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節氣養生/雨水 脾胃顧得好,一年都健康

節氣養生/雨水 脾胃顧得好,一年都健康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是說。
依據中原的氣候,農曆春節過後氣候轉暖,北方大雪隨之溶解,水氣增加幻化為天上的雨,重新降臨於大地,是故「雨水」為一年當中繼「立春」之後的第二個節氣。

台灣橫跨北回歸線,節氣的更替不一定明顯,不過二月中旬值冬、春之交,冬季的濕氣未除,大魚大肉的春節才剛結束,以中醫養生來看,正是需要強健脾胃的時節。

顧好脾胃是健康的關鍵。御絨中醫診所抗老養生醫學研發中心主任羅珮琳就曾指出:「就算天生體質弱,只要脾胃運作順暢,營養吸收好,還是可以很健康。」

飲食上,唐代藥學大師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藥方》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因此在春季宜少吃梅子、桑葚等酸澀之味,而應該多食用天然甘甜的蔬果,如春筍、芋頭、蘿蔔、荸薺或甘蔗等,使脾胃得到調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師劉佳祐則曾在《康健》訪談中提到,春節飽食過後也可使用本身即具有甜味的桂圓、紅棗滋脾補胃。桂圓紅棗茶或紅棗枸杞茶不但能調養脾胃,也能養血安神。需要注意的是飲用時不可另外再加糖,避免胃脹氣。

開春之後季節交替,忽晴忽雨氣候不定,心情上也容易受到波動,因此健脾顧胃除了從飲食做起,心情的調適也不可少。

中醫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垣在《安養心神調治脾胃論》就直言:「凡怒、忿、悲、思、恐、懼,皆損元氣。」初春之時宜保持心神的寧靜,節制怒氣、遇事不過度悲傷、凡事不過於憂慮,不使自己落入驚恐、懼怕的情緒,能使自己心情平穩,進而達到脾胃的保健。

這個時節可進行和緩的運動,如飯後至戶外散步,若室外氣溫仍低,則可以爬樓梯、做家事,甚至原地踏步,都能溫和增進身體的活動量,卻不使身體過度勞動。

在季節交替的此時將脾胃顧好,一整年的生活都會充滿元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