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園地純分享*
<<排濕飯>>...任何米都可煮排濕飯
飯是化氣之源
1)先煮..瀝乾米湯..再炊熟的飯.既好吃.又能去濕健脾胃,會愈吃愈健康,身心舒適 !
2)原本水稻具有的利水功效:水稻生在水裡,本身不得不帶著一些濕氣,但它能在水中生長而不會被泡死,是因為它有耐水、利水的本事。
3)煮.瀝.炊.(或燜)做成的米飯,祛除了稻米中的濕氣,但仍保留了它的利水功能。
這樣,它不僅沒有濕氣,反而能幫助排除體內固有的水濕。
<<排濕飯>>,詳細分有三種,
1)蒸飯:
煮,瀝,蒸。(器皿底部不透氣,殘留水氣。
2)古法炊飯:
煮,瀝,炊。(器皿需有洞孔,蒸氣流動,乾爽。
3)古法燜飯:
煮,瀝,燜。(古法是爐子或大灶燜飯,火侯過頭,就有鍋巴可食,這是道地的鍋巴飯。
現今可用電子鍋代替燜,很方便。
《电子鍋糙米燜飯》
糙米耐煮,米1水7大火煮開,繼續煮15-18分,瀝乾,再放入電子鍋,按煮飯,再跳至保溫40-60分,超好吃。
1)泡米12小時煮15分。
2)未泡米煮18分。
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重塑味蕾:助眠紅豆蓮子麥片牛奶粥
扭轉大腦的渴望很難嗎?不,只要給幫自己重塑味蕾,你也可以向壞食物輕鬆說不!
食材
紅豆1/4杯、蓮子1/4杯、麥片2杯、低脂奶1杯、水5杯、黑糖6大匙(煮好約6碗量)
步驟
1.將紅豆、蓮子先泡軟、蒸熟至軟爛。
2.將煮熟的蓮子、紅豆、麥片、低脂奶、水、黑糖,放入鍋中,以小火煮約3分鐘成粥。
貼心提醒
這是一道極為容易製作的睡前輕食,但吃的份量不要超過一碗。燕麥富含有麩醯胺酸、維生素B6、菸鹼素、鎂等營養素,可以幫助「助眠的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蓮子在中醫裡面就是一個能「安神」的食材,分析其營養素,它含有高量的色胺酸,是合成血清素的原料。蓮子含有葉酸也能幫助血清素合成,碳水化合物比例很高,有助眠效果;當中的鈣也可以穩定神經。紅豆也是高碳水化合物的食材,有能幫助色胺酸迅速進入腦部。低脂奶主要是提供了鈣質,能穩定神經。煮這道粥時,可以放入黑糖,增加GI值以增加色胺酸進入腦部的速度,以合成血清素及退黑激素。而且,黑糖的鈣質,也能穩定神經。
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吃香蕉讓「中風死亡」機率大降40%!
「香蕉」是台灣很常見的水果,雖然價格動盪,不過還是經常出現在銼冰店、餐廳甜點上,因為它是對人體有超多好處的水果!
本東京大學教授山崎利用動物試驗,比較了香蕉、葡萄、蘋果、西瓜、鳳梨、梨子、柿子等多種水果的免疫活性,結果證實其中以香蕉的效果最好。
能夠增加白血球,改善免疫系統的功能,還會產生攻擊異常細胞的物質TNF(腫瘤壞死因子)。山崎教授的試驗也發現,香蕉愈成熟即表皮上黑斑愈多,它的免疫活性也就愈高。所以從現在開始要吃熟一點的香蕉唷!
香蕉不會使白血球盲目增長,只有在數量少的時候才會大幅度增加。因此,專家們研究認為,香蕉具有的免疫激活作用比較溫和,在人體狀態健康時,並不會使免疫力異常升高。但對病人、老人和抵抗力差的體弱者則很有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妨每天吃1~2根香蕉,透過提升身體的抗病能力來預防感染,特別是預防感冒和流感等病毒的侵襲。
山崎教授指出,在黃色表皮上出現黑色斑點的香蕉,其增加白血球的能力要比表皮發青綠的香蕉強8倍。
研究顯示,兩條香蕉,可以提供足夠能量維持90分鐘劇烈的運動。但是,香蕉不止是提供能量,還可以幫我們克服或治療好多病症和身體狀況,所以我們必需把香蕉加進每天的餐單。
1、憂鬱症
患憂鬱症的人,在吃過香蕉後,感覺好很多。因為香蕉含胺基酸,會轉化成血清促進素,令人放鬆心情、提升情緒。
2、貧血
香蕉鐵質含量高,能刺激血液內的血紅素。
3、高血壓
香蕉含極高量的鉀,但鹽份低,最理想的降血壓食物。最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宣布,允許香蕉業宣傳「香蕉能降低高血壓和中風機率」。
4、腦力
在英國Twickenha就有200名學生,為了要提升腦力,幫助考試,在學期開始,於早餐、午餐和午休時,都吃適量香蕉。研究顯示,含豐富鉀質的香蕉,能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對他們讀書有所幫助。
5、便秘
香蕉的纖維質很高,可幫助恢復腸胃正常活動,消除便秘,無需服用清瀉劑。
6、宿醉
香蕉牛奶加蜜糖可以幫助解酒。香蕉放鬆胃部,蜜糖提升血糖平穩,抒緩精神和製造碳水化合物。
7、心絞痛
香蕉對身體有一種天然的製酸性,有鎮痛作用。
8、早上無精打彩
早餐後午飯前,吃少量香蕉可保持血糖平穩。
9、蚊叮蟲咬
用香蕉皮內部輕擦患處,可消腫消炎。
10、緊張
香蕉的維生素B含量高,可幫助抒緩神經系統。
11、體重超重
奧地利心理學學校研究發現,工作壓力大,使員工會不斷進食甜食和零食去抒緩情緒。研究員對5000名醫院的病人做研究,肥胖症狀者,通常都是工作壓力非常大的工作。
研究總結認為,要避免引起對抒緩情緒食物的慾念,就應該約每兩小時吃一點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防止身體內的血糖升高。
12、胃潰瘍
香蕉是調理腸胃失調的食方,因為香蕉有著柔軟的纖維而且柔滑。對於長期患者來說,香蕉是唯一可以進食的未煮熟食物,而不會有不良反應。香蕉還可以中和胃酸和減少疼痛。
13、體溫控制
在不同國家、地區和文化中,都有把香蕉作為一種「降溫」的水果,可以用作降低身、心的熱度。在泰國,孕婦為了使嬰兒出生時有較為涼快的環境,臨盆時就會吃香蕉。
14、戒菸
香蕉可以幫助戒菸。香蕉含維生素B6和B12,也含鉀和鎂,可以復元戒菸者,因為沒有了尼古丁刺激的影響。
15、壓力
香蕉所含的鉀,可以調節心跳使之正常化,從而將氧氣順利送到大腦,以及調節身體的水份。當受到壓力緊張時,我們的新陳代謝就會加快,因而使鉀的含量下降。鉀含量高的香蕉,正好作補充。
16、中風
據著名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的研究指出,長期吃香蕉,中風死亡的機會率大大降低40%。
香蕉的確可以治療許多疾病。如果跟蘋果比較,香蕉多四倍蛋白質,多兩倍碳水化合物、多三倍磷質、多五倍維生素A和鐵質、多兩倍其它維生素和礦物質。香蕉也含豐富的鉀,是最有益的食物。所以,應該把那句老句子改為「一日一香蕉,醫生遠離我。」
猴子經常都情緒高漲和開心,應該是吃很多香蕉的原因。還有,想皮鞋潔亮如新?嘗試用香蕉皮的裡面,直接擦到皮鞋,然後用乾布擦淨,效果立見。真是神奇效果!
17、香蕉緩解眼睛乾澀避免其過早衰老
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的人常常會覺得眼睛乾澀或紅腫、疼痛,如果每天吃一根香蕉,就能感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香蕉保護眼睛的功能。
首先和其中含量豐富的鉀有關。人體攝取鹽份過多,會導致細胞中存留大量的水分,引起眼睛紅腫。香蕉中的鉀可以幫助人體排出這些多餘的鹽份,讓身體達到鉀、鈉平衡,緩解眼睛的不適症狀。此外,香蕉中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當人體缺乏這種物質時,眼睛就會變得疼痛、乾澀、眼珠、無光、失水失神,多吃香蕉不僅可減輕這些症狀,還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眼睛疲勞,避免其過早衰老。
什麼人不適合吃香蕉?
1:體質偏虛寒者
香蕉性寒體質偏虛寒者最好避之則吉,像胃寒、虛寒、腎炎、也不要吃香蕉,以上幾種病人如果吃香蕉也不利於身體的健康。還有點懷孕期腳腫的患者,也最好是不要吃香蕉。
香蕉性寒體質偏虛寒者最好避之則吉,像胃寒、虛寒、腎炎、也不要吃香蕉,以上幾種病人如果吃香蕉也不利於身體的健康。還有點懷孕期腳腫的患者,也最好是不要吃香蕉。
2:空腹的人
香蕉是可以促進胃腸道蠕動的,如果空腹吃就會造成腸胃的提前工作,長期空腹吃香蕉也不利於身體的健康。為什麼不能空腹吃香蕉呢,因為空腹時腸胃中幾乎沒有可提供消化的食物,在空腹時吃香蕉就會加快腸胃的運動,促進血液的循環,增強心臟的負荷,容易導致心肌梗塞。
香蕉是可以促進胃腸道蠕動的,如果空腹吃就會造成腸胃的提前工作,長期空腹吃香蕉也不利於身體的健康。為什麼不能空腹吃香蕉呢,因為空腹時腸胃中幾乎沒有可提供消化的食物,在空腹時吃香蕉就會加快腸胃的運動,促進血液的循環,增強心臟的負荷,容易導致心肌梗塞。
3:關節炎患和糖尿病患者
香蕉的含糖量是比較高的,會使血液循環減慢,代謝物堆積,如果關節炎和糖尿病患者不應該吃香蕉,否則會加重病情。
香蕉的含糖量是比較高的,會使血液循環減慢,代謝物堆積,如果關節炎和糖尿病患者不應該吃香蕉,否則會加重病情。
4:腎炎患者
腎炎患者也是不可以吃香蕉的,因為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鉀、鎂元素,腎炎患者的派濾功能比較差,香蕉會使血液中的鈣鉀鎂比例失調,進而促進腎病的加重,所以腎病寒者最好是不要吃香蕉。
腎炎患者也是不可以吃香蕉的,因為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鉀、鎂元素,腎炎患者的派濾功能比較差,香蕉會使血液中的鈣鉀鎂比例失調,進而促進腎病的加重,所以腎病寒者最好是不要吃香蕉。
小提醒:香蕉很好但是不能因為香蕉好就猛吃喔!!過猶不及都不好~
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再聰明又怎樣?道德低落還是沒用,一個留法女孩的求職經歷... 看完讓人醒悟..
聰明是挽救不了缺道德的底線
十二年前,
有一個小女孩剛畢業就去了法國,
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留學生活。
漸漸地,
她發現當地的的公共交通系統的售票處是自助的,
也就是你想到哪個地方,根據目的地自行買票,
車站幾乎都是開放式的,不設檢票口,也沒有檢票員。
甚至連隨機性的抽查都非常少。
她發現了這個管理上的漏洞,
或者說以她的思維方式看來是漏洞。
憑著自己的聰明勁,她精確地估算了這樣一個概率:
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約僅為萬分之三。
她為自己的這個發現而沾沾自喜,
從此之後,她便經常逃票上車。
她還找到了一個寬慰自己的理由:
自己還是窮學生嘛,能省一點是一點。
但這個心態...終究鑄成大錯...
四年過去了,
名牌大學的金字招牌和優秀的學業成績讓她充滿信心,
她開始頻頻地進入巴黎一些跨國公司的大門,
躊躇滿志地推銷自己。
這些公司都是先熱情有加,
然而數日之後,卻又都是婉言相拒。
一次次的失敗,使她憤怒
她認為一定是這些公司有種族歧視的傾向,排斥外國人。
最後一次,
她衝進了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的辦公室,
要求經理對於不予錄用她給出一個合理的理由。
然而,結局卻是她始料不及的。
這段 令人玩味的對話...
經理:
女士,我們並不是歧視你,
相反,我們很重視你。
你一來求職的時候,
我們對你的教育背景和學術水平都很感興趣,
老實說,從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們所要找的人。
留法女孩:
那為什麼不收我為貴公司所用?
經理:
但因為我們查了你的信用記錄,
發現你有三次乘公車逃票被處罰的記錄。
留法女孩:
我不否認這個。但為了這點小事,
你們就放棄了一個多次在學報上發表過論文的人才?
經理:
小事?我們並不認為這是小事。
我們注意到,
第一次逃票是在你來我們國家後的第一個星期,
檢查人員相信了你的解釋,
因為你說自己還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統,
只是給你補了票。
但在這之後,你又兩次逃票。
留法女孩:
那時剛好我口袋中沒有零錢。
經理:
不、不,女士。
我不同意你這種解釋,你在懷疑我的智商。
相信在被查獲前,你可能有數百次逃票的經歷。
留法女孩:
那也罪不至死吧?
幹嘛那麼認真?以後改還不行嗎?
經理:
不、不,女士。
此事證明了兩點:
一、你不尊重規則
你擅於發現規則中的漏洞並惡意使用。
二、你不值得信任
而我們公司的許多工作是必須依靠信任進行的,
因為如果你負責了某個地區的市場開發,
公司將賦予你許多職權。
為了節約成本,
我們沒有辦法設置復雜的監督機構,
正如我們的公共交通系統一樣。
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雇用你,可以確切地說,
在這個國家甚至整個歐盟,你可能找不到雇用你的公司。
直到此時,她才如夢方醒、懊悔難當
然而,真正讓她產生一語驚心之感的,
卻是對方最後提到的一句話:
道德常常能彌補 智慧的缺陷
但只有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 !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請把蛋「煮熟」再吃!不可忽略的6個蛋問題
蛋香醇綿密,卻因擔心膽固醇升高而不敢多吃?外食族如何吃得安心?健康又安全的選擇方法,讓你享受美味不煎熬。
美味的蛋料理收服大人小孩的心,無論煎、煮、炒、炸都好吃,是居家常備食材,就算再忙碌或不諳廚藝,也能簡單煎個荷包蛋、或打個蛋花湯來喝。
面對貨架上琳瑯滿目、價格差距大的蛋群,該怎麼選對兼具安全和美味的健康好蛋?居家又該如何存放?
關於雞蛋的6個問題,你一定要知道。
Q1雞蛋的膽固醇高,少吃為妙?
一顆雞蛋重約50~60克,含有250毫克左右的膽固醇,相較於其他食物,比例似乎高了點,讓許多人「聞蛋色變」,擔心吃了蛋會增加血液中膽固醇,導致心血管問題。
其實,雞蛋並非高膽固醇的禍首,「真正可怕的不是蛋,而是飽和脂肪酸,」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指出,日常飲食油膩、嗜吃肥肉的人,由於攝入過多飽和脂肪酸刺激體內膽固醇合成,更易導致血脂飆高。
並且,血液中將近八成膽固醇是由人體自行合成,身體機能正常的人可自行調控,吃進膽固醇量多時,體內合成量就會減少,多餘的膽固醇也會自行代謝掉,並非單一食物就能影響。
除此之外,蛋黃中含有豐富卵磷脂,可使低密度脂蛋白(LDL,又稱壞的膽固醇)降低,適當攝取反而能幫助血液流通順暢。
因此,趙強建議,健康的成年人可每天吃一顆蛋,即便是高膽固醇患者,也不必完全捨棄不吃,每週約2~4個即可。
Q2新鮮雞蛋怎麼挑,愈大顆愈好嗎?
許多人挑選雞蛋時,總覺得愈大顆愈經濟實惠,事實上,母雞每天下蛋,隨著年齡增長,產道也變寬,產下雞蛋的體型便相對較大,雖然大蛋和小蛋所含養分相差無幾,但是年邁母雞常有其他問題。
台灣優良蛋品協會理事長邱石崇提醒,明顯過大的雞蛋通常兼有蛋殼較薄的問題,代表母雞的健康情況不佳,甚至可能染病,因此他建議,選擇中、小型的雞蛋比較安全。
至於蛋品是否新鮮,購買時可用手感測試,新鮮的蛋拿起來沉甸甸、蛋殼也較厚。雞蛋打開後,蛋黃膜很有彈性,蛋黃完整、挺實,不會稀糊散開;如果發現一小坨白稠狀不明物,那是用以固定蛋黃不受碰撞的「卵繫帶」,更表示這顆蛋很新鮮。
除此之外,選蛋時最重要的一個原則,是確定蛋殼無裂痕、破損。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張照勤指出,只要蛋殼有裂損,病菌就會入侵,這時無論雞蛋本身再怎麼新鮮、乾淨都於事無補。
Q3該買洗選蛋嗎?
雞蛋是否應洗選,業界仍然各執一詞,有人認為洗選可滅除表殼髒污細菌,食物安全較有保障,但也有業者反應,洗選後的雞蛋失去保護膜,反而容易腐壞。
雞蛋究竟怎麼洗?怎麼選?
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長王淑音指出,完整洗選應包括外觀檢查、清洗、風乾、封蠟、篩選(如聲納檢查或照蛋檢查以挑出血蛋等不良品)、重量分級等步驟。目前國內具規模的蛋商多有合格的洗選設備,幾乎不必人工操作,就能洗選出表面乾淨無菌、規格標準的雞蛋。
不過,並非洗選蛋一定好,「我們最怕洗選設備不完整、『洗半套』的那種,」王淑音不諱言,有些蛋農或規模較小的廠商,買不起全套洗選設備,只取其中幾個步驟來做,甚至自製洗選機,一旦溫度沒控管好、或添加殺菌劑的濃度沒算準,雞蛋可能愈洗愈髒。
最恐怖的還是宣稱「手工洗選」的商品。邱石崇曾看過一處專門販售高檔食材的商店,宣傳海報上斗大的「手工洗選」,讓他差點昏倒,「放一桶水,然後一顆顆雞蛋放進去洗,最後擦乾,你想想那桶水有多髒,本來沒污染的蛋也跟著遭殃,」他搖頭大嘆。
因此他們同聲建議,雞蛋洗選有利食物安全,其中又以CAS認證蛋品的控管較嚴、洗選流程有保障;一般洗選蛋則儘量找知名蛋廠的商品,並冷藏貯存。
食材達人朱慧芳另有想法。她認為,如果能親訪產地觀察,便可以從雞隻的生長環境看出雞蛋的品質和安全,母雞若在環境好、空間廣闊的地方成長,病菌肆虐機率較低,就不需用藥,這樣的雞蛋就算不洗選,本身就很乾淨。不過她也補充:「如果對於雞蛋來源一無所知的話,我還是會先選洗選蛋。」
Q4土雞蛋、紅殼蛋比白蛋營養?蛋黃顏色愈深愈好嗎?
國人對於雞蛋一直有「色彩迷思」,總覺得紅蛋、土雞蛋都比白蛋營養價值高。
事實上,外觀顏色無關優劣。台灣大學動物科技系教授蘇和平說,白蛋、紅蛋、土雞蛋僅反映了雞隻品種的差異,和羽毛的顏色有關。也就是說,白色羽毛的雞產下的就是白殼蛋,紅褐色的雞則會產下紅殼蛋,但營養沒有分別。
反觀市面上,紅殼蛋、土雞蛋的售價總是比白殼蛋高,一方面是紅殼蛋下蛋率較低、土雞則是原來並非產蛋用,因此兩者數量較白蛋少,加上業者捉摸消費者喜好,拉抬售價,因此助長了「有色殼蛋較營養」的迷思。
蛋黃的顏色也是消費者常用以分辨好蛋的準則,一般人總認為「蛋黃顏色深,所以比較營養」,實際上,兩者沒有相關。
真正決定蛋黃的色澤,是飼料的顏色,由於一般飼料以玉米為主,蛋黃顏色偏淺,看起來似乎沒那麼好吃,因此為迎合大眾期待,雞農常將胡蘿蔔、紅辣椒等食材配入飼料,母雞就會產下蛋黃為橘紅色澤的雞蛋。
不過,正因消費者有偏好、加上部份店家似是而非的宣傳說詞,容易誘使有些農民在飼料中加入色素以改變蛋黃顏色。中國大陸曾破獲加了禁藥「蘇丹紅」的黑心雞蛋,目的就是要使蛋黃變紅。國內也有農民透露,飼料廠業務員帶著色票到牧場要農民選色,拍胸脯說「想讓蛋黃變什麼顏色,我都能調出飼料給你。」
學者建議,蛋的好壞無法從蛋黃顏色分辨,消費者不必迷信。
Q5雞蛋怎麼保存,買回來應先清洗嗎?
常有消費者一買回雞蛋後立刻清洗再放冰箱,這是錯誤動作,張照勤建議,因為清洗不但無法消滅沙門氏菌,還可能因為潮濕,使得蛋殼表面的病菌滲入雞蛋裡,愈洗愈糟糕。
因此正確做法是,洗選蛋不必先處理,直接整盒放冰箱;未經洗選的雞蛋則可先用乾布輕擦掉表面的粉塵,再放進冷藏庫中獨立的位置,以免交叉感染。
放進冰箱時,應以直立排列,將圓的一端朝上、尖的朝下擺放,可避免氣室中的空氣影響新鮮度。
烹煮之前,無論是不是洗選蛋,都先用清水沖洗、手指在蛋殼上搓揉一會兒,然後立刻打蛋入菜,如此可避免敲開蛋殼時,表面的髒污接觸到蛋白蛋黃,張照勤建議。
Q6外食雞蛋無所不在,如何趨吉避凶?
自家烹煮時,選購比較安全的雞蛋可以大大降低病菌蛋和藥殘蛋下肚的風險,但是外食該怎麼辦?
一般店家為了壓低成本,通常採用未經洗選、認證,也非品牌雞蛋的食材,這時學者異口同聲認為, 「煮熟」是唯一方法。
一般來說,蛋白和蛋黃都完全凝固才算熟透,半熟蛋或蛋黃一戳就黏糊糊的滑蛋都不叫做煮熟,例如傳統豆漿店常在滾燙豆漿裡打顆生蛋並攪拌均勻就以為蛋已燙熟。但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陳德勛指出,汆燙的動作看似煮熟,其實蛋白蛋黃只是變性,並未熟透,仍無法消滅其中細菌;美國疾管局建議,雞蛋和其他食材混合時,必須讓整體溫度達到攝氏71度並持續加熱至少15分鐘以上,才有殺菌效果。
除了能在料理中看見的雞蛋之外,還有更多「隱藏版雞蛋」潛伏在各種食物中,尤以烘焙類最多。
由於糕餅類大多使用蛋黃,因此蛋品工廠通常將生產流程中較次級的裂紋蛋、破損蛋另外加工,蛋白、蛋黃分離包裝,以「液體蛋」形式販售給店家。沒有了完整蛋殼的保護,液體蛋更容易變質生菌。生產液蛋起家的勤億蛋品董事長古榮海指出,最好經過殺菌才能保障安全,但目前市場上高達99%的液蛋都未經殺菌,安全堪慮。
甚至許多液蛋是「手工打蛋」,幾個工人就在蛋行後巷搬張板凳,熟練地將蛋殼打破、放進大臉盆或水桶裡,再分別將蛋黃和蛋白分裝至寶特瓶內,不但沒殺菌,有的連洗蛋過程都省略,蛋殼還沾著雞糞、羽毛,極不衛生。
這些液蛋流入大大小小的店家,包括早餐店、烘焙坊、餐飲業都是使用液蛋的常客。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業管理科長劉芳明指出,液蛋屬於加工品,控管上,由縣市衛生局定期至蛋品加工廠稽核,檢視現場環境是否衛生,至2011年11月底共查驗64家次,其中有18家次未合格,須限期改善。至於市售產品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抽驗,若驗出病源菌(包括沙門氏菌),則立即罰款6~600萬元。
消費者如何自保?學者、蛋農都搖頭說「難!」,除了購買前主動詢問店家液蛋來源之外,一般民眾也只能儘量選擇全熟的產品,至少經過高溫殺菌,風險也少一分。
以下是外食中常見的生雞蛋或半熟蛋,請你自求多福:
1火鍋調味料拌生蛋黃
2豆漿加蛋
3蛋蜜汁
4太陽蛋
5溫泉蛋(溏心蛋)
6生雞蛋拌飯(例如親子丼)
7提拉米蘇、慕斯、舒芙蕾
8店家自製的美奶滋、千島醬
皮蛋、鹹蛋怎麼選
市面上的皮蛋、鹹蛋大多以鴨蛋為主,主要原因是鴨蛋的蛋殼較厚、本身腥味也重,新鮮食用時味道明顯。不過近年來也有業者用雞蛋來做皮蛋和鹹蛋。
傳統製作皮蛋有浸泡法和包泥法兩種,現在多以浸泡法為主,用蘇打等強鹼溶液浸泡鴨蛋,使蛋白凝固而成,不過,有的業者為了避免凝結好的蛋白再液化,常會添加少許鉛、銅等重金屬以提高安定度。
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長王淑音指出,加了鉛的皮蛋會出現不均勻的結晶體,也就是漂亮的松花紋路,過去普遍為業者採用,但是鉛有毒性,累積在體內可能傷害腦部以及周邊神經系統,因此隨著技術不斷改良,市面上陸續出現強調「不含鉛」的皮蛋。
而皮蛋中的特殊味道,是因為蛋本身的硫胺基酸在強鹼作用下分解而成硫化氫和氨,因此正常的皮蛋會散發少許氨味。
購買皮蛋時應選熟成度良好且安全無虞的產品,蛋殼上沒有髒污或大片黑斑、輕敲時有彈性;剝開後呈現均勻墨綠色凝固體、蛋白上沒有明顯斑點、聞起來則有溫和的氨味,而非強烈異味或刺激的澀味。
鹹蛋的製作方式和皮蛋相仿,過去以混黏土、稻殼、食鹽調成泥狀塗敷在蛋殼上靜置一個月,而現在大都直接將鴨蛋浸泡在鹽水中,讓鹽分滲透進蛋裡使內容物凝固即可。
選購鹹蛋時避免蛋殼表面有斑點或橘色油漬、或晃動時若內容物已變成湯湯水水,這些都代表鹹蛋已經腐壞;正常的鹹蛋蛋黃是橘紅色、形狀渾圓,有淡淡的鹹腥味。
面對貨架上琳瑯滿目、價格差距大的蛋群,該怎麼選對兼具安全和美味的健康好蛋?居家又該如何存放?
關於雞蛋的6個問題,你一定要知道。
Q1雞蛋的膽固醇高,少吃為妙?
一顆雞蛋重約50~60克,含有250毫克左右的膽固醇,相較於其他食物,比例似乎高了點,讓許多人「聞蛋色變」,擔心吃了蛋會增加血液中膽固醇,導致心血管問題。
其實,雞蛋並非高膽固醇的禍首,「真正可怕的不是蛋,而是飽和脂肪酸,」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指出,日常飲食油膩、嗜吃肥肉的人,由於攝入過多飽和脂肪酸刺激體內膽固醇合成,更易導致血脂飆高。
並且,血液中將近八成膽固醇是由人體自行合成,身體機能正常的人可自行調控,吃進膽固醇量多時,體內合成量就會減少,多餘的膽固醇也會自行代謝掉,並非單一食物就能影響。
除此之外,蛋黃中含有豐富卵磷脂,可使低密度脂蛋白(LDL,又稱壞的膽固醇)降低,適當攝取反而能幫助血液流通順暢。
因此,趙強建議,健康的成年人可每天吃一顆蛋,即便是高膽固醇患者,也不必完全捨棄不吃,每週約2~4個即可。
Q2新鮮雞蛋怎麼挑,愈大顆愈好嗎?
許多人挑選雞蛋時,總覺得愈大顆愈經濟實惠,事實上,母雞每天下蛋,隨著年齡增長,產道也變寬,產下雞蛋的體型便相對較大,雖然大蛋和小蛋所含養分相差無幾,但是年邁母雞常有其他問題。
台灣優良蛋品協會理事長邱石崇提醒,明顯過大的雞蛋通常兼有蛋殼較薄的問題,代表母雞的健康情況不佳,甚至可能染病,因此他建議,選擇中、小型的雞蛋比較安全。
至於蛋品是否新鮮,購買時可用手感測試,新鮮的蛋拿起來沉甸甸、蛋殼也較厚。雞蛋打開後,蛋黃膜很有彈性,蛋黃完整、挺實,不會稀糊散開;如果發現一小坨白稠狀不明物,那是用以固定蛋黃不受碰撞的「卵繫帶」,更表示這顆蛋很新鮮。
除此之外,選蛋時最重要的一個原則,是確定蛋殼無裂痕、破損。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張照勤指出,只要蛋殼有裂損,病菌就會入侵,這時無論雞蛋本身再怎麼新鮮、乾淨都於事無補。
Q3該買洗選蛋嗎?
雞蛋是否應洗選,業界仍然各執一詞,有人認為洗選可滅除表殼髒污細菌,食物安全較有保障,但也有業者反應,洗選後的雞蛋失去保護膜,反而容易腐壞。
雞蛋究竟怎麼洗?怎麼選?
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長王淑音指出,完整洗選應包括外觀檢查、清洗、風乾、封蠟、篩選(如聲納檢查或照蛋檢查以挑出血蛋等不良品)、重量分級等步驟。目前國內具規模的蛋商多有合格的洗選設備,幾乎不必人工操作,就能洗選出表面乾淨無菌、規格標準的雞蛋。
不過,並非洗選蛋一定好,「我們最怕洗選設備不完整、『洗半套』的那種,」王淑音不諱言,有些蛋農或規模較小的廠商,買不起全套洗選設備,只取其中幾個步驟來做,甚至自製洗選機,一旦溫度沒控管好、或添加殺菌劑的濃度沒算準,雞蛋可能愈洗愈髒。
最恐怖的還是宣稱「手工洗選」的商品。邱石崇曾看過一處專門販售高檔食材的商店,宣傳海報上斗大的「手工洗選」,讓他差點昏倒,「放一桶水,然後一顆顆雞蛋放進去洗,最後擦乾,你想想那桶水有多髒,本來沒污染的蛋也跟著遭殃,」他搖頭大嘆。
因此他們同聲建議,雞蛋洗選有利食物安全,其中又以CAS認證蛋品的控管較嚴、洗選流程有保障;一般洗選蛋則儘量找知名蛋廠的商品,並冷藏貯存。
食材達人朱慧芳另有想法。她認為,如果能親訪產地觀察,便可以從雞隻的生長環境看出雞蛋的品質和安全,母雞若在環境好、空間廣闊的地方成長,病菌肆虐機率較低,就不需用藥,這樣的雞蛋就算不洗選,本身就很乾淨。不過她也補充:「如果對於雞蛋來源一無所知的話,我還是會先選洗選蛋。」
Q4土雞蛋、紅殼蛋比白蛋營養?蛋黃顏色愈深愈好嗎?
國人對於雞蛋一直有「色彩迷思」,總覺得紅蛋、土雞蛋都比白蛋營養價值高。
事實上,外觀顏色無關優劣。台灣大學動物科技系教授蘇和平說,白蛋、紅蛋、土雞蛋僅反映了雞隻品種的差異,和羽毛的顏色有關。也就是說,白色羽毛的雞產下的就是白殼蛋,紅褐色的雞則會產下紅殼蛋,但營養沒有分別。
反觀市面上,紅殼蛋、土雞蛋的售價總是比白殼蛋高,一方面是紅殼蛋下蛋率較低、土雞則是原來並非產蛋用,因此兩者數量較白蛋少,加上業者捉摸消費者喜好,拉抬售價,因此助長了「有色殼蛋較營養」的迷思。
蛋黃的顏色也是消費者常用以分辨好蛋的準則,一般人總認為「蛋黃顏色深,所以比較營養」,實際上,兩者沒有相關。
真正決定蛋黃的色澤,是飼料的顏色,由於一般飼料以玉米為主,蛋黃顏色偏淺,看起來似乎沒那麼好吃,因此為迎合大眾期待,雞農常將胡蘿蔔、紅辣椒等食材配入飼料,母雞就會產下蛋黃為橘紅色澤的雞蛋。
不過,正因消費者有偏好、加上部份店家似是而非的宣傳說詞,容易誘使有些農民在飼料中加入色素以改變蛋黃顏色。中國大陸曾破獲加了禁藥「蘇丹紅」的黑心雞蛋,目的就是要使蛋黃變紅。國內也有農民透露,飼料廠業務員帶著色票到牧場要農民選色,拍胸脯說「想讓蛋黃變什麼顏色,我都能調出飼料給你。」
學者建議,蛋的好壞無法從蛋黃顏色分辨,消費者不必迷信。
Q5雞蛋怎麼保存,買回來應先清洗嗎?
常有消費者一買回雞蛋後立刻清洗再放冰箱,這是錯誤動作,張照勤建議,因為清洗不但無法消滅沙門氏菌,還可能因為潮濕,使得蛋殼表面的病菌滲入雞蛋裡,愈洗愈糟糕。
因此正確做法是,洗選蛋不必先處理,直接整盒放冰箱;未經洗選的雞蛋則可先用乾布輕擦掉表面的粉塵,再放進冷藏庫中獨立的位置,以免交叉感染。
放進冰箱時,應以直立排列,將圓的一端朝上、尖的朝下擺放,可避免氣室中的空氣影響新鮮度。
烹煮之前,無論是不是洗選蛋,都先用清水沖洗、手指在蛋殼上搓揉一會兒,然後立刻打蛋入菜,如此可避免敲開蛋殼時,表面的髒污接觸到蛋白蛋黃,張照勤建議。
Q6外食雞蛋無所不在,如何趨吉避凶?
自家烹煮時,選購比較安全的雞蛋可以大大降低病菌蛋和藥殘蛋下肚的風險,但是外食該怎麼辦?
一般店家為了壓低成本,通常採用未經洗選、認證,也非品牌雞蛋的食材,這時學者異口同聲認為, 「煮熟」是唯一方法。
一般來說,蛋白和蛋黃都完全凝固才算熟透,半熟蛋或蛋黃一戳就黏糊糊的滑蛋都不叫做煮熟,例如傳統豆漿店常在滾燙豆漿裡打顆生蛋並攪拌均勻就以為蛋已燙熟。但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陳德勛指出,汆燙的動作看似煮熟,其實蛋白蛋黃只是變性,並未熟透,仍無法消滅其中細菌;美國疾管局建議,雞蛋和其他食材混合時,必須讓整體溫度達到攝氏71度並持續加熱至少15分鐘以上,才有殺菌效果。
除了能在料理中看見的雞蛋之外,還有更多「隱藏版雞蛋」潛伏在各種食物中,尤以烘焙類最多。
由於糕餅類大多使用蛋黃,因此蛋品工廠通常將生產流程中較次級的裂紋蛋、破損蛋另外加工,蛋白、蛋黃分離包裝,以「液體蛋」形式販售給店家。沒有了完整蛋殼的保護,液體蛋更容易變質生菌。生產液蛋起家的勤億蛋品董事長古榮海指出,最好經過殺菌才能保障安全,但目前市場上高達99%的液蛋都未經殺菌,安全堪慮。
甚至許多液蛋是「手工打蛋」,幾個工人就在蛋行後巷搬張板凳,熟練地將蛋殼打破、放進大臉盆或水桶裡,再分別將蛋黃和蛋白分裝至寶特瓶內,不但沒殺菌,有的連洗蛋過程都省略,蛋殼還沾著雞糞、羽毛,極不衛生。
這些液蛋流入大大小小的店家,包括早餐店、烘焙坊、餐飲業都是使用液蛋的常客。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業管理科長劉芳明指出,液蛋屬於加工品,控管上,由縣市衛生局定期至蛋品加工廠稽核,檢視現場環境是否衛生,至2011年11月底共查驗64家次,其中有18家次未合格,須限期改善。至於市售產品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抽驗,若驗出病源菌(包括沙門氏菌),則立即罰款6~600萬元。
消費者如何自保?學者、蛋農都搖頭說「難!」,除了購買前主動詢問店家液蛋來源之外,一般民眾也只能儘量選擇全熟的產品,至少經過高溫殺菌,風險也少一分。
以下是外食中常見的生雞蛋或半熟蛋,請你自求多福:
1火鍋調味料拌生蛋黃
2豆漿加蛋
3蛋蜜汁
4太陽蛋
5溫泉蛋(溏心蛋)
6生雞蛋拌飯(例如親子丼)
7提拉米蘇、慕斯、舒芙蕾
8店家自製的美奶滋、千島醬
皮蛋、鹹蛋怎麼選
市面上的皮蛋、鹹蛋大多以鴨蛋為主,主要原因是鴨蛋的蛋殼較厚、本身腥味也重,新鮮食用時味道明顯。不過近年來也有業者用雞蛋來做皮蛋和鹹蛋。
傳統製作皮蛋有浸泡法和包泥法兩種,現在多以浸泡法為主,用蘇打等強鹼溶液浸泡鴨蛋,使蛋白凝固而成,不過,有的業者為了避免凝結好的蛋白再液化,常會添加少許鉛、銅等重金屬以提高安定度。
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長王淑音指出,加了鉛的皮蛋會出現不均勻的結晶體,也就是漂亮的松花紋路,過去普遍為業者採用,但是鉛有毒性,累積在體內可能傷害腦部以及周邊神經系統,因此隨著技術不斷改良,市面上陸續出現強調「不含鉛」的皮蛋。
而皮蛋中的特殊味道,是因為蛋本身的硫胺基酸在強鹼作用下分解而成硫化氫和氨,因此正常的皮蛋會散發少許氨味。
購買皮蛋時應選熟成度良好且安全無虞的產品,蛋殼上沒有髒污或大片黑斑、輕敲時有彈性;剝開後呈現均勻墨綠色凝固體、蛋白上沒有明顯斑點、聞起來則有溫和的氨味,而非強烈異味或刺激的澀味。
鹹蛋的製作方式和皮蛋相仿,過去以混黏土、稻殼、食鹽調成泥狀塗敷在蛋殼上靜置一個月,而現在大都直接將鴨蛋浸泡在鹽水中,讓鹽分滲透進蛋裡使內容物凝固即可。
選購鹹蛋時避免蛋殼表面有斑點或橘色油漬、或晃動時若內容物已變成湯湯水水,這些都代表鹹蛋已經腐壞;正常的鹹蛋蛋黃是橘紅色、形狀渾圓,有淡淡的鹹腥味。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取消攝取膽固醇上限!」美國最新飲食指南出爐
美國2015~2020年最新飲食指南在美國時間1月7日公布,這份報告是官方邀集權威專家組成委員會審議最新科學證據,做出飲食建議,也是各國制定食品和健康政策的重要參考書,影響力極大。
其中取消攝取膽固醇上限、贊同喝咖啡、明確設限糖攝取量、降低飽和脂肪而非總脂肪的4大結論打破數十年來支配全球飲食觀念的定見,最震撼的一項,是膽固醇攝取上限取消,正式除罪化。
(1)取消攝取膽固醇上限
舊版飲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攝取量應低於300毫克,但諮詢專家們指出,多項研究顯示飲食中的膽固醇對健康成年人血液中膽固醇濃度並沒有顯著影響。人體約八成膽固醇是自行製造,只有兩成來自食物。
2015年2月官方先放出膽固醇解禁消息,因徹底推翻半世紀來牢不可破的「神聖戒規」,爆發熱議。
但該怎麼解讀這結論?解禁就是可以放膽大吃嗎?馬偕醫院台北院區營養師趙強解釋,吃下膽固醇量多,身體就會自動減少合成,保持血膽固醇濃度穩定,但若遺傳條件不佳,代謝膽固醇能力天生就弱或合成膽固醇量多,大吃大喝還是會升高血膽固醇。
綜合飲食指南和專家觀點,台灣的健康成年人可解禁,例如放心1天吃1顆蛋(約含260毫克膽固醇)沒問題。但若不了解自己的體質,仍建議謹慎吃較安全。(編按:膽固醇上限擬取消,蛋黃白挨罵幾十年?)
(2)適量喝咖啡是健康好習慣
新版指南整合多項研究指出,每天喝中量咖啡(3~5杯,或1天400毫克咖啡因)並不會對正常成人造成長期健康風險。另有證據顯示喝咖啡也可降低罹患第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機會,也似乎可以預防巴金森氏症。因此飲食指南認為「適量喝咖啡是好事,可排進你的飲食計畫裡」。
不過喝咖啡也別加太多糖、糖漿或奶油球,過多的調味品或油脂會使熱量大增,降低咖啡本身的好處。1杯約450cc的黑咖啡熱量僅14卡,加了牛奶的拿鐵咖啡卻大增到211卡。
(3)明確指出糖攝取上限
甜滋滋的糖人人愛,舊版指南只建議減糖,沒有設定上限,但新版指南明確表示:糖只能佔每天攝取總熱量的10%以下。
換言之,若一天攝取2000卡熱量,糖上限是50公克,乍看很寬鬆,其實1杯全糖珍珠奶茶(60~70克糖)就爆表。
美國知名新聞主播庫瑞克和溫室效應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製作團隊聯手拍出紀錄片《受夠了(Fed up)》,一段入耳驚心的台詞是「我們的孩子會是一個壽命比父母短的世代,超過95%的美國人,在未來20年內,會面臨超重、肥胖問題,我們的國家要完蛋了。」該片直指,糖是體重飆升的罪魁禍首。
台灣同樣面臨嗜糖造成的健康問題,國健署2013年調查指出近四成成年人過重或肥胖,這可能還只是一個警訊,糖尿病、心血管及三高,將是更大的威脅。
糖會使血管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還會加速皮膚老化,甚至引發失智。戒糖、少吃三白(白米、白麵、白糖),不再被珍奶、汽水、甜點綁架,更能身心皆自在。
董氏基金會呼籲衛福部盡快訂定糖攝取量。因為基金會比較美國新版指南、世界衛生組織,以及我國衛福部的飲食建議,指台灣衛生福利部對糖攝取量完全沒有依據(見下表)。
(4)降「飽和脂肪」比猛減「總脂肪」攝取量好
脂肪幾十年來被窮追猛打,和膽固醇一樣壞。現在飲食指南建議吃飽和脂肪量低的飲食,而非總脂肪量低的餐點,間接認定也有好油脂(如不飽和脂肪),為脂肪脫去了一層緊箍咒。
根據新版指南,1個1天攝取1600卡的成年人估計可吃22公克油,2000卡熱量則是27公克。飽和脂肪量應少於每天攝取總熱量的10%,可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不過董氏基金會指出,台灣衛福部2012年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手冊》訂出「三大營養素佔總熱量比例範圍為:脂質20~30%」,仍高於國際建議,台灣也應加快腳步明訂規範,與國際接軌。
至於鹽,台灣也只有2012年在《國民飲食指標手冊》中明訂:「每日鈉攝取量應該限制在2400毫克以下」,高於美國新版指南和世衛組織所設上限。
新版飲食指南給了美國很不一樣的新視野,台灣會否跟進?要不要以此為基石,進一步打造最適合國人體質的指南?是觀望、跟隨或精益求精,考驗衛福部的智慧和抉擇。
(1)取消攝取膽固醇上限
舊版飲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攝取量應低於300毫克,但諮詢專家們指出,多項研究顯示飲食中的膽固醇對健康成年人血液中膽固醇濃度並沒有顯著影響。人體約八成膽固醇是自行製造,只有兩成來自食物。
2015年2月官方先放出膽固醇解禁消息,因徹底推翻半世紀來牢不可破的「神聖戒規」,爆發熱議。
但該怎麼解讀這結論?解禁就是可以放膽大吃嗎?馬偕醫院台北院區營養師趙強解釋,吃下膽固醇量多,身體就會自動減少合成,保持血膽固醇濃度穩定,但若遺傳條件不佳,代謝膽固醇能力天生就弱或合成膽固醇量多,大吃大喝還是會升高血膽固醇。
綜合飲食指南和專家觀點,台灣的健康成年人可解禁,例如放心1天吃1顆蛋(約含260毫克膽固醇)沒問題。但若不了解自己的體質,仍建議謹慎吃較安全。(編按:膽固醇上限擬取消,蛋黃白挨罵幾十年?)
(2)適量喝咖啡是健康好習慣
新版指南整合多項研究指出,每天喝中量咖啡(3~5杯,或1天400毫克咖啡因)並不會對正常成人造成長期健康風險。另有證據顯示喝咖啡也可降低罹患第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機會,也似乎可以預防巴金森氏症。因此飲食指南認為「適量喝咖啡是好事,可排進你的飲食計畫裡」。
不過喝咖啡也別加太多糖、糖漿或奶油球,過多的調味品或油脂會使熱量大增,降低咖啡本身的好處。1杯約450cc的黑咖啡熱量僅14卡,加了牛奶的拿鐵咖啡卻大增到211卡。
(3)明確指出糖攝取上限
甜滋滋的糖人人愛,舊版指南只建議減糖,沒有設定上限,但新版指南明確表示:糖只能佔每天攝取總熱量的10%以下。
換言之,若一天攝取2000卡熱量,糖上限是50公克,乍看很寬鬆,其實1杯全糖珍珠奶茶(60~70克糖)就爆表。
美國知名新聞主播庫瑞克和溫室效應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製作團隊聯手拍出紀錄片《受夠了(Fed up)》,一段入耳驚心的台詞是「我們的孩子會是一個壽命比父母短的世代,超過95%的美國人,在未來20年內,會面臨超重、肥胖問題,我們的國家要完蛋了。」該片直指,糖是體重飆升的罪魁禍首。
台灣同樣面臨嗜糖造成的健康問題,國健署2013年調查指出近四成成年人過重或肥胖,這可能還只是一個警訊,糖尿病、心血管及三高,將是更大的威脅。
糖會使血管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還會加速皮膚老化,甚至引發失智。戒糖、少吃三白(白米、白麵、白糖),不再被珍奶、汽水、甜點綁架,更能身心皆自在。
董氏基金會呼籲衛福部盡快訂定糖攝取量。因為基金會比較美國新版指南、世界衛生組織,以及我國衛福部的飲食建議,指台灣衛生福利部對糖攝取量完全沒有依據(見下表)。
(4)降「飽和脂肪」比猛減「總脂肪」攝取量好
脂肪幾十年來被窮追猛打,和膽固醇一樣壞。現在飲食指南建議吃飽和脂肪量低的飲食,而非總脂肪量低的餐點,間接認定也有好油脂(如不飽和脂肪),為脂肪脫去了一層緊箍咒。
根據新版指南,1個1天攝取1600卡的成年人估計可吃22公克油,2000卡熱量則是27公克。飽和脂肪量應少於每天攝取總熱量的10%,可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不過董氏基金會指出,台灣衛福部2012年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手冊》訂出「三大營養素佔總熱量比例範圍為:脂質20~30%」,仍高於國際建議,台灣也應加快腳步明訂規範,與國際接軌。
至於鹽,台灣也只有2012年在《國民飲食指標手冊》中明訂:「每日鈉攝取量應該限制在2400毫克以下」,高於美國新版指南和世衛組織所設上限。
新版飲食指南給了美國很不一樣的新視野,台灣會否跟進?要不要以此為基石,進一步打造最適合國人體質的指南?是觀望、跟隨或精益求精,考驗衛福部的智慧和抉擇。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飽受失眠困擾嗎?4-7-8呼吸法讓你60秒輕鬆入睡!
美國一名醫生Andrew Well首創了一種「4-7-8」睡眠大法,號稱能讓人在一分鐘內感覺到睡意,讓你快速進入夢鄉。
Andrew Well表示,「4-7-8」呼吸法是來自於古印度的一種呼吸調節法,透過調息能讓更多氧氣進入肺部,並且能讓這些過多的氧氣使副交感神經放輕鬆,有助於減壓,讓身心平靜下來,更容易入睡。
作法其實簡單,只要根據以下四步驟:
1. 將嘴巴裡的氣吐乾淨,發出呼呼聲。
2. 嘴巴閉緊,靜靜地從鼻子吸氣,心中默數4秒。
3. 屏住呼吸,數7秒。
4. 從嘴巴吐氣,發出呼呼聲,數8秒。
以上是一個循環,再次吸氣重複上述動作3次,共完成4次循環,持續六到八周,隨時隨地就能在60秒內輕鬆入睡!
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阿米巴原蟲侵腦、致命 免驚!水煮開就能殺死
中正大學發表調查報告,指出全台19個水庫中有12個驗出棘阿米巴原蟲,比例高達六成三。這項研究最直接帶給民眾的疑慮,就是飲用水安全嗎?煮沸能清得掉嗎?
棘阿米巴主要生存在河湖、泥土、濕地或海水,環境惡劣時會生出厚膜自保,變為囊體(cyst),度過難關後再恢復成活動型態。疾管署資料指出,也能在游泳池、大眾浴池、水管、下水道及空調系統中發現,和人的生活圈關係密切。
棘阿米巴若進入血液循環可能入肺造成肺炎,也可使眼球角膜發炎、潰瘍,會感覺非常疼痛、視力模糊。少數免疫力差的病人可能遭侵入腦部,導致腦炎,出現頭痛、嘔吐、頸部僵直等症狀,嚴重時死亡。
水中驗出原蟲是否仍然安全? 原水從水庫引入淨水廠後,會經過加藥混凝、沉澱、過濾、消毒、曝氣等過程。台灣自來水公司指出,阿米巴原蟲大小約10~60微米,在加藥混凝時會形成重量、體積都較大的羽狀顆粒,可沉澱去除;後端程序可濾掉大於0.5微米的微粒,理論上阿米巴原蟲及囊體都可被清除乾淨。
但自來水中完全不會有阿米巴嗎?
水輸送過程中若管線有裂縫,泥土中的原蟲可能進入水中繁殖。不過,疾病管制署首席防疫醫師羅一鈞指出,台灣歷年來棘阿米巴疾病患者皆是零星發生,且都不是因飲用水而來,是在天然水源如溫泉、河流接觸到而感染。溫泉的水溫還不夠殺死原蟲,但煮沸就可以。台灣自來水公司也說明,阿米巴在攝氏100℃沸水中數秒鐘會死亡。
洗隱形眼鏡前先洗手
其實台灣最多的棘阿米巴感染並非「病從口入」,而是從眼睛和鼻、喉黏膜或皮膚傷口入侵,以阿米巴角膜炎最常見,其中又有7~8成跟戴隱形眼鏡有關。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胡君怡解釋,這是因為鏡片提供原蟲一個附著的地方,使其能長時間接觸角膜;鏡片也可能摩擦造成小破皮,有利阿米巴鑽進傷口繁殖。
若眼睛沒有傷口,那淋浴、泡溫泉造成感染的機會極低;但若眼球有受傷,則需避免碰觸生水。
她建議,不要用自來水或其他水源的水清洗隱形眼鏡,需用鏡片配附的生理食鹽水,且洗鏡片前要先把兩手洗乾淨、擦乾,再碰觸鏡片。
胡君怡也指出,阿米巴感染常有非典型症狀,若覺得眼睛痛、紅或視力模糊,建議盡速就醫,由專業醫師判斷。
棘阿米巴若進入血液循環可能入肺造成肺炎,也可使眼球角膜發炎、潰瘍,會感覺非常疼痛、視力模糊。少數免疫力差的病人可能遭侵入腦部,導致腦炎,出現頭痛、嘔吐、頸部僵直等症狀,嚴重時死亡。
水中驗出原蟲是否仍然安全? 原水從水庫引入淨水廠後,會經過加藥混凝、沉澱、過濾、消毒、曝氣等過程。台灣自來水公司指出,阿米巴原蟲大小約10~60微米,在加藥混凝時會形成重量、體積都較大的羽狀顆粒,可沉澱去除;後端程序可濾掉大於0.5微米的微粒,理論上阿米巴原蟲及囊體都可被清除乾淨。
但自來水中完全不會有阿米巴嗎?
水輸送過程中若管線有裂縫,泥土中的原蟲可能進入水中繁殖。不過,疾病管制署首席防疫醫師羅一鈞指出,台灣歷年來棘阿米巴疾病患者皆是零星發生,且都不是因飲用水而來,是在天然水源如溫泉、河流接觸到而感染。溫泉的水溫還不夠殺死原蟲,但煮沸就可以。台灣自來水公司也說明,阿米巴在攝氏100℃沸水中數秒鐘會死亡。
洗隱形眼鏡前先洗手
其實台灣最多的棘阿米巴感染並非「病從口入」,而是從眼睛和鼻、喉黏膜或皮膚傷口入侵,以阿米巴角膜炎最常見,其中又有7~8成跟戴隱形眼鏡有關。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胡君怡解釋,這是因為鏡片提供原蟲一個附著的地方,使其能長時間接觸角膜;鏡片也可能摩擦造成小破皮,有利阿米巴鑽進傷口繁殖。
若眼睛沒有傷口,那淋浴、泡溫泉造成感染的機會極低;但若眼球有受傷,則需避免碰觸生水。
她建議,不要用自來水或其他水源的水清洗隱形眼鏡,需用鏡片配附的生理食鹽水,且洗鏡片前要先把兩手洗乾淨、擦乾,再碰觸鏡片。
胡君怡也指出,阿米巴感染常有非典型症狀,若覺得眼睛痛、紅或視力模糊,建議盡速就醫,由專業醫師判斷。
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台灣現榨好油-苦茶油的4大功效!
真正在台灣「現榨」的油,只有芝麻油、花生油、苦茶油三種,這幾種油在台灣慣以未精製的「毛油」面貌販售,不經多重加工去除雜質,在自然主義者眼中,儼然是保養聖品。苦茶油的4大功效,一探究竟!
1.改善消化性潰瘍
苦茶油有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效果,直接飲用可以改善幽門桿菌造成的消化性潰瘍,因此民間每天喝一匙茶油顧胃的做法已被證實。
2.保護心血管
實驗證實,長期食用苦茶油可降低血清三酸甘油酯含量,並減少低密度脂蛋白,因此推論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3.抗氧化及延長細胞壽命
苦茶油含芝麻素及多酚等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效,可以提高細胞的抗氧化能力。
4.滋潤皮膚,保濕防皺
國外研究發現,苦茶油成分可加強膠原蛋白合成,提高細胞外膠原蛋白的品質和含量,人體皮膚試驗也證實,苦茶油可降低皮膚敏感,減少皮膚水分流失。
苦茶油小檔案
苦茶油是用油茶樹(或山茶樹)的種子經榨油機壓榨而得,油茶樹是山茶科山茶屬的常綠小喬木,生長於海拔100~1200公尺間,每年10~11月開花,數量少,非常珍貴。苦茶油含有山茶甘素與維生素A、E,更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油品比較恰當。
苦茶油有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效果,直接飲用可以改善幽門桿菌造成的消化性潰瘍,因此民間每天喝一匙茶油顧胃的做法已被證實。
2.保護心血管
實驗證實,長期食用苦茶油可降低血清三酸甘油酯含量,並減少低密度脂蛋白,因此推論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3.抗氧化及延長細胞壽命
苦茶油含芝麻素及多酚等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效,可以提高細胞的抗氧化能力。
4.滋潤皮膚,保濕防皺
國外研究發現,苦茶油成分可加強膠原蛋白合成,提高細胞外膠原蛋白的品質和含量,人體皮膚試驗也證實,苦茶油可降低皮膚敏感,減少皮膚水分流失。
苦茶油小檔案
苦茶油是用油茶樹(或山茶樹)的種子經榨油機壓榨而得,油茶樹是山茶科山茶屬的常綠小喬木,生長於海拔100~1200公尺間,每年10~11月開花,數量少,非常珍貴。苦茶油含有山茶甘素與維生素A、E,更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油品比較恰當。
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正確洗臉祕訣,促進你的新陳代謝
洗臉其實不是例行公事,不能隨便抹幾下就交差了事,那要怎麼洗臉?
從古至今,美女都是重視洗臉的。
傳說楊貴妃家中的後花園有一個枝葉茂盛的杏樹,每當開花季節,楊貴妃就會摘杏花泡水洗臉,長大之後才有冰肌玉骨的絕世紅顏。
崔苔菁年近半百卻依舊美麗動人,她的美容祕訣是,洗臉的時間比化妝長。
洗臉為什麼那麼重要?
一是促進「代謝」。因為表皮的下層細胞會不斷往上推擠,最後成為最外層的角質層,如果不除去老的上層細胞,表皮就會增厚,造成皮脂腺、汗腺阻塞,產生青春痘。
二是促進「新陳」。上層細胞不斷囤積,下層細胞無法再生,就沒有排列整齊的角質層,皮膚看起來粗糙、暗沈。
正確的清潔是美麗的第一步,但你真的會洗臉嗎?
時間:在清晨及一天工作完畢時
應該在皮膚代謝率最強時清洗,如運動後、一天工作結束後。
台大醫學院皮膚科臨床教授吳英俊表示,皮膚和人一樣,有睡覺時間,如果在皮膚代謝率低的時間洗臉,送上來的營養來不及供應,造成缺氧性燃燒,形成乳酸,會傷害角質層。
清晨的洗臉並不如傍晚的重要,清晨洗臉的目的只是清除前一晚所產生的油脂、汗水、眼屎。
次數:一般兩次,油性皮膚泛油光,就可洗臉
洗臉的次數要依皮膚性質、環境與季節而定,一般皮膚早晚各洗一次;吳英俊醫師說,油性皮膚泛油光就可洗臉。
吸油面紙是在不能洗臉時的不得已選擇。不過為了殺菌效果,吸油面紙通常會加入有機溶劑,如果是敏感性膚質,可以選擇普通的面紙吸油即可。
水溫:用溫水洗臉
冷水不容易清洗掉油垢,而熱水會讓微血管擴張;高溫溼熱的環境又會讓皮脂腺分泌更多的油脂,所以用太熱的水洗臉,皮膚反而會更油。
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蕭百芬表示,溫水刺激性最小,是最適合的溫度,臉部溫度大約是攝氏25∼30度之間,所以這樣的溫度最適合。
吳英俊醫師還建議,不習慣使用化妝水的人,可以在洗完溫水之後,再拍冷水冷卻皮膚。
洗面乳(皂)的選擇
清潔用品的基本成份可略分皂性與非皂性。
皂性去污力強,殘留少,但刺激性也強,洗完之後,角質層內水分的百分比會降低。
非皂性的清潔用品,主要的成份是界面活性劑,是一端溶於水,一端溶於油的清潔劑,優點是可以設計出適合不同膚質的人使用。
不論是皂性或非皂性,都可以做成各種形狀,並不是塊狀的就是肥皂。
雖然在不同通路賣的清潔用品價位相差很大,但是主要的清潔成份類似,只有附加的成份上稍做變化,如保溼性或滋潤性好一點。
吳英俊醫師強調,皮膚科醫師通常用三個指標來判斷清潔用品好不好:
1去污力強
2殘留量少
3皮膚正常功能改變最少,如酸鹼度、油脂和水分等,不要因為洗面乳的使用而大為改變。
舉例來說,洗面乳究竟是酸性好或鹼性好的問題,前陣子爭論不休,事實上當然是和臉部本來的弱酸性相符的最好,但是酸鹼性只是其中一個指標,並不是所有的考量標準。
從以上標準來看,能確實清洗皮膚汙垢,而且洗完10∼15分鐘之後,皮膚摸起來和平常一樣光滑,不會過度乾澀,才是好的清潔用品。
但這些指標只能在使用後才知道,使用前先以廠商的標示,如油性皮膚、乾性皮膚、敏感性皮膚為第一個的選擇標準。
深層清潔面膜有必要嗎?
有人說,現在空氣那麼糟,每天的洗臉已經不足,需要更深層的清潔。蕭百芬醫師說,保養品的作用大都在表層,何來「深層」之說?
事實上清潔面膜的效果就如同做臉過程中的去角質,如果覺得皮膚比較暗沈、粗糙,可以透過去角質,去除老廢的角質。
但是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俊民認為,每天做好清潔工作,便是自自然然地去角質。
基本動作扎實,才容易上籃得分,皮膚保養也不例外,每天做好該做的事,晶瑩剔透不是夢想。
審稿專家:馬階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蕭百芬
洗臉標準步驟
1.先洗手,先把手的髒污洗乾淨,不至於帶到臉上。
2.將洗面乳揉搓起泡,若不會起泡的洗面乳也要推勻,一方面可以稀釋,不至於讓洗面乳太過刺激皮膚;另一方面推上臉時也比較容易推勻。
3.把洗面乳抹在臉上,容易出油的人,要特別清洗臉部T字部位、鼻翼及下巴。眼角、嘴角原本就因為常使用,容易起細紋,所以洗至這兩處要特別輕柔。
4.用溫水清洗乾淨。特別注意髮際、下顎不要殘留洗面乳。
不化妝也要卸妝?
化妝的人還要多一個步驟,就是卸妝。
很多人不化妝也卸妝。以為現在空氣品質那麼差,就算沒化妝,再加上一道卸妝的手續也不為過。
事實上,這道手續是有害無益。
吳英俊醫師表示,因為卸妝乳是溶於水也溶於油,所以在溶解掉化妝品的油脂後,才能用水沖掉。
但也因為這樣的效果,會帶走角質層上的油脂,若使用過於頻繁,會發現皮膚喪失光澤,所以既然沒化妝,就不必多此一舉。
但是如果化妝,就不可偷懶,一定要卸妝。皮膚科醫師並不建議使用卸妝和清潔一瓶到底的清潔乳。
因為一般的清潔乳不容易洗掉色彩性的化妝品,所以兩道手續分開較好。
卸妝時要特別注意容易忽略的地方,如髮際、鼻翼、下顎、眼頭及唇下凹陷處。
但如果使用防曬乳液,也要卸妝。因為一般防曬乳液中都會加入顆粒狀的物理性防曬因子,清潔乳也不容易清洗乾淨。
正確清潔工夫一道也不能少,習慣成自然後,美麗自然不再遙遠。
傳說楊貴妃家中的後花園有一個枝葉茂盛的杏樹,每當開花季節,楊貴妃就會摘杏花泡水洗臉,長大之後才有冰肌玉骨的絕世紅顏。
崔苔菁年近半百卻依舊美麗動人,她的美容祕訣是,洗臉的時間比化妝長。
洗臉為什麼那麼重要?
一是促進「代謝」。因為表皮的下層細胞會不斷往上推擠,最後成為最外層的角質層,如果不除去老的上層細胞,表皮就會增厚,造成皮脂腺、汗腺阻塞,產生青春痘。
二是促進「新陳」。上層細胞不斷囤積,下層細胞無法再生,就沒有排列整齊的角質層,皮膚看起來粗糙、暗沈。
正確的清潔是美麗的第一步,但你真的會洗臉嗎?
時間:在清晨及一天工作完畢時
應該在皮膚代謝率最強時清洗,如運動後、一天工作結束後。
台大醫學院皮膚科臨床教授吳英俊表示,皮膚和人一樣,有睡覺時間,如果在皮膚代謝率低的時間洗臉,送上來的營養來不及供應,造成缺氧性燃燒,形成乳酸,會傷害角質層。
清晨的洗臉並不如傍晚的重要,清晨洗臉的目的只是清除前一晚所產生的油脂、汗水、眼屎。
次數:一般兩次,油性皮膚泛油光,就可洗臉
洗臉的次數要依皮膚性質、環境與季節而定,一般皮膚早晚各洗一次;吳英俊醫師說,油性皮膚泛油光就可洗臉。
吸油面紙是在不能洗臉時的不得已選擇。不過為了殺菌效果,吸油面紙通常會加入有機溶劑,如果是敏感性膚質,可以選擇普通的面紙吸油即可。
水溫:用溫水洗臉
冷水不容易清洗掉油垢,而熱水會讓微血管擴張;高溫溼熱的環境又會讓皮脂腺分泌更多的油脂,所以用太熱的水洗臉,皮膚反而會更油。
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蕭百芬表示,溫水刺激性最小,是最適合的溫度,臉部溫度大約是攝氏25∼30度之間,所以這樣的溫度最適合。
吳英俊醫師還建議,不習慣使用化妝水的人,可以在洗完溫水之後,再拍冷水冷卻皮膚。
洗面乳(皂)的選擇
清潔用品的基本成份可略分皂性與非皂性。
皂性去污力強,殘留少,但刺激性也強,洗完之後,角質層內水分的百分比會降低。
非皂性的清潔用品,主要的成份是界面活性劑,是一端溶於水,一端溶於油的清潔劑,優點是可以設計出適合不同膚質的人使用。
不論是皂性或非皂性,都可以做成各種形狀,並不是塊狀的就是肥皂。
雖然在不同通路賣的清潔用品價位相差很大,但是主要的清潔成份類似,只有附加的成份上稍做變化,如保溼性或滋潤性好一點。
吳英俊醫師強調,皮膚科醫師通常用三個指標來判斷清潔用品好不好:
1去污力強
2殘留量少
3皮膚正常功能改變最少,如酸鹼度、油脂和水分等,不要因為洗面乳的使用而大為改變。
舉例來說,洗面乳究竟是酸性好或鹼性好的問題,前陣子爭論不休,事實上當然是和臉部本來的弱酸性相符的最好,但是酸鹼性只是其中一個指標,並不是所有的考量標準。
從以上標準來看,能確實清洗皮膚汙垢,而且洗完10∼15分鐘之後,皮膚摸起來和平常一樣光滑,不會過度乾澀,才是好的清潔用品。
但這些指標只能在使用後才知道,使用前先以廠商的標示,如油性皮膚、乾性皮膚、敏感性皮膚為第一個的選擇標準。
深層清潔面膜有必要嗎?
有人說,現在空氣那麼糟,每天的洗臉已經不足,需要更深層的清潔。蕭百芬醫師說,保養品的作用大都在表層,何來「深層」之說?
事實上清潔面膜的效果就如同做臉過程中的去角質,如果覺得皮膚比較暗沈、粗糙,可以透過去角質,去除老廢的角質。
但是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俊民認為,每天做好清潔工作,便是自自然然地去角質。
基本動作扎實,才容易上籃得分,皮膚保養也不例外,每天做好該做的事,晶瑩剔透不是夢想。
審稿專家:馬階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蕭百芬
洗臉標準步驟
1.先洗手,先把手的髒污洗乾淨,不至於帶到臉上。
2.將洗面乳揉搓起泡,若不會起泡的洗面乳也要推勻,一方面可以稀釋,不至於讓洗面乳太過刺激皮膚;另一方面推上臉時也比較容易推勻。
3.把洗面乳抹在臉上,容易出油的人,要特別清洗臉部T字部位、鼻翼及下巴。眼角、嘴角原本就因為常使用,容易起細紋,所以洗至這兩處要特別輕柔。
4.用溫水清洗乾淨。特別注意髮際、下顎不要殘留洗面乳。
不化妝也要卸妝?
化妝的人還要多一個步驟,就是卸妝。
很多人不化妝也卸妝。以為現在空氣品質那麼差,就算沒化妝,再加上一道卸妝的手續也不為過。
事實上,這道手續是有害無益。
吳英俊醫師表示,因為卸妝乳是溶於水也溶於油,所以在溶解掉化妝品的油脂後,才能用水沖掉。
但也因為這樣的效果,會帶走角質層上的油脂,若使用過於頻繁,會發現皮膚喪失光澤,所以既然沒化妝,就不必多此一舉。
但是如果化妝,就不可偷懶,一定要卸妝。皮膚科醫師並不建議使用卸妝和清潔一瓶到底的清潔乳。
因為一般的清潔乳不容易洗掉色彩性的化妝品,所以兩道手續分開較好。
卸妝時要特別注意容易忽略的地方,如髮際、鼻翼、下顎、眼頭及唇下凹陷處。
但如果使用防曬乳液,也要卸妝。因為一般防曬乳液中都會加入顆粒狀的物理性防曬因子,清潔乳也不容易清洗乾淨。
正確清潔工夫一道也不能少,習慣成自然後,美麗自然不再遙遠。