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冬季養生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誌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瘺厥,奉生者少。
冬季3個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個節氣。
冬天是陽氣閉藏的季節。(草木雕謝,種子埋藏在冰雪之下,動物冬眠,水面結冰,這就是冬藏),這時節人要早點睡覺,太陽出來再起來,以便順應大自然的冬“藏”之機。
在五臟中腎主水,對應的季節是冬季,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腎藏精,精宜藏而不宜泄,精泄多了就是傷了陽氣,若人們在冬天傷了陽氣就是傷了腎。
如果冬天沒有藏好,到了春天就會腿沒有勁,抽筋、半身不遂等,這都屬於痿癥,冬天腎水沒有藏住,春天就會出現痿癥、肝病、筋脈松弛等。
厥就是四肢冰冷,如果冬天藏精不夠,到了春天,還是手腳冰涼,春天的病從冬天來。如果冬天沒有養好,給春天生發的力量就不夠了。
冬季養生應註意的事項
冬天夜長日短,人們應順應自然,增加睡眠時間,在冬天熬夜的傷害比平常更大,冬季不要晚睡。晚11點之前要上床休息。
冬天避免“冷”健身 (冬泳、冷水浴等),當代人工作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生活不規律,大多體質以偏虛為主,無論是冬泳或是洗冷水澡,看似一種鍛煉身體的方式,其實身體要耗費很多的自身熱量(陽氣)來抵禦寒冷,對本來就體質偏虛的人來說尤為不宜。
冬天里不要做出汗太多的運動,汗液屬於“津液”,劇烈運動後,毛孔開張,陽氣隨汗液外泄。冬天不要把皮膚外露,不在冬天減肥,無論是節食、運動或者藥物利尿和減肥的方法,都是在短時間內消耗大量的熱量,屬於“泄”的範疇,減肥不適於在冬天進行。
冬季是以“封藏”為本,是需要我們保存實力,保本,如果陽氣外泄,容易出現疲乏,感冒,頭暈,手足冰涼的癥狀。在冬天不要因寒冷而多蒸桑拿,無論濕蒸還是幹蒸,都會造成汗水大量流瀉,同樣不利養生。
冬季一定要懂得收斂,每周洗澡一到兩次就可以了(台灣較不適宜)。
在冬天不宜做拔罐等排毒功效的保健方式,凡是泄的方式都不適宜在冬天進行。
冬天的養生要避寒,“寒從足生”,保持足部的溫暖才有助於身體溫暖。
腳部有60多個穴位,三陰經和三陽經都走腳,足底有湧泉穴,屬腎經。
洗腳要用溫熱水泡20分鐘以上為佳,應該泡到腳腕以上,沐足時,用川椒 10克、食鹽10克煮水,放進高桶里,高桶泡腳,熱水至少要泡到小腿部位。冬天少吃涼拌菜菜,涼面和性能偏寒的食品。酒最好要溫了喝,不要耗費胃中的陽氣。
在冬季吃植物的根部和果實,是“應時佳品”,冬天植物雕零,植物的營養保存在根部與果實之中,因故,吃種子類和果實類的食品是很好的滋補。
冬天是補腎的好時機,一些黑色食品都有補腎的作用,如芝麻、核桃、腰果、木耳、黑芝麻、黑豆等,我國民間的傳統食品“臘八粥”,就是用多種不同的果實煮在一起,常吃此類粥有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
另外,小麥粥:養心除煩、芝麻粥:益精養陰、蘿蔔粥:消食化痰、胡桃粥:養陰固精、茯苓粥:健脾養胃的大棗粥:益血養氣等,這些粥類都是很好的進補。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流傳著“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這樣的諺語。蘿蔔具有很強的行氣功能,還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涼解毒。讓我們順應自然,在冬季“藏”好自己,儲存實力,保存潛力,以待來春:生發盎然
火灸法
此法是我練功師傅所授,當時我是第一次看到醫生如此治病,感到非常驚奇,一快生姜,一根艾條(一元錢一根),放在穴位上點燃,能治好病:真是不可思議……他說曾有一個外國人,看他給人火灸,看得目瞪口呆!我曾用此法為一個患冷感冒的朋友做了三次艾火灸(灸肚臍和命門穴),朋友沒有吃藥,第二天,感冒就好了。
火灸法:取約2分厚老生姜一塊,艾條約一寸長(艾條藥店有賣),硬紙殼一張、挖洞、洞口比姜片要小。把挖好洞的紙殼放在穴位處,把艾條放在姜片上,用火機點燃,再把姜片和點燃的艾條放在丹田、肚臍、命門等穴位,(姜片要比紙殼的漏洞大,以免燒到皮膚)。當姜片過熱不能忍受時,拿起姜片。待姜片熱量散去時,可放上艾條,繼續火灸。每次灸10——15分鐘。
艾灸是運用艾絨或其他藥物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熱力通過經絡傳導,以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早在三千多年,我國就發現了用艾作灸的治療方法。
如《莊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記載。
艾是一味中藥(端午節家家門口掛的艾蒿),為多年生草本,五月采集,葉入藥,用艾葉能宣理氣血,溫中逐冷,除濕開郁,生肌安胎,利陰氣,暖子宮,能通十二經氣血以及多種虛寒性疾患。
艾火的溫熱刺激能直達深部,經久不消,使人發生暢快之感。虛寒者能補,郁結者能散郁,有病者能治,無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艾灸能激發、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以上介紹的自我保健艾灸方法,操作方便,沒有副作用,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試一試。
火灸的保健穴位
丹田:是任脈之穴,位於臍下三寸,是任脈和足三陰經交會處。為一身藏元氣之所,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處,長灸此穴具有調理氣血,益腎固精的功效,能調治諸虛百損及泌尿生殖系統各種病癥。也可火灸肚臍處。
命門:又名精宮,督脈之穴(與肚臍的對應部位)。位於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命門為諸精神之舍。男子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氣與腎通,是生命的根本,是維護生命的門戶之要地,故稱命門
足三里:又名下淩,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是五輸穴之一。位於膝眼下三寸,脛骨旁一寸。調補足三里,實即培補後天,是養生保健的要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