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先吃飯還是先喝湯?


有句民諺:飯前喝湯勝似藥方。就點明了湯與飯兩種食品的先後,而且符合科學。 

吃飯前先喝幾口湯,等於給消化道加了點潤滑劑,使後來的食物順利下嚥,防止乾硬食品刺激胃腸黏膜,從而有益於胃腸對食物的消化與養分的吸收,並能在某種程度上減少食管炎、胃炎等疾病的發生。 

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飯前不喝水,反而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再說水果主要成分是果糖,無須通過胃來消化,而是直接進入小腸被人體所吸收。而米飯、麵食、肉食等含澱粉及蛋白質成分的食物,則需要在胃裡停留一段時間,如果進餐時先吃飯、菜,再吃水果,消化速度慢的澱粉、蛋白質會阻礙消化快的水果,致使所有的食物一起攪和在胃中,水果在胃腸37 高溫下,產生發酵反應甚至腐敗,引起脹氣、便秘等症狀,給消化道帶來負面影響。 

因此有關專家建議,人們就餐最好按照這樣的順序時行,即湯一、蔬菜一、米飯一、肉類一、半小時後再吃水果。 (資料來源:人民網)

三個半分鐘和三個半小時家中有長輩請多注意

我們科學家還經常強調一句話:老年人要注意3個半分鐘,3個半小時。 

3個半分鐘」不花1分錢,可以少死多少人啊!很多人白天好好的,說晚上死了。有人說,昨天我還見過他,怎麼就死了呢?原因是,他夜晚下床上廁所太快了,突然一起床,腦缺血。 

那麼科學家怎麼提出3個半分鐘呢?因為我們在遙控心電圖監測時,發現好多人白天心電圖正常,突然晚上老是心肌缺血,提前收縮,是什麼道理呢?因為,他突然一起床,一下子血壓低了,腦缺血心臟停跳了。科學家就提出了3個半分鐘,醒過來不要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鐘坐起來後又坐半分鐘2條腿垂在床沿又等半分鐘。經過這3個半分鐘,不花1分錢,腦不會缺血,心臟不會驟停,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瘁死(突然死亡),不必要的心肌梗塞,不必要的腦中風。  

1次我講完課,有位老人大哭,我說:"你哭什麼呢?"他哭得非常傷心地說:“唉,我就是2年前夜晚上廁所,上得快了一點、上得猛了一點,頭暈,結果呢,第2天半身不遂,整整在床上躺了8個月,背上長起了褥瘡。我早聽這節課,就不致於半身不遂了,早知道3個半分鐘,我哪至於受8個月的苦。” 

3個半小時,就是早上起來運動半個小時,打打太極拳、跑跑步,但不超過3公里 ,或者進行其他運動,但要因人而異,運動適量。  

其次,中午睡半小時,這是人生物鐘需要,中午睡上半小時,下午上班,精力特別充沛。老年人更需要補充睡眠。因晚上老人睡得早,起得早,中午非常需要休息。 

三是晚上67時慢步行走半小時,可減少心肌梗塞,高血壓發病率。

(資料來源:生活方式與身心健康/洪紹光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