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

馬鈴薯熱量不高,還很營養!

馬鈴薯熱量不高,還

養!其實很多食物不是你想的那樣。國外研究發現,有些壞食物沒那麼糟,反而很多好食物深藏陷阱……。破解「壞食物」給你的刻板印象,並提供正確作法、吃法,讓這些食物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健康功效。

炸薯條、焗烤薯泥幾乎決定了馬鈴薯給人的印象─吃了會胖。
事實上,馬鈴薯熱量不高,還很營養。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說,將整顆帶皮或切塊的馬鈴薯,加點迷迭香和鹽,放進烤箱烤或用電鍋蒸,一份100克的馬鈴薯塊,熱量才80卡
帶皮的馬鈴薯含多種維生素和類黃酮、檞皮素等植化素,有助心臟健康、降血壓、提升免疫力、防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劉佳祐則指出,馬鈴薯是潤肺養胃之物,水分、纖維都多,還有抗性澱粉。
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笑說,我們真的冤枉馬鈴薯了。歐洲人攝取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就是馬鈴薯,只是台灣人多將馬鈴薯當配菜。馬鈴薯應為主食,與飯替換吃,就不怕吃進過多熱量了。

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哪種偏方顧氣管最有效?

哪種偏方顧氣管最有效?

川貝枇杷膏、杏仁茶、西洋參、喉糖、陳皮......
藥局、便利商店裡,訴求止咳化痰的藥品、喉糖、保健產品佔滿好幾層架子,而網路上搜尋「顧氣管」方法,馬上能找到幾十種偏方,網友甚至熱心分享自身經驗,吃了哪種中藥,或喝哪一些茶飲,幾天後咳嗽就好了。

究竟,這些偏方、產品對止咳化痰,保養氣管有多少助益?人人都適合吃嗎?

台北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表示,像喉糖一類訴求潤喉止咳的口含錠,或是老人家經常帶一包陳皮、羅漢果在身上,沒事拿一顆出來含著,就覺得喉嚨比較舒服,不那麼想咳,主要因為「嘴裡含東西」一來能刺激口水分泌,滋潤咽喉,二來可讓人暫停說話、靜下來,就不會一直咳了還想再咳,「有類似鎮靜的效果。」

呂宜興常建議病人,避免一直想咳到底、或把痰咳乾淨,因為咳嗽的動作對呼吸道也是一種刺激,一個咳嗽經常引發下一個咳嗽,然後就咳不停,長期下來並不利肺部健康。

而中醫的止咳化痰、潤肺、顧氣管藥方、食療相當多,但依不同體質及症狀,有不同用法,如果吃錯,不但失去舒緩、保健效果,反而可能加重症狀。

無痰、燥咳適用川貝枇杷膏

例如大家熟悉的川貝枇杷膏,中醫師認為屬於「滋潤」的藥材,較適合不帶痰的「燥咳」,或者感冒到後期,已經沒什麼痰,轉為乾咳時食用。

長庚中醫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郭忠禎指出,痰量多,或痰黏稠的人不適合吃滋潤的偏方,多吃反而更易生痰。

適合痰少、燥咳的食療:滋陰、清熱、潤燥為主。

水梨:性偏寒,中醫用來清熱、潤肺、止咳,所以,偏熱性體質、經常口乾舌燥、咽喉乾癢的人可吃新鮮水梨。不過,體質偏涼(尤其脾胃虛寒,易拉肚子),或寒咳的人(痰液清而稀)不宜生吃梨,可將整顆帶皮水梨去除蒂頭,挖掉梨芯,填入少許川貝,用電鍋蒸過再吃,可緩和寒性。

楊桃:偏寒,有助清熱去火、緩解咽喉腫痛,適合痰少、燥咳的人食用。

蜂蜜水:平性,有潤肺止咳功效,中醫常用來治咳嗽,而西方醫學研究也發現,蜂蜜甚至比咳嗽糖漿有用。適用於2歲以上的人。

中醫師程惠政提醒,蜂蜜水不宜泡得太甜、太濃,否則反會刺激喉嚨,引起咳嗽。

銀耳蓮子百合湯:銀耳是許多中醫師推薦適合秋天食用的滋陰潤燥聖品,有助生津潤肺,加上蓮子、百合同煮食,能緩和秋燥不適,保養呼吸系統健康。

蓮藕:入秋後收成,是秋天當令食材,可煮湯,或煮熟後打汁飲用,止渴潤肺。

痰多、痰咳的人適用陳皮

經常覺得喉嚨卡痰的人,不適合吃滋潤的食材,而要以去痰、健脾胃為主。適合痰多、痰咳的食療:

陳皮:古籍記載:「橘子黃,醫者藏」,形容陳皮常用於醫療保健,所以橘子成熟時,醫生要趕緊收藏一些。陳皮是乾燥處理過的橘皮,中醫認為能化痰、理氣健脾,適合痰咳的人食用。

而其他同為芸香科的柚子、柳橙、金桔、佛手等,和橘子有類似效果。

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主治醫師申一中提醒,痰多的人要避免吃生橘子(性較涼),尤其寒性體質、寒咳的人,可以吃烤過或曬乾的橘子,以緩和涼性。

薑:若是受風寒引起寒咳,鼻涕痰液清稀,可喝薑湯、薑茶來散寒止咳。不過,如果有喉嚨紅腫疼痛等發炎現象時,不宜吃薑。

杏仁茶:中醫認為有鎮咳止喘的效果,有痰的人宜選擇不含糖的杏仁食品,以避免甜食吃多易生痰,申一中醫師說。

四神湯:中醫說「健脾化痰」,因為脾胃負責身體水液的運送代謝,如果脾胃功能失調,運化能力不好,影響濕氣代謝,就易生水、生痰,所以要化痰必先強健脾胃。

郭忠禎醫師說,他曾有一位病人因肺炎住院,以中醫清熱方法治療之後,還是一直有痰多的困擾,後來經診斷發現是脾虛,所以無法化痰濕,改讓他服用健脾藥之後,才改善痰多的問題。

一般人可吃四神湯保健,如果要加強化痰效果,可再加入陳皮一起煮食。

其他強健脾胃的食物有,山藥、秋葵、川七、木瓜等。

打破止嗽飲食迷思

Q1:咳嗽時不能吃橘子嗎?

小時候感冒咳嗽,家中長輩總會交待「不能吃橘子」,不過,中醫認為橘子能鎮咳化痰,但不同類型的感冒咳嗽吃法有別。

風寒型感冒(寒咳),症狀有畏寒、怕冷、咳嗽、鼻涕痰液清而稀(水狀痰),這一類咳嗽就不適合吃新鮮橘子、或瓜類等偏涼性的食物。

不過,可以吃陳皮、烤過的橘子(整顆帶皮,中間挖小洞,放一點鹽,包上錫箔紙入烤箱烤約5分鐘,可連皮吃),以減少寒性,台北榮總傳統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龔彥穎說。

而乾(燥)咳的人,喉嚨乾燥,容易口渴,咳嗽幾乎沒有痰,吃新鮮橘子就無妨。

Q2:常咳嗽、氣喘的人不能喝冰水?

不少父母嚴格禁止氣喘或常咳嗽的小孩吃冰、喝冰水,但西醫及中醫師都認為,雖然冰冷食物可能引起某些人咳嗽或氣喘,但並非每個人的情況都相同,因此不必絕對禁止。

中醫師程惠政說,如果體質、症狀調養控制良好,基本上吃冰不會引起問題,但如果一吃冰就會咳、會喘,表示沒有控制好症狀。

如果你總是一吃冰就咳嗽,或平常沒事,吃了冰品就氣喘發作的人,那就要儘量避免冰冷食物,尤其咳得厲害的急性期,還是忌口為宜。

Q3:讓小孩吃西洋參能顧氣管?

兒童的呼吸系統未發育健全,對溫濕度等環境變化比較敏感,及容易呼吸道感染,有些父母長輩會讓小孩吃西洋參「補氣」、「顧氣管」。

申一中醫師認為,西洋參確實有益補氣、保養氣管,但不是每個小孩都需要吃,需依體質而定。

不適合吃或少吃:燥熱體質,父母可觀察孩子是否唇舌乾燥發紅,或有流鼻血現象,這類體質的人若要吃,最好減少次數,例如一星期吃1~2次,或諮詢中醫師開立平衡寒熱性的複方藥。

適合吃:虛寒體質,怕冷、體力較差、活動力較低、容易感冒,或是大病一場之後,體力很虛弱的人。

不過,在感冒、生病當中,病情還沒有好轉,尤其有咽喉痛、黃稠痰等發炎情形時,並不宜吃參。

此外,服用一陣子西洋參,如果小孩開始出現容易口渴、唇舌變紅,甚至流鼻血現象,表示太燥熱了,應該先停用,並詢問中醫師適合的劑量,或另外開立藥方。

Q4:一咳嗽就吃止咳藥好嗎?

感冒或其他原因造成痰量多時,不宜使用藥物壓制咳嗽,易造成痰液滯留在呼吸道,增加感染風險。建議多喝水以稀釋痰液,使痰能順利排出。

2016年11月1日 星期二

芝麻醬的秘密

給長期吃素的人
   *芝麻醬的秘密…

一勺芝麻醬勝過三塊魚.
芝麻的 營養作用和魚有很多相似之處.據《現代家庭報》報道,魚的營養非常豐富,在肉類食品中名列前茅。
不過你很難想到,普通平凡的芝麻醬竟跟魚的營養成分相當,在食療保健上,它們有很多相似的營養作用。

1.健腦:
魚肉中豐富的歐米伽3不飽和脂肪酸,被人稱為「腦黃金」,對健腦益智,促進兒童智力發育非常有好處。
芝麻醬也有很好的健腦功效,因為它跟魚一樣,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
100克 芝麻醬的脂肪酸含量是黃花魚的13倍多,草魚的33倍!

2.護心降脂:
吃魚能保護心臟和心血管,這些好處也是魚肉中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帶來的。
而芝麻醬中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也有同樣的作用
一勺芝麻醬(大約 2克),其中的脂肪酸含量超過半斤的草魚和鯉魚!

3.補鈣高手:醬中的鈣含量也比較高,每 100克 芝麻醬中含有612毫克鈣,遠高於牛奶,豆腐等常見的補鈣食品。


4.養血佳品:芝麻醬還含有比較豐富的鐵和葉酸。
鐵和葉酸都是造血不可缺少的原料。
我國有近1/4的人群患缺鐵性貧血,補充富含鐵的食物非常必要。

5.防糖尿病和高血壓:
芝麻醬中含量較高的還有鋅和鉀,這兩種礦物質在防治糖尿病和高血壓方面有很好的作用:鋅參與胰島素的合成與降解;而鉀有舒張血管、促進鈉排泄的作用,有利於血壓健康。


6.抗氧化、防畸變:
芝麻醬中還有兩種維生素不能不提,一種是維生素E,一種是葉酸。
前者有抗氧化、抗炎症的作用,因此經常吃芝麻醬能提高人體抗病能力、延緩衰老;而葉酸不僅是造血的原料,還是胎兒神經管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素。

女性在準備懷孕時每天吃點芝麻醬,一直堅持到懷孕3個月,能避免胎兒發生神經管畸形。

芝麻醬(要有含油脂的,麻油抽取過的無效)沾香蕉吃兩個月天天吃兩餐,可以治療關節疼痛和退化很有效,請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