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急凍!不被「猝死」威脅 保命6法則

急凍!不被「猝死」威脅 保命6法則

素有「冬季殺手」之稱的腦血管疾病及心肌梗塞,已經多年名列十大死因的前三名。中、西醫師們提供6大方法,照顧家中心血管疾病長者。
以下這些場景很常見,長輩突然覺得胸口悶痛,甚至失去知覺;或是在寒冷的清晨裡剛起床,只不過是打了一個噴嚏,或外出運動,突然倒地不起……

心肌梗塞及腦中風最常發生在寒冷的時候。

同時具有中、西醫師執照的張哲慈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專任主治醫師王士豪解釋,因為氣溫降低,血液濃稠度就會增加、血壓容易不穩定,不但會增加血液在血管內凝固的機會,更可能讓原本就存在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變成血栓,進而增加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及中風的急性發作。

幸運者經過搶救而復元,但留下輕、重不一的後遺症,造成當事人及家人(照顧者)心中永遠的傷痛。中、西醫師們提出日常養生、照護的方法。

一、不暴飲暴食

中醫師蘇明達指出,胃處在心臟的下面,如果吃得太多,會向上頂住心臟。如果心臟受到頂壓而感到不舒服,影響正常的跳動。特別在血流不順暢之下,很容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

二、避免便秘

由於人體在用力時(例如用力上廁所),會對血管造成一定的壓力。同時具有中、西醫執照的葉信甫提醒家人,要特別注意,多帶領長輩多走動、多蔬果,以避免便秘發生,引發相關疾病的發作。

三、多吃養心食物

除了醫師及營養師大力鼓吹的少鹽、少油、少糖、不菸酒,以及多蔬果的健康飲食習慣之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吳建東建議多吃黑木耳及生蓮藕汁,能有效降低體內不好的膽固醇。

而從陰陽五行中「木可生火」的原理,蘇明達則建議如果想要強心,則可以多吃番茄、蔓越莓、枸杞等食物。戒除太甜、糯米類、或豆類食物,以免心臟「洩氣太多」、胃脹、讓心跳不正常及無法呼吸的不舒服之感。

四、食補宜「溫」不宜「熱」

有些人喜歡在寒冷的日子裡頻繁進補來保暖。然而張哲慈指出,不論天氣也多寒冷,進行食補一定要記得挑選「溫性」的,不要選擇太過燥熱的藥物或食材,過於燥熱的薑母鴨、羊肉爐並不適合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家。當然,過「涼」或「寒」的生食蔬果也不適宜。

所以他提供「陰陽雙補」的方式,例如在溫性食材中,同時加入溫性的人蔘、黃耆或當歸,以及涼性的天門冬、麥門冬、玉竹與百合等。

至於一般國人常用的藥材──熟地黃、何首烏,因為太過燥熱,並不適合給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家食用。

另外,傳統中醫在預防及治療中風時,通常會使用溫熱性質的藥材,目的在加強血流循環,避免血流集中往頭頂上衝。但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避免食用補腦的天麻、來自青康藏高原的紅景天,以及紅花、十全大補湯,張哲慈強調,因為這幾種藥,會讓血液集中到腦部,反而加重了腦中風發生的危險。

五、洗澡、足浴或按摩

王士豪強調,天冷時,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除手套、襪子及洋蔥式由薄而厚一件件加上去的穿衣法外,帽子、圍巾、襪子及手套等也都必備,特別是手套及襪子對周邊血管硬化或糖尿病患更重要。

寒流來襲時,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或家中的長者請選擇在白天氣溫較高時洗澡。蘇明達中醫師更進一步提醒要室內通風,一般心臟不強的人特別怕冷,就算穿再多還是感覺冷,特別是當門窗緊閉取暖而缺氧、昏睡時,身體就更是暖不起來,這是因為身體處在缺氧之際,心跳就會愈快,血壓也容易上升,心血管的疾病也就容易浮現。

另外,對於「足常溫、頭常涼」的說法,張哲慈說冷天頭部保暖固然重要,但溫度也不能太高,否則就有可能出現頭昏腦脹。這也凸顯出泡腳養生方法的重要性。

泡腳時要特別注意:

1.水面要超過腳踝以上三吋(四指幅)的「三陰交」穴。

2.水溫可以比一般泡溫泉或泡澡的溫度稍高(約攝氏42度左右)。

中醫師們都強調,只要透過按摩讓手、腳溫暖了,就是幫助身體血液的循環順暢、減輕身體的壓力,功效等同於泡腳的原理,目的也同樣是為了減緩大腦裡的高漲壓力,並且宣洩體內器官的壓力。

陳旺全中醫師建議有高血壓問題的人,平日可以按壓合谷、曲池與太沖穴;動脈硬化者可按外關、手三里、復溜穴。

六、安定神志,避免心情大起大落

中醫認為「情志失調」是引發心絞痛甚至腦中風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人張湛《養生十要》裡的十大養生要點就以「安定神志」為第一要務,因此,葉信甫再三強調病患平日應避免情緒大幅波動。

現代人的家庭及事業忙碌,形成壓力,常常會有急躁、焦慮、驚恐等不良情緒,最易導致血壓上升,葉信甫說,所以保持心境平和、胸懷開闊、精神樂觀,絕對是平日保養及預防的要點。

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氣溫直直落!「天然熱敷包」超簡單DIY

氣溫直直落!「天然熱敷包」超簡單DIY

市售鐵粉暖暖包隨拆即用十分方便,不過,自製「紅豆熱敷包」便利又樂活。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主任蔡文興說,自製熱敷包內可以放紅豆、米、燕麥,因為不易散熱,所以保溫效果頗佳,再加上放熱的速度緩慢,安全性高,即使用毛巾包著帶進被窩使用也沒問題;尤其生紅豆加熱後的香味具有鎮定、安神效果,能夠幫助入睡。

蔡文興建議,可以選用毛巾布、棉布縫製袋子,也可以使用現成的麻布手套、小襪子,因為開口小,直接用繩子綁起來即可,非常方便;不過要注意的是,由於熱敷包要微波加熱,因此絕對不能有任何金屬物,例如開口就不可以用釘書針去釘。

把生紅豆裝進熱敷包並密封後,放入微波爐,用中火微波2~3分鐘,袋內溫度約達攝氏60度,而且40度以上的溫度可持續1小時左右。

除了保暖功能外,加入中藥材的熱敷袋還可以緩解經痛與關節疼痛等。蔡文興表示,經過中醫實驗證實,熱敷包內若加入中藥材,加熱後中藥會釋放出揮發物質,治療效果比單純水蒸氣來得明顯。

女生如果經痛,可以用紅豆當熱敷包基劑,再加上白芍藥(可緩急止痛)、艾草與小茴香(溫筋止痛)等溫熱性的中藥材各5錢,加熱後放在肚臍下3吋(約1個手掌寬,或是4指寬),有助於活絡筋血、減緩疼痛。

若是老年人關節痛、退化性關節炎,則可以改取艾草、艾葉、丁香、茴香、乾薑各1兩,剪成丁狀後混合放入熱敷袋,可以溫和傳導熱能。蔡文興建議,若要熱敷肩膀或膝蓋等關節時,可以利用較大的布質環保袋去做熱敷袋,中火微波3分鐘後拿毛巾包住,在患處大約熱敷20~30分鐘,可收到不錯的效果。

不過,若是糖尿病造成末梢神經病變的患者,使用熱敷包時必須時常檢視、翻動,才不會燙傷。

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改善手腳冰冷,3大招驅寒保元氣



正逢大寒時節,嚴冬威力達到最高峰,也是怕冷的冰棒族最辛苦的時候。如果不做好禦寒措施,導致血液循環惡化,除了手腳冰冷,還會造成睡眠不足、疲勞蓄積,頭痛、肩膀痠痛惡化,感冒頻率增加等問題。
日本資深健康管理師吉鶴亞紀子建議,冰棒族要點燃體內的小火爐,在冬天頭好壯壯,一定要遵守下列3大原則:

1.多吃溫暖的陽性食物:

可以幫助因寒冷的肢體放鬆,幫助血液流動順暢,消除疲勞。

●含水分少的根莖類,紅色及黑色的蔬菜水果。例如南瓜、紅蘿蔔、牛蒡、洋蔥、蘋果、葡萄等。

●紅茶、烏龍茶、日本煎茶:發酵過的茶比起未發酵的綠茶,更有溫暖身體的效果。綠茶、咖啡則要少喝。

●糙米、全穀類:未精製的食物,含有較高維生素及礦物質,有助營養均衡。

●生薑、香辛料:生薑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又具有發汗、驅寒的效果,可以說是廚房裡的良藥。就寢前可以將1小杯熱紅茶配上一小匙生薑末,迅速溫暖身體、進入好眠。或將10片薑放入400㏄水,煮沸後加入蜂蜜混合,熄火再擠入檸檬汁(檸檬切片放入亦可),除了解消冰冷感,對著涼傷風也很有效。

2.保持身體中心部分溫暖:

腹部受寒時,會影響全身的血液循環,手腳更容易冰冷。衣物要蓋過肚臍,在室內時,腹部圍上圍巾、蓋小毯子,或利用懷爐讓腹部周圍暖和。

3.鍛鍊肌肉:

肌肉能促使熱能產生,現代人運動不足,肌肉量減少,是冰冷症狀發生的原因之一。別因為怕冷放棄運動,就算在室內也可以經常活動足部,增加足部肌肉力量,促進血液循環,例如:

●轉動腳踝,向左向右畫圓圈,約2、3分鐘。

●腳尖朝上拉緊腿部肌肉,腳趾反覆用力張開、縮緊至少30下。

●坐在椅子約三分之一處,背挺直,一腿先向前伸直,吐氣緩緩向前彎,感覺大腿內側肌肉拉緊,氣吐盡後回復原狀再換腳做。

此外,睡前可按摩湧泉穴(位於腳掌底前半凹陷處,也就是從第2、3腳趾趾縫延伸到足跟連線約三分之一處),促進氣血循環、好睡。而訴求塑身的調整型衣物,可能會讓血液循環不良,最好少穿。高跟鞋、太緊的鞋子也要避免。

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

馬鈴薯熱量不高,還很營養!

馬鈴薯熱量不高,還

養!其實很多食物不是你想的那樣。國外研究發現,有些壞食物沒那麼糟,反而很多好食物深藏陷阱……。破解「壞食物」給你的刻板印象,並提供正確作法、吃法,讓這些食物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健康功效。

炸薯條、焗烤薯泥幾乎決定了馬鈴薯給人的印象─吃了會胖。
事實上,馬鈴薯熱量不高,還很營養。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說,將整顆帶皮或切塊的馬鈴薯,加點迷迭香和鹽,放進烤箱烤或用電鍋蒸,一份100克的馬鈴薯塊,熱量才80卡
帶皮的馬鈴薯含多種維生素和類黃酮、檞皮素等植化素,有助心臟健康、降血壓、提升免疫力、防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劉佳祐則指出,馬鈴薯是潤肺養胃之物,水分、纖維都多,還有抗性澱粉。
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笑說,我們真的冤枉馬鈴薯了。歐洲人攝取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就是馬鈴薯,只是台灣人多將馬鈴薯當配菜。馬鈴薯應為主食,與飯替換吃,就不怕吃進過多熱量了。

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哪種偏方顧氣管最有效?

哪種偏方顧氣管最有效?

川貝枇杷膏、杏仁茶、西洋參、喉糖、陳皮......
藥局、便利商店裡,訴求止咳化痰的藥品、喉糖、保健產品佔滿好幾層架子,而網路上搜尋「顧氣管」方法,馬上能找到幾十種偏方,網友甚至熱心分享自身經驗,吃了哪種中藥,或喝哪一些茶飲,幾天後咳嗽就好了。

究竟,這些偏方、產品對止咳化痰,保養氣管有多少助益?人人都適合吃嗎?

台北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表示,像喉糖一類訴求潤喉止咳的口含錠,或是老人家經常帶一包陳皮、羅漢果在身上,沒事拿一顆出來含著,就覺得喉嚨比較舒服,不那麼想咳,主要因為「嘴裡含東西」一來能刺激口水分泌,滋潤咽喉,二來可讓人暫停說話、靜下來,就不會一直咳了還想再咳,「有類似鎮靜的效果。」

呂宜興常建議病人,避免一直想咳到底、或把痰咳乾淨,因為咳嗽的動作對呼吸道也是一種刺激,一個咳嗽經常引發下一個咳嗽,然後就咳不停,長期下來並不利肺部健康。

而中醫的止咳化痰、潤肺、顧氣管藥方、食療相當多,但依不同體質及症狀,有不同用法,如果吃錯,不但失去舒緩、保健效果,反而可能加重症狀。

無痰、燥咳適用川貝枇杷膏

例如大家熟悉的川貝枇杷膏,中醫師認為屬於「滋潤」的藥材,較適合不帶痰的「燥咳」,或者感冒到後期,已經沒什麼痰,轉為乾咳時食用。

長庚中醫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郭忠禎指出,痰量多,或痰黏稠的人不適合吃滋潤的偏方,多吃反而更易生痰。

適合痰少、燥咳的食療:滋陰、清熱、潤燥為主。

水梨:性偏寒,中醫用來清熱、潤肺、止咳,所以,偏熱性體質、經常口乾舌燥、咽喉乾癢的人可吃新鮮水梨。不過,體質偏涼(尤其脾胃虛寒,易拉肚子),或寒咳的人(痰液清而稀)不宜生吃梨,可將整顆帶皮水梨去除蒂頭,挖掉梨芯,填入少許川貝,用電鍋蒸過再吃,可緩和寒性。

楊桃:偏寒,有助清熱去火、緩解咽喉腫痛,適合痰少、燥咳的人食用。

蜂蜜水:平性,有潤肺止咳功效,中醫常用來治咳嗽,而西方醫學研究也發現,蜂蜜甚至比咳嗽糖漿有用。適用於2歲以上的人。

中醫師程惠政提醒,蜂蜜水不宜泡得太甜、太濃,否則反會刺激喉嚨,引起咳嗽。

銀耳蓮子百合湯:銀耳是許多中醫師推薦適合秋天食用的滋陰潤燥聖品,有助生津潤肺,加上蓮子、百合同煮食,能緩和秋燥不適,保養呼吸系統健康。

蓮藕:入秋後收成,是秋天當令食材,可煮湯,或煮熟後打汁飲用,止渴潤肺。

痰多、痰咳的人適用陳皮

經常覺得喉嚨卡痰的人,不適合吃滋潤的食材,而要以去痰、健脾胃為主。適合痰多、痰咳的食療:

陳皮:古籍記載:「橘子黃,醫者藏」,形容陳皮常用於醫療保健,所以橘子成熟時,醫生要趕緊收藏一些。陳皮是乾燥處理過的橘皮,中醫認為能化痰、理氣健脾,適合痰咳的人食用。

而其他同為芸香科的柚子、柳橙、金桔、佛手等,和橘子有類似效果。

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主治醫師申一中提醒,痰多的人要避免吃生橘子(性較涼),尤其寒性體質、寒咳的人,可以吃烤過或曬乾的橘子,以緩和涼性。

薑:若是受風寒引起寒咳,鼻涕痰液清稀,可喝薑湯、薑茶來散寒止咳。不過,如果有喉嚨紅腫疼痛等發炎現象時,不宜吃薑。

杏仁茶:中醫認為有鎮咳止喘的效果,有痰的人宜選擇不含糖的杏仁食品,以避免甜食吃多易生痰,申一中醫師說。

四神湯:中醫說「健脾化痰」,因為脾胃負責身體水液的運送代謝,如果脾胃功能失調,運化能力不好,影響濕氣代謝,就易生水、生痰,所以要化痰必先強健脾胃。

郭忠禎醫師說,他曾有一位病人因肺炎住院,以中醫清熱方法治療之後,還是一直有痰多的困擾,後來經診斷發現是脾虛,所以無法化痰濕,改讓他服用健脾藥之後,才改善痰多的問題。

一般人可吃四神湯保健,如果要加強化痰效果,可再加入陳皮一起煮食。

其他強健脾胃的食物有,山藥、秋葵、川七、木瓜等。

打破止嗽飲食迷思

Q1:咳嗽時不能吃橘子嗎?

小時候感冒咳嗽,家中長輩總會交待「不能吃橘子」,不過,中醫認為橘子能鎮咳化痰,但不同類型的感冒咳嗽吃法有別。

風寒型感冒(寒咳),症狀有畏寒、怕冷、咳嗽、鼻涕痰液清而稀(水狀痰),這一類咳嗽就不適合吃新鮮橘子、或瓜類等偏涼性的食物。

不過,可以吃陳皮、烤過的橘子(整顆帶皮,中間挖小洞,放一點鹽,包上錫箔紙入烤箱烤約5分鐘,可連皮吃),以減少寒性,台北榮總傳統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龔彥穎說。

而乾(燥)咳的人,喉嚨乾燥,容易口渴,咳嗽幾乎沒有痰,吃新鮮橘子就無妨。

Q2:常咳嗽、氣喘的人不能喝冰水?

不少父母嚴格禁止氣喘或常咳嗽的小孩吃冰、喝冰水,但西醫及中醫師都認為,雖然冰冷食物可能引起某些人咳嗽或氣喘,但並非每個人的情況都相同,因此不必絕對禁止。

中醫師程惠政說,如果體質、症狀調養控制良好,基本上吃冰不會引起問題,但如果一吃冰就會咳、會喘,表示沒有控制好症狀。

如果你總是一吃冰就咳嗽,或平常沒事,吃了冰品就氣喘發作的人,那就要儘量避免冰冷食物,尤其咳得厲害的急性期,還是忌口為宜。

Q3:讓小孩吃西洋參能顧氣管?

兒童的呼吸系統未發育健全,對溫濕度等環境變化比較敏感,及容易呼吸道感染,有些父母長輩會讓小孩吃西洋參「補氣」、「顧氣管」。

申一中醫師認為,西洋參確實有益補氣、保養氣管,但不是每個小孩都需要吃,需依體質而定。

不適合吃或少吃:燥熱體質,父母可觀察孩子是否唇舌乾燥發紅,或有流鼻血現象,這類體質的人若要吃,最好減少次數,例如一星期吃1~2次,或諮詢中醫師開立平衡寒熱性的複方藥。

適合吃:虛寒體質,怕冷、體力較差、活動力較低、容易感冒,或是大病一場之後,體力很虛弱的人。

不過,在感冒、生病當中,病情還沒有好轉,尤其有咽喉痛、黃稠痰等發炎情形時,並不宜吃參。

此外,服用一陣子西洋參,如果小孩開始出現容易口渴、唇舌變紅,甚至流鼻血現象,表示太燥熱了,應該先停用,並詢問中醫師適合的劑量,或另外開立藥方。

Q4:一咳嗽就吃止咳藥好嗎?

感冒或其他原因造成痰量多時,不宜使用藥物壓制咳嗽,易造成痰液滯留在呼吸道,增加感染風險。建議多喝水以稀釋痰液,使痰能順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