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急凍!不被「猝死」威脅 保命6法則

急凍!不被「猝死」威脅 保命6法則

素有「冬季殺手」之稱的腦血管疾病及心肌梗塞,已經多年名列十大死因的前三名。中、西醫師們提供6大方法,照顧家中心血管疾病長者。
以下這些場景很常見,長輩突然覺得胸口悶痛,甚至失去知覺;或是在寒冷的清晨裡剛起床,只不過是打了一個噴嚏,或外出運動,突然倒地不起……

心肌梗塞及腦中風最常發生在寒冷的時候。

同時具有中、西醫師執照的張哲慈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專任主治醫師王士豪解釋,因為氣溫降低,血液濃稠度就會增加、血壓容易不穩定,不但會增加血液在血管內凝固的機會,更可能讓原本就存在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變成血栓,進而增加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及中風的急性發作。

幸運者經過搶救而復元,但留下輕、重不一的後遺症,造成當事人及家人(照顧者)心中永遠的傷痛。中、西醫師們提出日常養生、照護的方法。

一、不暴飲暴食

中醫師蘇明達指出,胃處在心臟的下面,如果吃得太多,會向上頂住心臟。如果心臟受到頂壓而感到不舒服,影響正常的跳動。特別在血流不順暢之下,很容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

二、避免便秘

由於人體在用力時(例如用力上廁所),會對血管造成一定的壓力。同時具有中、西醫執照的葉信甫提醒家人,要特別注意,多帶領長輩多走動、多蔬果,以避免便秘發生,引發相關疾病的發作。

三、多吃養心食物

除了醫師及營養師大力鼓吹的少鹽、少油、少糖、不菸酒,以及多蔬果的健康飲食習慣之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吳建東建議多吃黑木耳及生蓮藕汁,能有效降低體內不好的膽固醇。

而從陰陽五行中「木可生火」的原理,蘇明達則建議如果想要強心,則可以多吃番茄、蔓越莓、枸杞等食物。戒除太甜、糯米類、或豆類食物,以免心臟「洩氣太多」、胃脹、讓心跳不正常及無法呼吸的不舒服之感。

四、食補宜「溫」不宜「熱」

有些人喜歡在寒冷的日子裡頻繁進補來保暖。然而張哲慈指出,不論天氣也多寒冷,進行食補一定要記得挑選「溫性」的,不要選擇太過燥熱的藥物或食材,過於燥熱的薑母鴨、羊肉爐並不適合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家。當然,過「涼」或「寒」的生食蔬果也不適宜。

所以他提供「陰陽雙補」的方式,例如在溫性食材中,同時加入溫性的人蔘、黃耆或當歸,以及涼性的天門冬、麥門冬、玉竹與百合等。

至於一般國人常用的藥材──熟地黃、何首烏,因為太過燥熱,並不適合給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家食用。

另外,傳統中醫在預防及治療中風時,通常會使用溫熱性質的藥材,目的在加強血流循環,避免血流集中往頭頂上衝。但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避免食用補腦的天麻、來自青康藏高原的紅景天,以及紅花、十全大補湯,張哲慈強調,因為這幾種藥,會讓血液集中到腦部,反而加重了腦中風發生的危險。

五、洗澡、足浴或按摩

王士豪強調,天冷時,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除手套、襪子及洋蔥式由薄而厚一件件加上去的穿衣法外,帽子、圍巾、襪子及手套等也都必備,特別是手套及襪子對周邊血管硬化或糖尿病患更重要。

寒流來襲時,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或家中的長者請選擇在白天氣溫較高時洗澡。蘇明達中醫師更進一步提醒要室內通風,一般心臟不強的人特別怕冷,就算穿再多還是感覺冷,特別是當門窗緊閉取暖而缺氧、昏睡時,身體就更是暖不起來,這是因為身體處在缺氧之際,心跳就會愈快,血壓也容易上升,心血管的疾病也就容易浮現。

另外,對於「足常溫、頭常涼」的說法,張哲慈說冷天頭部保暖固然重要,但溫度也不能太高,否則就有可能出現頭昏腦脹。這也凸顯出泡腳養生方法的重要性。

泡腳時要特別注意:

1.水面要超過腳踝以上三吋(四指幅)的「三陰交」穴。

2.水溫可以比一般泡溫泉或泡澡的溫度稍高(約攝氏42度左右)。

中醫師們都強調,只要透過按摩讓手、腳溫暖了,就是幫助身體血液的循環順暢、減輕身體的壓力,功效等同於泡腳的原理,目的也同樣是為了減緩大腦裡的高漲壓力,並且宣洩體內器官的壓力。

陳旺全中醫師建議有高血壓問題的人,平日可以按壓合谷、曲池與太沖穴;動脈硬化者可按外關、手三里、復溜穴。

六、安定神志,避免心情大起大落

中醫認為「情志失調」是引發心絞痛甚至腦中風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人張湛《養生十要》裡的十大養生要點就以「安定神志」為第一要務,因此,葉信甫再三強調病患平日應避免情緒大幅波動。

現代人的家庭及事業忙碌,形成壓力,常常會有急躁、焦慮、驚恐等不良情緒,最易導致血壓上升,葉信甫說,所以保持心境平和、胸懷開闊、精神樂觀,絕對是平日保養及預防的要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