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如何用色彩來調節壞心情


如何用色彩來調節壞心情


人們對於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多,面對不同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身心疲憊,但人們又不知道怎樣去調節種種壓力,而色彩在某種程度上擔當了這一角色。我們該如何利用色彩調節心情緩解壓力? 

  色彩是視覺傳達資訊的一個重要因素,能表達情感,能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情緒、精神以及行動反映。康定斯基在中也指出:色彩直接影響著精神,色彩和諧統一的關鍵在於對人類有目的的啟示激發。 

  色彩療法對於中國人來說很陌生,但它對人的身心健康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何醫院裏護士小姐要穿白大褂、粉大褂呢?手術人員為何都穿綠色大褂呢?因為綠色給人平和、安寧的視覺感受,利於被手術者放鬆心情,減少壓力和病痛。白色給人以潔白、光明、一塵不染的感覺,既體現出醫院是個不受污染的地方,又體現出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零距離感。 

  色彩療法簡稱色療,它是基於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所有顏色而出現的。但色彩所帶給人的視覺心理功能卻會受到思維者的年齡、性格、經歷、民族、地區、環境、文化、修養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一個人所處的色彩環境不同,他(她)所表現出來的心理和身體的感受也會不同。 

  紅色 

  紅色會使人產生活潑、生動、不安的反應。它飽含著一種力量、熱情,它會刺激和興奮神經系統,增加腎上腺素分泌和增強血液迴圈。但接觸過多,會產生焦慮和身體受壓的情緒,使易於疲勞者感到筋疲力盡。當一個人心情抑鬱時,看到紅色會立刻改變心情狀態,但不要過久。 

  橙色 

  具有富麗、炫耀、炙熱的感情意味,像太陽光,產生活力,誘發食欲,有助於身體對鈣質的吸收,利於恢復和保持健康,可用於娛樂室、廚房等處,對寢室、書房則不適宜。 

  黃色 

  是色彩中最亮的顏色,具有快樂、活潑、希望、光明的感受特點。能帶來尖銳感和擴張感,可刺激神經和消化系統,加強邏輯思維。但金黃色的裝飾易造成不穩定和任意行為,所以在寢室與活動場所,最好避免使用。它也常用於警示色。 

  綠色 

  大自然色,給人和平、年輕、新鮮的感覺,它安寧靜止的特性有益消化,促進身體平衡,並能起到鎮靜作用,能舒緩人們疲勞的腦神經和視神經,對好動或身心受壓抑者有益。它還對暈厥、消極情緒者有一定的克服作用。 

  紫色 

  具有藍、紅雙重性格,積極、威嚴、尊貴。我國古代就賦予它特殊的含義,“紫禁城”、“紫氣東來”,還稱天為“紫虛”。它對運動神經、淋巴系統和心臟系統有作用,可維持體內鉀的平衡,有促進安靜和愛情及關心他人的感覺。 

  藍色 

  海洋色、天空色,冷靜,理智、透明、廣博,並具有很強的穩定性,是一種內斂、收縮、學習的色彩。它可調和肌肉,能影響視覺、聽覺和嗅覺,可減輕身體對疼痛的敏感作用。此色不適於裝飾,但若用於布料,給人一種安全感,並適合練瑜伽等靜態動作。 

  黑色 

  消極色,寂寞、神秘但具有嚴肅、含蓄、莊重的意味。據說英國有一座橋,一開始是黑色的,跳橋自殺的人很多,後來把它漆成綠色,由於色彩的心理暗示作用,自殺的人少了。當一個人情緒低落時,最好避開黑色或燈光昏暗的場合。 

  色彩是斑斕的、炫目的,人的情緒是多變的,要想擁有健康的身體,就要學會用色彩來調節自己的心情。

華夏經緯健康網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真正的喜悦來自勇敢面對自己


回到自己 

試著在生活中經常回到自己的內心去觀察自己,跟自己在一起。當你逐漸把眼光由外界收回到自己身上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內在力量在逐漸地累積、增長。當內在力量夠了時,我們就能有勇氣去接受:我會失去愛,我會孤單,我會得不到支援,但我會愛我自己,我會陪伴我自己,我會支援我自己。那麼情勢就會逆轉了。 

外面沒有任何依靠

我一直以為是你不夠好,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我自己不夠寬容。 

有人會說他們希望自己的親密伴侶和朋友們能夠完全接受他們。但是,我們內在退化的孩童常常需索無度、充滿操控、報復、不耐煩而且冷酷,沒有人需要接受這樣的行為,特別是當我們自己都不願意負起責任,瞭解並看見這個部分的自己時。 

只要我們仍然希望由他人來滿足我們的期待,我們就永遠無法脫離孩童的狀態而變得成熟,因為孩童永遠都在尋求他從來沒有得到的愛。 

很多人把戀愛的對象當成生命的救星,片刻不想離開,耗費心力的投入自己的全部。但這是緩兵之計,最終,我們必須去面對和承認我是孤伶伶的一個人,怎麼來怎麼走,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我必須自己去擁抱我的內在孩童,不是在外面找慰籍。 

勇敢面對,接納自己的脆弱 

和親密的人有些衝突,我們的內在小孩都被啟動出來當家,戰況慘烈。事後檢討自己,看到自己的誤區,真誠的跟他道歉後,感覺如釋重負,非常輕盈而愉快。真正的喜悅來自于勇敢的回頭面對自己,承認自己的脆弱和錯誤,並且接納它。不僅是為你愛的人,更是為自己! 

有種愛是:我不管你的快樂幸福,我只關心你是否按照我說的去做、去生活。如果你正被這種愛淩虐,請別允許自己待在這種處境裡,無論對方是誰、曾經為你做過什麼。如果你正用這種愛加諸在別人身上,請誠實面對。愛的前提一定是希望對方在自由意志下幸福快樂,即使你覺得他的選擇是錯的,也由他去,祝福他。

 

內觀覺察,跟自己在一起 

當我們向外尋求依賴的時候,問自己兩個問題: 1、你是否仍然期待有人會拯救你,好讓你不再需要感受到自己的恐懼、痛苦和孤單? 2、你是否覺得自己值得被愛,值得有人相伴? 如果你第一題答「是」,第二題答「不」,那麼你就是內在有矛盾了。 

當我們能夠擁抱被剝奪、被遺棄的感覺時,我們也就開啟了內在深沉的平靜。我們大部分的人之所以在生命裡不斷地抗爭,就只是因為我們還不願意去感受到自己的無助與孤單。 

試著在生活中經常回到自己的內心去觀察自己,跟自己在一起。也許你一開始會很不習慣,因為你很厭煩自己或是你的生活情境,逃都來不及呢!可是,當你逐漸把眼光由外界收回到自己身上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內在力量在逐漸地累積、增長,跟自己的關係也在逐步改善。 

我們都害怕失去愛、害怕永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害怕自己會永遠孤單、得不到愛和擁抱、得不到支援。它們就像黑夜魅影,時時啃噬著我們的神經。當內在力量夠了時,我們就能有勇氣去接受:我會失去愛,我會孤單,我會得不到支援,但我會愛我自己,我會陪伴我自己,我會支援我自己。那麼情勢就會逆轉了。
 
作者:張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