放鬆,“心”自然就平靜了。

如何保持記憶力功能正常運轉

讓你覺得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差?
面對新的功課,害怕唸不完而記不住?

別擔心,想讓自己過目不忘,何不每天來一杯酸酸的檸檬汁,再加上一碗五穀雜糧飯?再聽聽古典音樂及芳香療法!!

康乃爾大學最新研究報告顯示,讓維他命C和維他命E的攝取量達到均衡目標,有助於強化記憶力,提高思考反應靈活度,是現代人解決記憶力衰退問題的最好飲食參考。
研究顯示,動脈硬化會導致「血管性認知功能的退化」。意思是說,血液循環功能的退化,將使得腦部血液循環受阻,因而妨礙腦部功能的正常運作。但是利用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不佳的問題,因此對於記憶力及反應力的運作而言,確實有相當的幫助。

對工作壓力繁重、又必須經常在外進餐的上班族來說,想要保持記憶力功能正常運轉,又應該注意哪些營養素的攝取呢?
專家的建議是:
一、從飲食來看,要適度攝取具有抗氧化功效的油溶性維他命E類的食物;具有   抗氧化功效的水溶性維他命C類的食物;能夠解除壓力的水溶性維他命B類的食物。
二、從運動的觀點來看,經常運動有助於氧氣進入人體,有助於體內新陳代謝廢物的排除。
三、從健康食品的觀點來看,五穀雜糧、橄欖油、銀杏對於記憶力保持具有幫助。四、從事需要腦力思考的工作或娛樂,有助於活化腦細胞
五、與他人保持良好人際關係,是維持腦部功能的一大關鍵。

  另外聽古典音樂可以讓人更聰明?從人的精神具有自動解讀音符的現象來看,音樂可以提高記憶力與思考力,有其理論基礎。歷年來,英美日等學者均作過實驗,發現莫札特、巴赫的作品都能提高學習能力。

一九九三年美威斯康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絲雀,對校內大學生進行過實驗發現,聽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智商,同時增強其幾何與空間思考能力。前年,英一項實驗製作了一個小小迷宮,訓練兩群小白老鼠走迷宮。開始時,兩群白老鼠平均三分鐘可以走完迷宮。接著,讓其中一組白老鼠整天聽莫札特、巴赫、貝多芬等作品;另一組則聽重金屬音樂。半個月後,再讓兩群白老鼠重走迷宮,結果,聽古典音樂的那一組半分鐘就走完迷宮,而聽重金屬的那一組走了十分鐘還沒走完,而且出現煩躁、互相殘殺的狀況。這是古典音樂讓白老鼠更聰明的實例。

日本音樂治療界也提出,一些古典樂曲因聽了後可以促進腦子釋放一些激素,而增強記憶力或創造思考力的說法。以知識論角度而言,人的思考、記憶力並非因為強迫腦子去記錄某種意象或符號,而是透過一種先驗的邏輯,把經驗知識歸納在適當範疇內。正因音樂能促進抽象的思考能力,因此往往被視為提高學習與記憶能力的有效途徑。其中,又以巴赫的作品最具代表性。就數理觀念來講,巴赫的樂曲在合理範圍內,已經把音符排列組合的各種關係,發揮至淋漓盡致的程度,其複音手法等於是一種水平的雙向思考;其賦格手法相當於演繹法的開展,透過這些作品的自然薰陶,而提高人的記憶能力。從某些角度來講,莫札特、韋瓦弟等人的音樂也具有類似程度不等的效果。例如:莫札特的「交響協奏曲」、「法五重奏」,韋瓦弟的廿、廿六號小提琴協奏曲等,都是一種抽象邏輯能力的開展。長期薰陶下,可刺激腦部細胞的活化,自然能提高記憶力。不過,不論聽誰的音樂,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能聽進去,有些青少年對古典音樂沒興趣,是因為沒有從小聽,因此從小,尤其是學齡階段前,就培養聽古典樂曲的習慣,讓其熟悉旋律音符的內在變化,效果最好。提高記憶能力記憶力指的是對於空間能力的短暫累積,此亦牽涉到人對符號的接收程度,尤其是空間狀態的能力。因此,選擇音樂時盡量是能引起意象反應的樂曲,其中又以浪漫派樂曲為佳。例如史麥塔納的「我的祖」第二樂章「莫爾道河」,具明顯的敘事效果,弦樂的滑音如水流聲,而顫音似乎在訴說月光照射在河面上的粼粼波光,同時又以快速的圓滑奏呈現河水的漩渦等等,這些現象正好訓練了大腦對符號的解讀能力。再如:柴可夫斯基的「迪米黎的法蘭西斯卡幻想序曲」中,用銅管的圓滑奏刻畫地獄的鬼哭神嚎,以弦樂的連綿長音象徵不幸戀人內心的悲淒,透過這類音符訓練大腦解讀抽象符號的能力,在腦海中形成空間感,並予以存取。

依精油芳香療法來看,精油自呼吸道或皮膚進入人體,經由刺激腦細胞,而修復腦中掌管記憶的「海馬」區;精油如同一個按鈕,一壓按鈕,記憶就被啟動了。適合用來啟動記憶區的精油有:黑胡椒、羅勒、薑、檸檬、葡萄柚、迷迭香、麝香、胡荽、豆蔻等。拿其中的三至四種,如十滴迷迭香、五滴羅勒、七滴麝香、八滴葡萄柚,混和三十毫升基底油後,用來薰蒸、滴在面紙上吸取或按摩,若要泡澡,則將羅勒與麝香減量至一滴即夠。

本文轉摘:鄭慧文(加州大學藥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