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良方十三帖(改良版)


人體的大腦中有一造熱中樞,能不斷地產生熱能,並調節溫度以維持體溫的恒定(36.5C左右),遇冷則毛細孔收縮,遇熱則擴張以散熱。一旦受寒邪、風邪所侵,­肌肉血管神經收縮,致無法正常散熱,引起體溫升高,即為發熱或發燒;使得代謝管道受到阻塞,代謝廢物滯留皮下,刺激知覺、癢覺、痛覺神經,因而產生搔癢,全身肌­肉酸痛的現象
  嚴重者造成骨節酸痛。侵及頭部則頭痛,至耳朵則造成內耳不平衡、暈眩、欲嘔;病毒若破壞視神經,就會出現角膜炎、結膜炎。侵及鼻子則有鼻竇炎及鼻­塞、流鼻水。其初始症狀可能為流鼻涕,稀而白、甚至如自來水般流不止。若不予理會,又加上抵抗力弱,病情就會逐漸加重;若一直發燒,就會化熱而呈現熱症。(此時­西藥的退燒藥及退燒針,只是抑制大腦的造熱中樞,掩耳盜鈴而已,並沒有真正退燒;假如人的正氣強,燒退了,就可以抵抗病邪,病也就好了。若本身身體虛弱的話,病­就反反覆覆,一直好不了,並會帶來許多副作用。)
  由流清涕而化熱後,鼻涕、痰都會變黃、黏稠狀。侵及呼吸道而咳嗽有痰;若痰停於喉管不出則乾咳。久咳則胸悶、有­壓迫感。侵及淋巴則導致淋巴腫。侵入咽喉部,會使得咽喉發炎、扁桃腺發炎,嚴重時連吞口水都有痛感。侵入呼吸道則為氣管炎,到胸腔則演變成肺炎,到腸胃道則會腹­瀉或便秘,甚至併發急性腸炎。

(
) 對號入座
初起感冒----------------------葛根湯
前額頭痛,後頭痛,脖子、肩膀、背部痠痛、不舒服---葛根湯
鼻涕或痰稀稀白白似雞蛋清-------------小青龍湯
鼻涕或痰黃黏稠-----------------麻杏甘石湯
咳嗽痰稀白--------------------小青龍湯
咳嗽乾咳、黃黏稠-----------------麥門冬湯
喉嚨不舒服吃冰或吹風就不舒服-----------小青龍湯
喉嚨不舒服咽喉痛、發炎--------------麥門冬湯
暈-----------------------苓桂術甘湯
痛-----------------------芍藥甘草湯
肚子不舒服---------------------平胃散
拉肚子一般水瀉-------------------胃苓湯
拉肚子急性腸炎-----------------葛根芩連湯
見藥方解說--------------------小柴胡湯
中暑、拉肚子、水土不服、夏季感冒--------霍香正氣散
中暑、身熱汗多,精神不振------------清暑益氣湯
預防高山症、心肌梗塞、中暑-------------生脈散

(
) 藥方解說
葛根湯:感冒初起:頭痛、發燒、惡寒、脖子、肩膀、骨節疼痛,而無汗。一般頭痛、脖子、肩膀、背部痠痛都可以用。注意事項:一直在流汗的時候,不要服用。平常吃不會發汗,但感冒欲汗不得汗時,則會發汗。(本人註:黃老師交待過,原則上夏季禁用麻黃與葛根,避免散氣過度。)
小青龍湯:感冒第一、二天不要用,第三天后不管有哪些症狀,只要流清涕或稀白的痰都可以使用,一吃不管是咳嗽、流鼻水、發燒惡寒,通通可以痊癒。平常任何時候,只要見到流清涕就可以用。過敏性鼻炎,氣管炎、支氣管炎,動不動就打噴嚏,流稀稀白白的鼻涕(成泡沫狀似雞蛋清)。注意事項:感冒第一、二天不可以使用。寒性的氣喘氣喘而有惡寒、流清涕或稀白的痰。
麻杏甘石湯:有出汗的流黃稠的鼻涕或痰。熱性的氣喘、急性肺炎、熱鬱肺葉胸悶、呼吸急促,唇紅似擦胭脂,量體溫卻不一定發高燒。小青龍湯証則是寒咳-咳嗽而痰白稀。一吃冷、一吹風就咳或不舒服。(本人註:我的感冒幾乎都是這個證)
麥門冬湯: 熱咳,乾咳咳嗽無痰出來,喉嚨會痛、沙啞,或咳嗽痰黃稠。扁桃腺發炎。常說話者,最佳保養藥方。
苓桂術甘湯:幾乎所有的暈都有效,包括內耳、前庭神經不平衡、低血壓等。暈車(上車前就吃或用濃縮藥粉填在肚臍,再上貼透氣膠布亦可;吃了不但不傷胃,反而胃口大開又健胃)。眼壓過高(平常眼睛、眼眶會脹脹的)。鼻涕倒流。青白色的痰或鼻涕。
芍藥甘草湯: 中藥的止痛藥,雖然不一定百分之百可以止痛,但簡單安全有效。全身一切攣急疼痛都可以用,尤其-痛經、小朋友半夜哭鬧、治腹痛如神、爬山回來小腿肚痛。打嗝、呃逆、放屁。肩腰腿腳痛、結石痛、腳無力等,皆可緩解。巴金森氏症、小兒腦性麻痺,皆可長期服用而緩解。
平胃散:肚子不舒服、脹氣、消化不良、吃壞東西(肚子痛、拉肚子)。注意事項:孕婦不要吃。(跟孕婦不能吃薏仁的理由一樣,不要想得太可怕)註:平胃散+五苓散=胃苓湯。
胃苓湯:拉肚子、水瀉、上吐下瀉(包含某些霍亂)、一吃就拉。拉肚子不是很痛,拉的幾乎都是水。注意事項:孕婦不要吃。
葛根芩連湯: 急性腸炎、一切細菌病毒感染之拉肚子(大便黏黏稠稠似稀飯)。拉肚子來勢洶洶、肚子會絞痛、大便黏稠、肛門重重的,一直想拉卻老是覺得拉不乾淨,口會渴,嘴巴也會乾。(註:到大陸等落後地區旅遊一定要帶。)
小柴胡湯:感冒的中間期(已經不再發燒、惡寒,或有輕微的發燒,而不惡寒)口苦、咽乾、目眩、心煩、胸脅悶痛、食慾不振、有想吐的感覺。眼睛、耳朵、咽喉不太舒服、耳鳴、淋巴結癤。非感冒而有以上任何症狀時,亦可服用。往來寒熱(發燒時不惡寒,惡寒時不發燒,但兩者明顯交替發作) 莫名其妙的發燒。頭痛(痛在太陽穴附近)
霍香正氣散:本方是治療外感風寒,內傷濕滯病證的重要方劑。臨床以寒熱頭痛、嘔吐泄瀉、脘腹脹滿,舌苔白膩為證治要點。常加減治療急性胃腸炎、胃腸型感冒,尤其是夏月時感,外客表寒,濕滯腸胃,而致腸胃失和之證,最為適宜。此方用來消暑加去內濕(濕則無力),病人會唇乾,喝水也沒改善皮膚悶熱(無汗),尿不多,冷熱不調造成風暑濕寒四氣雜合為病輕者,頭痛身痛重者上吐下瀉。可用霍香正氣散正所謂正強,則邪不可干注意。到了晚上休息時,也許是洗完澡,吃過晚飯後,不再流汗了,卻感覺表皮膚熱甚,卻不想喝水,此時趕快吃多些霍香正氣散,可以散去表熱,利內藏的濕,可以有一晚好眠。(本方對於水土不服、夏季風寒感冒以及霍亂腹瀉皆有療效。)
清暑益氣湯:清暑化濕,益氣生津。治平素氣陰俱虛,又感暑濕,或暑濕耗傷氣陰,身熱而煩,四肢困倦,精神短少,胸滿氣促,肢體沉痛,口渴自汗,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膩,脈虛。本方退熱,解暑,強心,調整水液代謝。主要用於中暑、小兒夏季熱,見身熱汗多,心煩,口渴,尿赤短少,體倦少氣,自汗,精神不振,脈虛數者。(中暑或是中熱衰竭良方)



(
)進階應用舉例: 

1.
口苦、眼睛不舒服、發燒、喉痛---小柴胡湯(3)┼麥門冬湯(3) 
2.
內耳不平衡、暈眩、眼壓過高---小柴胡湯(3)┼苓桂術甘湯(3) 
3.
發燒、鼻涕黃稠、咳嗽、喉嚨痛---麻杏甘石湯(3) ┼麥門冬湯(3) 
4.
口苦、眼睛、耳朵不舒服、發燒、頭痛、淋巴有節癤,肚子痛-小柴胡湯(3)┼芍藥甘草湯(3) 
5.
喉嚨不舒服、緊張就咳---麥門冬湯(3) ┼芍藥甘草湯(3) 
6.
感冒引起拉肚子----小柴胡湯(3)┼平胃散(3) 
7.
感冒發燒,併發急性肺炎、喘、高燒不退---麻杏甘石湯(3)┼魚腥草(1~2),一吃馬上改善。 
8.
初起感冒,就鼻腔熱熱的,連自己呼吸都感覺到乾乾熱熱的,甚至會痛---葛根湯(2)┼黃芩、桑葉、菊花(0.5)(註:此時葛根湯用量比平時少一點。) 
9.
初起感冒,就咽喉痛---葛根湯(3)┼桔梗、百部、元參(0.5) 
(
註:麥門冬湯會影響葛根湯發汗的作用,所以初期感冒發燒惡寒,欲汗不得汗時不用。) 
10.
喉嚨會痛、也有一些痰,但不是很稀---麥門冬湯(3) ┼苓桂術甘湯(3) 
11.
流清涕,但咽喉痛---小青龍湯(3)┼黃芩、桔梗、百部、元參(0.5);或苓桂術甘湯(3) ┼麥門冬湯(3)。註:小青龍湯原則上不與麥門冬湯或麻杏甘石湯一起使用。註:本內容之單味藥原則上僅供進階者參考以加強療效,不用準備;若要應用則視需要酌量使用一二味即可。




三、劑量及服用法 

1.
葛根湯:葛根(4)、麻黃(2~3)、桂枝(2)、芍藥(2)、甘草(2)、生薑(3)、大棗(4)(水三碗半,先煮麻黃、葛根至二碗半,去掉水面白沫,入諸藥煎至八分,溫服,令汗微出)(註:初起感冒,若有汗要去掉麻黃,或用桂枝湯。) 
2.
小青龍湯:麻黃(2.5)、桂枝(2.5)、半夏(3)、細辛(8)、生薑(2.5)、五味子(1)、芍藥(2.5)、甘草(2.5) 
(
水三碗半,先煮麻黃至二碗半,去沫納諸藥,煎八分,溫服) 
3.
麥門冬湯:麥門冬(5)、半夏(1.5)、甘草(1)、大棗(4)、粳米(5)、黨參(3)(水煎服) 
4.
麻杏甘石湯:麻黃(1.5~2)、杏仁(3)、石膏(6~1)(碎,綿裹)、甘草(1.5)(水四碗,先煎石膏至三碗半,再煮麻黃至兩碗半,去上沫,再納杏仁、甘草,煎至八分,溫服) 
5.
苓桂術甘湯:茯苓(5)、桂枝(3)、白朮(4)、甘草(2)(水煎服) 
6.
芍藥甘草湯:芍藥(4)、甘草(4)(水煎服) 
7.
平胃散:蒼朮(3)、厚朴(2)、陳皮(2)、甘草(1)、生薑(2)、大棗(2)(水煎服) 
8.
胃苓湯:蒼朮(2)、厚朴(1.5)、陳皮(1.5)、甘草(1)、生薑(2)、大棗(2)、桂枝(1.5)、白朮(2)、茯苓(3)、豬苓(2)、澤瀉(1.5)(水煎服) 
9.
葛根芩連湯:葛根(3)、黃芩(3)、黃連(2)、甘草(1)(水煎服) 
10.
小柴胡湯:柴胡(4)、黃芩(2.5)、甘草(2.5)、生薑(2.5)、半夏(2)、黨參(3)、大棗(2)(水三碗,煎至一碗半,去渣再煎至八分,溫服)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病從口入

自然醫學認為人體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封閉的機械系統,而是一個具有高度智能、自我修復能力的生命系統,這和西醫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病機理相去甚遠。又道是:“病從口入”。食物就是最直接組成你身體的物質基礎,因此吃什麽、怎麽吃成為一道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難題。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幾乎所有的慢性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各種癌癥等均和你吃下的食物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系,人體之所以生病的主要原因是攝入的毒素遠遠超過身體能夠排除的能力,毒素不斷在體內累積,破壞細胞的平衡,使人體免疫能力下降,從量變到質變,引起身體的病變,外界細菌病毒的入侵成為誘因,產生了各種疾病,但這個過程是可逆的,當你盡量避免攝入毒素,盡力排出毒素,身體自己有自愈能力,包括癌癥,都能自己消失,恢復到健康狀態。

這要改變飲食結構,盡量減少或避免毒素的攝入,同時積極及時排除體內多年積累的毒素,就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保持健康體魄。以蘋果為主的果蔬汁雖不是藥物,不能直接治病,卻是很好的血液清理劑,為人體的自愈提供了物質保證。因為果蔬汁中含有大量葡萄糖、果糖、維生素、各種酶、鉀、鐵等礦物質、有機酸、β-胡蘿蔔素、可溶和不溶性纖維素、生物活性物質等。

果蔬可增加營養,補充葡萄糖、果糖進入體內,可不經消化,直接為小腸吸收,節約體能,修補受損臟器。清除垃圾,排除毒素,果蔬汁未添加水,其本身含有7080%的水份,加上纖維素的作用,有利於排便。改變血液、唾液、尿液的酸堿性,健康人的體液酸堿性應為7.357.45呈弱堿性,而癌癥患者的體液85%呈酸性,人吃的雞鴨魚肉、牛奶、雞蛋等食物的代謝產物都呈酸性,從而使人的體液也變為酸性,為癌細胞的生長提供了溫床。果蔬菜多為堿性,大量果蔬汁的攝入可中和肉類等的酸性代謝產物。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居家常備植物油,依烹調方式選擇

營養專家普遍仍建議,居家常備油品仍以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植物油為主,並依照烹調方式選用。 

油炸、重炒需要飽和脂肪高、比較穩定的油,可用苦茶油;涼拌、輕微拌炒則可以選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的橄欖油、亞麻籽油,這樣既可吃出健康,也能分散風險。(編按: 花生油、椰子油、橄欖油...誰優?依烹調方式買油   

10大排毒蔬菜請常吃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可包覆毒物,降低人體吸收 ,更可促進腸道蠕動,讓人排便順暢。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兼任講師陳俊成根據國際期刊和國人日常飲食,歸納出10大排毒效果最優的蔬菜。 

1.皇宮菜 

又稱 落葵 ,含獨特黏液即膳食纖維來源,可滋潤黏膜和細胞,保護胃壁。皇宮菜的蛋白質含量也高,每100含有3.1蛋白質(一般蔬菜約為2),鈣、鐵含量也不錯。 

由於略帶腐泥味,烹調時可以大蒜、辣椒等辛香料拌炒。 

2.秋葵 

又名 黃秋葵 ,黏滑汁液含水溶性纖維,有顧胃效果,鈣、鎂、鉀也多。常見的吃法是汆燙後淋上醬油涼拌,撒點柴魚片或蘸哇沙米都可,或是橫切成星星狀加入味噌湯。(*編按: 顧胃好料理DIY:和風秋葵  

3.龍鬚菜 

佛手瓜的幼藤,生命力強,在惡劣環境也能存活,因此不需使用農藥,且物美價廉。 

100龍鬚菜有1.9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祕。磷、鐵、鋅也不少。 

烹調時汆燙過加點和風沙拉醬,或是加薑快炒一下起鍋即可。 

4.過貓 

即過溝菜蕨 ,是一種蕨類植物。每100過貓有2.9膳食纖維,富含維生素ACB2B6、菸鹼酸,有助於皮膚及神經系統健康。礦物質部分,鐵、鋅、鉀、錳的含量也高。 
中醫觀點,過貓性寒,因此通常可加入些許薑片快炒。 

5.地瓜葉 

100地瓜葉,含膳食纖維3.1。除此之外,維生素A和鐵、鉀含量豐富,近年來營養價值備受肯定,甚至被聯合國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列為十大抗氧化蔬菜之一。 

6.牛蒡 

營養完整的蔬菜,每100牛蒡的膳食纖維含量為6.7,是胡蘿蔔的2.6倍、花椰菜的3倍,可促進腸胃蠕動、排便順暢。 

礦物質如鈣、鎂、鋅含量也高,還含17種胺基酸,其中7種是人體無法自行生成的必需胺基酸。 

牛蒡汆燙切絲後可淋上個人喜歡的醬汁做為涼拌菜,最好不要長時間熬煮或下鍋油炸,以免破壞營養。(*編按: 「牛蒡」養生潮!4種人吃錯更傷身  

7.水蓮 

又稱為野蓮,是蓮科植物的莖,細如繩子,香脆爽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及纖維質,大火快炒或涼拌皆宜。 

8.彩椒 

富含水溶性纖維及豐富維生素AC和茄紅素。 

9.麻竹筍 

粗纖維和水溶性纖維都豐富,有助腸胃蠕動。 

10.木耳 

黑、白木耳都富含纖維,成分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等,具有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飽足感、幫助排便等功效。(* 黑木耳養生熱潮我該跟進嗎 ?) 



·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1912014.10.02作者 : 林慧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