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說說家庭自我按摩中的辨穴治療法

對於初學者來說,掌握一些常見的中醫按摩穴位是十分必要的,這是家庭自我按摩的重要前提之一,例如以往常用的人中穴(在鼻唇溝中下1/3處)多用來搶救昏迷的暈倒的病人,又如湧泉穴(在腳板心下)多用來治療失眠、高血壓之類的上部病證,而迎香穴(在兩鼻端凹陷處)則是防治鼻部和上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穴位,腎俞穴(在腰椎第二節下旁開一寸五分處)則用來治療腎虛和泌尿生殖系的疾病,因此,要學會家庭自我按摩,就要學會辨穴,即辨證取穴。特別是一些有代表性的功能保健按摩穴往往可以成為你一生自我保健的主穴,在治療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為了幫助廣大養生愛好者和初學者更好的掌握穴位的運用,應該對於具有各類功效的保健穴位作深入的瞭解,例如:強壯穴、補氣穴、補血穴、安神穴、急救穴、升壓穴、降壓穴等,以下就予以簡單介紹,以方便大家的查找運用。
  一、強壯穴的辨穴治療法
  家庭自我按摩的補法是通過按摩人體的強壯穴來達到補氣血,益陰陽的目的。所謂強壯穴,通俗地說,就是對人體有補養作用的穴位。這些穴位從治病的角度而言,能夠治療一系列慢性虛弱性病證,如體虛感冒、神經衰弱、久泄、久痢、遺尿、遺精、陽痿、肺癆久咳、虛喘、貧血、低血壓、乳汁不足,內臟下垂等等;從防病的角度而言,可以強身壯體、防病保健、抗衰防老、益壽延年。
  人體具有明顯強壯作用的穴位有關元、中極、氣海、臍中、中脘、雲中、百會、大椎、身柱、命門、風門、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膏肓、足三裏、太溪、湧泉、血海、三陰交等。如果用於強身防病、抗衰防老,一般多採用關元、氣海、腎俞、足三裏、湧泉、三陰交穴位按摩的方法。按摩可每日12次,510分鐘。如果用於治療疾病,則應根據不同穴位,選擇相應的配穴進行配伍治療。為什麼要選擇相應的配穴進行配伍呢?這是因為強壯穴中各穴的作用也不盡相同,補血、補氣、補陰、補陽仍然需要仔細的辨別,所以補法具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培補元氣、強壯腎陽和補肝養血、補腎滋陰的區別,例如:脾胃虛弱,氣血雙虧者選用腹部的中脘、氣海、關元、天樞及背部的脾俞、胃俞的等部位和穴位;腎氣不足,精氣失固者選用腹部的氣海、關元;肝腎陰虛者選用背部的腎俞、志室、命門等穴。這就是對強壯穴的辨穴施治。
  二、補氣穴的辨穴治療法
  所謂補氣,就是補益人體的陽氣以及五臟六腑之氣(如肺氣、心氣、脾氣、胃氣、腎氣等)。氣海、關元、中脘、雲中、肺俞、心俞、脾俞、胃俞、腎俞、命門、足三裏等穴就具有補氣的作用。
  肺氣不足的人,常常少氣懶言、久咳、氣喘、出虛汗,可選用氣海、關元、雲中、肺俞、足三裏;心氣不足的人,常感氣短、心慌、驚恐,並有失眠,可選用雲中、心俞、足三裏;脾胃氣虛的人常有不思飲食、腹脹、腹泄、水腫、肢軟無力、遺尿、脫肛、內臟下垂等,可選用氣海、關元、中脘、脾俞、胃俞、足三裏;腎氣不足的人常有遺精、陽痿、月經不調、腰膝酸軟、遺尿、小便清長、耳鳴、虛喘,可選用關元、氣海、腎俞、命門、足三裏等。
  
  三、補血穴的辨穴治療法
  人體具有補血作用的穴位有氣海、雲中、膈俞、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膏肓、足三裏、絕骨、血海、三陰交等。
  中醫學認為,人體的血液由食物中吸收的精會部分變化而成,所以,補血穴大多數同脾、胃、肝這兒個消化臟器有關。同時,補氣可以生血,許多補氣穴也具有補血功能。凡是患有貧血症的病人,都可根據自己的發病情況,選擇上述有關穴位,運用自我按摩推拿方法來升高紅細胞、白細胞、血色不,以糾正貧血狀態。如屬飲食低下、營養不良引起的貧血,可選用血海、三陰交、脾俞、胃俞、足三裏等穴施灸;如屬氣虛血少,可選用氣海、雲中、肺俞、足三裏等穴進行按摩;如因造血機能障礙所致貧血,則可選用膈俞、心俞、肝俞、脾俞、膏肓、絕骨、足三裏進行按摩。
  四、安神穴的辨穴治療法
  安神穴即能夠治療神經衰弱、失眠、多夢、健忘、癔病、夢遊、癲狂等病症,具有一定鎮靜作用的穴位。
  中醫學認為,人的神志不但與腦組織有關,與心也有一定聯繫。當腦、心的功能活動健全、正常時,人的意識、思維、記憶和睡眠等就處於積極、穩定的狀態。反之,腦、心功能活動紊亂、失常,則容易發生上述病症。
  對於神經衰弱、失眠、多夢,健忘等症,自我保健按摩治療選用百會、安眠、心俞、神門、內關、太溪、三陰交等穴,施以自我按摩(用於安眠,最好在夜晚臨睡前進行),對於癔病、夢遊、癲狂等,則可選用人中、百會、大椎、內關、神門、後溪、合穀、太沖、豐隆等穴,施以按摩重掐穴位。
  五、急救穴的辨穴治療法
  如果有人由於高燒、中暑、癲癇發作或中風等原因導致神志不清、說胡話、突然倒地、不省人事時,千萬不要慌張,應立即採取急救措施,讓病人儘快脫離險情,轉危為安。
  具有急救作用的按摩穴位有人中、鼻尖、百會、大椎、氣海、關元、臍中、內關、少商、中沖、合穀、太沖、隱白、大敦、足三裏等。如果病人表現為昏迷不醒、滿面通紅、牙關緊閉、雙手緊握、呼吸急促氣粗、喉中痰鳴、大小便不通,稱為“閉症”,應急用人中、百會、大椎、內關、少商、中沖、合穀、太沖、隱白、大敦穴,以拇指重掐,手法刺激強一些讓其蘇醒;如果病人表現為神志不清、面色蒼白、眼口俱開、呼吸微弱、汗出不止、大小便失禁、脈膊難以觸及,稱為“脫症”,應急用鼻尖、百會、大椎、氣海、關元、臍中、足三裏穴,施行按摩,促使其陽氣恢復,即可清醒。
    
  六、升壓穴的辨穴治療法
  血壓,即血液對血管壁所產生的壓力。當一個人的血壓值低於90/60mmHg,就可主認為是“低血壓”了。如果血壓再低於60/40mmHg,就是醫學上常說的“休克”狀態。
  人體具有明顯升壓作用的穴位有鼻尖、百會、內關、太淵(掌面碗橫紋外側端),足三裏、三陰交。其中尤以鼻尖的升壓作用最為顯著。如遇有人因手術、外傷、分娩等失血過多或一氧化碳中毒(即煤氣中毒)後血壓下降而休克,可急取鼻尖穴施行緊急點壓,血壓可很快回升。對於平時血壓偏低而伴有貧血、頭昏眼花、心慌、乏力的人,則可經常在上述穴位施以推拿按摩術,往往能夠收到較為滿意的升壓效果。
  七、降壓穴的辨穴治療法
  一個人的正常血壓應在100120/6080毫米汞柱之間,40歲以下的成年人在安靜狀態下,血壓超過140/90毫米汞柱時,即可定為高血壓。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收縮壓(俗稱“高壓”)可相對增高,一般規律是年齡每增加10,收縮壓也相應增加10毫米汞柱。舒張壓(俗稱“低壓”)則始終是以90毫米汞柱為標準的。超過上述標準,即應採取一定的降壓措施。
  常用降壓穴在百會、大椎、曲池、合浴、足三裏、三陰交、太沖、湧泉太溪等。一般多用按摩點按法。大椎穴還可先用拇指推擦切按,然後在局部加拔火罐,降壓效果更佳。湧泉穴降壓還可以採用隔藥點壓法,以吳茱萸15、桃仁15、麵粉9共研細末拌勻,加醋或雞蛋清適量調成糊態做成二個藥餅,夜晚臨睡前敷貼於足心穴處,外以紗布包紮固定,然後在穴位上施用點壓法30-60次,次晨去掉,可連用數晚,血壓正常後,1周內再敷12次以鞏固療效。


轉載: 按摩辨證養生漆浩中醫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